【篇一:生而为人】
纵观中西方历史,解放运动一向以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为核心。生而为人,我们被赋予了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命、自由、财产,其实还有一条——灵魂。
生而为人,我们的整个世界都是构建在一个最基本的世界观之上。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拥有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或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这样就催生了主张人权与民主的自由派主流价值观;甚至或为宗教至上、神创世人,于是有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最典型便是伊朗。其实世界上一切冲突,追根溯源都是其背后价值观的冲突与经济利益的较量。而这我们视之为信仰,愿为之向时代发声,愿为之不惧一切艰难险阻的价值观,正是我们生而为人有别于禽兽,亦或是机械的基础。
一部灾难片中的话曾深深触动过我——如果失去了人性,那么人类已然灭亡。让人类为人类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还有我们的情感、善心与人文主义关怀。是的,这个世界需要科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来改善物质条件,但它同时也需要思想家、画家、诗人、作家,需要这些常被视之为可有可无的人们,来传承,来发扬我们灵魂中最本质的东西——至善、大美。
在科幻片中,人工智能有时会产生人类的感情,而此般觉醒让他们开始反抗暴政与不公,追求平等与权利,让他们团结、关爱、坚强。是为质变,是为觉醒,因为在他们拥有了感情与意识时,他们拥有了灵魂。那试问,现今人们,这人工智能孜孜以求而不可得的灵魂?
当今社会的一切,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机械、同质、冷漠:学生写出的阅读分析与习作千篇一律,不再是自己的领悟与思考,而更多是技巧和套路;设计师给出的图纸制式单调,不再是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与审美,而多是一些公式与模板照搬一套;餐饮、咖啡、茶点都“标准化管理”,不见了温情,只余冰冷的配比;甚至连美的标准都被固定了:身材苗条、双眼皮……以致于如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面对此般现状,希望学校,这青年人价值观养成最重要的地方,能少压抑些天性,多鼓励些个性;希望社会能给那些独立工作室多一些支持与空间,激发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情感与初心,拥有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