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雷的作文

【篇一:在青春怀里撒野】

站起来,做眼保健操

“我们来个唱歌接龙吧!”垄断北京地铁卖唱乞讨工业的黑帮老大说。于是舞台上一字排开十几口人,开始大唱八九十年代的口水歌。这一开口,台下900多名观众完全被鼓动了起来,就差站起来一起30度摇摆了。

以上是《老男孩》舞台剧最热烈的揸歌场面,怀旧的情绪被煽动到最高峰。从6月8日开始,《老男孩》在海淀剧院连续上演17场,制作人武福森告诉记者,截至6月21日为止观众已经有一万人左右,是同时期的话剧票房冠军。在大麦网上,《老男孩》排在大剧场分类里的第一,《李雷和韩梅梅》在小剧场类里排第三,而打开永乐票务网,按热度搜索的第一位是《曾记3:三好人生》,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怀旧剧的火热程度。

大麦网戏剧项目经理李可藏对记者分析说,在2010年的《李雷和韩梅梅》之后,青春题材的舞台剧才开始涌现,不过青春怀旧剧的鼻祖可以追溯到2009年4月首演的《李小红》。这部剧出自戏逍堂的一群70后,延续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顽主调调,讲述由板砖、老式收音机和京片子构成的爱情故事。编剧丁东杰说,他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同龄人的戏,表现他们这一代人的迷茫。这部剧一开始就领着观众做眼保健操,想要把他们拉到那个年代的氛围里,但有观众记述道:戏后交流会做了个调查,问现场有几个是70后,结果发现还是80后居多。

“从购票用户来看,青春怀旧剧的观众是以80后白领为主。有段时间,《血色浪漫》、《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很火,那就是60、70后作为社会主体的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现在,80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自然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回忆和对过去的憧憬,就成了眼下最热门的题材。”李可藏从数据中得到这样的结论。

青春,去掉了“残酷”

这一批怀旧作品有什么特点呢?出品了《李雷和韩梅梅》及《后青春期的诗》的汪鹏飞说,“青春题材在影视剧里其实一直都有,早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7岁的单车》是残酷青春,而现在市场把‘残酷’去掉了,变成了小清新”。自从去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青春题材就更火了,这个热闹转移到话剧领域,来找汪鹏飞洽谈话剧改编的人也多了起来。

去掉了“残酷”之后,现在青春剧几乎进入了同样的套路:过去是美好的,现时是悲催的。“《李雷和韩梅梅》是过去的事和现在的事穿插讲述,我发现观众特别喜欢看‘过去’,一到‘现在’的戏气氛就严肃起来。”

汪鹏飞于1987年出生,年轻得都不好意思在记者面前透露年龄。在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在剧场扫过地,给孟京辉的剧派过传单,一直到2009年独立做话剧,才发现自己进入了“雷区”。2009年小剧场爆发,很多第一次进入剧场的观众发现自己看了一部烂戏,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话剧市场颓靡不振,至今大部分的话剧都不赚钱。汪鹏飞第一部戏是马戎戎写的《阿姨》,是一部实验音乐剧,用汪鹏飞的话来说就是“惨败”。之后连做几部戏都不赚钱,快撑不住的时候,他挖掘出《李雷和韩梅梅》这个题材,才算摸到了市场的脉门。

从2007年开始80后的怀旧情绪日益高涨,英文课本里的LiLei和HanMeimei被意淫出无数故事,话剧《李雷和韩梅梅》上演时,舆论不单单把这部剧看成作品,而是一个社会现象。“80后这么早就怀旧有个特别重要的原因: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受到呵护特别多,家长会用心地教育你,但是你后来看到的现实跟他们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80后的价值观是乱的。他们也是经历社会变迁最快的一代,你记忆里的东西现在触碰不到了,所以格外容易怀念。”年轻的85后汪鹏飞认为,对现实和现时不满,才催生了这波怀旧潮流。

千万不要成为你不想要成为的大人

在《老男孩》里,青涩的学生长成了路边烤肉串的胖子、偶像是王宝强的群众演员、陪老板吃饭的女模特;《后青春期的诗》里那几位主角长大后有卖鸡排的、有退伍后做联通业务员的、有到处找爱情不可得的......与之前的嬉笑打闹,还有心思去失恋的青春时期相比,这样的生活简直太沉重了。

武福森说,怀旧剧不能单靠怀旧,还要与一些现实的话题结合起来,“如果不谈目前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动到观众。”所以与其说观众是进来怀念青春的,不如说是来对现实集体吐槽的;在《老男孩》笑声不断的`现场,当观众听到瘦巴巴的班长说,“我能不黑吗,我是医院的主任”,都鼓起掌来。

汪鹏飞说,《后青春期的诗》的主题就是“千万千万不要成为你不想成为的大人”;而这么一个渴求,却成为大批人的一个症结。

也正因为这个特点,青春怀旧剧成为舞台上鲜有能接地气而又有好票房的类型。武福森从制作《麻花》系列起就很关注娱乐商业剧的走向,他说现在北京话剧市场就缺这样的戏,“市场里除了正戏就是