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以前,问起人们你一天干了什么,他们能很清楚地告诉你:“白天写文章,晚上看报纸。”而现在,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人,问他今天干了什么,他会很迷糊地对你呢喃:“早上看了会书,玩了会儿游戏……中午在网上看了会片子。”事情变得碎片化,我们一会儿干这事,一会儿又去干那事,生活变得碎片而繁琐,人们已经不会专注地干一件事,一边写写作业,一边玩玩手机,做做其他的事。
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更便捷的生活,一天中做的事也越来越多,更加地细节化,碎片化,时间仿佛流逝地更加快了,自己总觉得一天的时间,远远不足够自己的需求。
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让你更加方便地去享受生活,也可以让你沉迷于“战场”无法自拔。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忙忙碌碌,可供我们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我看来,如今,就是你自己有意识地想要专注地干一件事,也可能会被外界的种种因素给干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你写作业时,手机放在身边,一会儿,你的微信来了条消息;一会儿,你的QQ来了条信息;又一会儿,你的游戏给你推送了条邀请……总之,你不断地被手机提示音所干扰,如果自控能力稍差一些的,怕是早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如果你经常这样的话,那么想必你会用比别人多用一小时甚至几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你的作业。一旦你从“手机世界”中回到现实中来时,你会很崩溃地发现,你还剩下许多的作业没有做完……
当今的社会,已经无法去想象,我们的初衷是什么?甚至,我感到自己沦为了一个机器人,为了社会而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心。
是啊,我们现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但你再仔细想一想,不是物质为人们服务吗?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为了当今社会而沦为赚钱的机器,而忘却了自己灵魂深处,最初的渴望,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劳累与工作中渐渐遗失了自己的灵魂。
过去的不确定,是不知何为,不知如何掌握工具和方法。而当下的不确定,则是不知为何,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虽然,我们已被多式多样的电子产品和丰富多彩的网络异化,我们原本的生活也慢慢呈现碎片化。
但,我们乐此不疲。
【篇二:走走停停——遇上碎片化的阅读】
可以说,在当今的时代氛围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被零碎化。我想以碎片化的阅读为切入点,谈谈我的看法。如果说要给碎片化的阅读一个修饰,那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形容就是“走走停停”。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智能电子设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所用,很难说现代人可以离开电子设备而继续生活。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忙碌,我们拥有的整块休闲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当我们刚刚静下心来读了几行字,却又被微信或是QQ的提示音所打扰而中断。记得我曾经在读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时,就被打扰多次,时间间隔久了就把之前看过的内容遗忘了,导致第1到6章总共重复看了3遍才将情节记住。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读者的阅读时间呈现出阅读频率高,但单次阅读时间短的鲜明特征。而利用这一特征,“标题党”就此出现。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开始纷纷制作极为夸张的标题。例如我曾看到过的:“震惊!看了这篇文章考试起码少扣30分!”。不得不说,“标题党”很大程度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并占用了我们碎片化阅读的时间。
遇上碎片化的阅读后,我们开始追求广度,而忽略了对深度的追求。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来不及将一篇好文细细品读,只能“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正因如此,读者往往会忽略文章的精彩之处,只停留在浅显且片面化的理解上。这就是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最大弊端。
然而,碎片化的阅读也非毫无裨益。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碎片化的阅读可以最大程度上地利用好我们的零碎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如今,网络上的文章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那些没有多少营养的文章,匆匆掠过也不失为一种优质的选择。况且,碎片化的阅读内容也不一定局限在文学作品上,也可以是热点新闻或是英语单词,这样的阅读不需要多少思想深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足够完成阅读了。
我认为,碎片化的阅读在将来会是大势所趋,这也更是一种时代的特征。在紧凑、高节奏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走走停停”,虽然前进缓慢,但仍应当保持应有的从容和放松,使我们在阅读中收获的东西成为我们心中留下的最美丽的风景,这样才能寻找到属于我们精神层面上的存在感和富足。
当快也当慢,这也是我认为“走走停停”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