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很显然,这是一个新的时代】
如果说“共享”是一个大胆的尝试,那么上海这座城市乃至全国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这次尝试的可行性,如果说从“独立”到“共享”是一次极大的改变,那么上海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着这个世界……
华师大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小黄车”;上海弄堂里排列着一列列共享单车;前头那篮里还装着菜市场刚买的新鲜蔬菜嘞;现在是“外头下着雨,可是又没带雨伞”已然不是烦恼,那地铁口就有着成把成把的共享雨伞为你服务……
是的,很显然,您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共享时代”。
随着共享资源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益处:再也没有因为叫不到车,又担心公交车人多怕上班迟到,好吧!骑上共享单车上班,当然,那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来吧!和朋友来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共享篮球伴随着你们一声声进球的欢呼,那一次次奋勇拼搏的汗水,那输了比赛之后的遗憾,那兄弟之间最美好的鼓励……
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共享资源的同时,街边我们也总是能看见有共享单车凌乱摆放的行为;不少人故意破坏公共资源,小孩子因为戏玩共享单车而受伤甚至未成年人没有成人陪同随意独自上路而发生了交通事故,丢了性命……这种诸如此类的事件随着共享资源带给我们的便利,也频频发生着。如果说共享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只有弊大于利的话,那就太不值了。如果我们只是“坐以待毙”,就只有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共享资源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也许十几年后,我们再谈起“共享”这个字眼时,真的就只存在于过去了,而“共享”真的就只是过去了。
那时人们或许会后悔。可那个时候能做的只有后悔了吧!可是,我们还是现在,我们还有机会选择,我们应该从源头做起,从自己做起,遵守法律法规,在共享资源能够方便我们的同时也能够方便每一个人;当然,共享公司也更应该增加资源保护措施,更好保证人们安全使用共享资源。
这个时代有太多太多在改变,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是新的。这就是时代快速发展、科技更为发达的象征吧!而一切的一切都会在社会的随波逐流中生存发展。“共享”为我们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而这就是社会所需求。
最后呈现给世界的将会是一个更好的上海,一个崭新的上海!
【篇二:心情滑滑梯】
“真的没有?不会吧?”有人一脸狐疑地问。
“难道是我听错了?”有人半信半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暗自嘀咕。
“什么?无作业日?谣言吧?”有人带着嘲笑的味儿,否定着。
当课间“今天是无作业”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显然都沉浸在疑惑之中,猜测着,琢磨着,询问着,探讨着……虽说下课铃声已经在耳边响起,大家却沉默极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大声宣布:今天大家所听到的这个消息,它的真实性是100%。尽管已有些耳闻,可大家还是愣了许久,一阵面面相觑之后,随之变成欢呼雀跃、手舞足蹈。甭说那些调皮的男生了,就连班上几个文静的女生也全然不顾自己一贯保持的淑女形象,一时间狂疯起来,甚至无视老师的存在。还有几个同学早已按不住性子,聚在一起唧唧咕咕的窃窃私语,看样子在策划放学后的行动计划……
放学铃声一响,我也随着人潮冲出教室,兴奋劲儿甭提有多足了。一路上,我抑制住狂喜,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如意算盘:先看电视?不好!还是先上网玩会,不然等老爸回来,又要抢走电脑了。这也不好,还是先把那副十字绣作品完成吧,一直没时间绣,奶奶的生日也快到了,再不绣就来不及了。
开门而入,家里空无一人,我赶紧放下书包,三步并成两步直奔房间,利索地拿出绣品,兴趣盎然地地钻进了我的刺绣世界……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下班回家,就站在我的身后。估计是看到我全神贯注的样子,很是不满。又见我迟迟不去做作业,她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周新雨,你到底要玩到什么时候?你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还打算做不做作业呀?”
“你没看短信吗?”我头都不抬,漫不经心地答道,心里却暗自得意。
“短信,什么短信?”妈妈显然听得稀里糊涂,满脸疑惑,思索片刻才反应过来,赶紧掏出手机,快速地翻看了一下,“无作业日?怎么回事?你们老师发错了?”
“什么啦!”我一听,很不服气,顿时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就算是真的无作业日,那么你青少年宫的作业呢?你素描、国画、书法、五子棋的作业呢?……”老妈不容我再辩,像架起了一挺机关枪似的向我不停发射,声音一句比一句高,理由一句比一句足。
我只好放下手中的针线,哭丧着脸,灰溜溜地起身离开了座位,开始了我漫长的作业……
唉,这还是我的无作业日?我无语以对,如同坐滑滑梯,心情直线下坠,跌落到谷底。望着窗外飞翔的小鸟,我不住地在心里问着:“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拥有一个真正的无作业日呀?”
【篇三:正视结果】
不得不说,如今是一个相当忙碌的时代。于是有一些话开始悄然地流行起来,其意大抵便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于是许多的失败者,包括许多不思进取者,便如挨了一针镇定剂一般,立马感到了安心,甚至是幸福感爆棚。只是他们显然不再记得,逮到耗子的猫,才配称得上猫。
纪伯伦曾说:“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诚然,现代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学生忘了为何学习,只知道学啊学,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去;上班族们忘了昔日的理想,只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重复的事,自然要庸碌终生;即使是在我们看来事业有成的大人物们,一旦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仅仅颓然沉醉于自己愈发肿胀的腰包,那最终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迷失掉自我,最后带着痛楚离开了这个世界。显然,没有了结果作为目标的过程,只怕徒劳的成分多少会大些。或者换句话说,毕竟,没有谁是为了过程而过程的。
然而,这世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过程,可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早在古代,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便已经有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的名句。那里,黄生求书不易,故仔细研读。而富人家藏书堪称汗牛充栋,却从来不读,故他们自然没什么学问。现代虽没有什么人会再去大量买书塞满一屋子来撑面子,但许多人的所作所为本质上也好不到哪里去。传闻当今有富人买下座山来,宣称让孩子感受自然。那请问能买到手里但能硬塞到孩子们的心里么?有些事明明去做了,但就一定能收获所期望的么?所以,不要以为做了事,付了出,就心安理得了,如果没有什么收获的话,或者说不以收获为目的的话,恐怕也只能永远停在过程上,像看地平线一样地看着自己的理想。甚至多年后再回忆起来,还会多出些遗憾。
说到这儿,想必有人要出来说教了:“不要急功近利嘛,人永远在路上,要留心路边之美啊!”对此,我只想说,人各有志,请不要仅以一己之见来作为万物的尺度。春秋时的庄子,大抵也就是每天做做梦,变变蝴蝶,发发牢骚,有人请他为客,还把人家训走。在我们看来,说好听叫逍遥自在,说不好听叫无业游民。然而他却获得了众生所难觅的自由与幸福,内心淡泊。这样的欣赏路边的生活,其实也正是其所追求的结果,他也达到了。你觉得是路上,于他而言则是结果。也正如此,结果也不能和功和利这样充满铜臭气的名词划上等号。
结果,是人追求的,也是人所想要的。正视结果,个人觉得也总比永远徘徊在路上来得好。
【篇四:我眼中的色彩】
他是我们班一个不起眼的男生,因为性情温和,似乎不会发怒。所以他常常遭到我们的白眼,更甚是殴打。
也许是那个秋风萧瑟的早操,也许是那张老白的脸和暗淡的眼眸,也许是那件洁白的校服,使我对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是十月下旬的一个早晨,大家都小跑着从教学楼到操场上早操去了。而我自然随波逐流,却沉浸在苦海之中。“天啊,我竟然忘记穿校服,哪怕是夏季校服也好呀!”我绝望的叹道,仿佛已经能想到老师从一堆穿着洁白色校服的同学中把我拎出来。
到了操场,还没有开操,狂风呼啸着,奔腾着,漫天树叶随风到处流浪,像一把利刃。我一个人伫立在那,像是等待法官宣判死刑,这时他穿着洁白的校服走了过来,显然注意到了我这一身打扮,我想:“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双手攥紧了拳头,要是他说出冷言冷语,就给他几拳。”“没穿校服?”“怎么,关你事?”他看了看我不屑的表情,又看了看昏暗的天边。顿了几秒,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拉开了长袖校服的拉链,露出了洁白而单薄的短袖校服。“给你。”他把校服塞进我的手里,望着我惊讶的表情:“没事,我有夏季校服。”紧接着跑到我前面去,只留下一个淡淡却让人难以忘记的微笑。我还没回过神来。木讷地看了看那还保留着一丝余温的洁白,似乎明悟了些许,将校服小心翼翼的穿上,生怕保留在洁白校服上的温暖跑调。
他站在我前面,显然穿着短袖的他已经被别人当作了一个笑料,“有病!”“冷不冷?”“闲的!”他仍不为所动。因我他才被议论纷纷,因我他才被人唏嘘不已,因我他才被当作笑料,而我却不敢,不敢为他辩护,望着那洁白的校服,那纯洁的白,我的内心在煎熬,只得希望这操快些结束。
风像一头雄狮,咆哮着,怒吼着,隐天蔽日,铺天盖地,谁晓得这天这么冷,让我不禁打几个冷战,而他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的进攻下显得格外脆弱。分明看到他将每一个动作都颤颤巍巍,四肢变得无力和笨重,我不忍了,这些像一根针细细的,小小的,却刺向我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那抹白,在我眼中变得耀眼,夺目。那抹舞动中的白,似乎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道路,那抹白很动人……
下操了,他再次受到大家的风言风语,我却没有犹豫,将手中的校服披在肩上,周围的人一阵惊呼,我却没有在意,苦笑道:“你这是何苦呀!”“朋友嘛。”他淡淡地回了一句。
那抹白,萧瑟狂风中最动人的颜色,他是我为之动容,内疚的颜色,他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同学全新的认识,他是一段友谊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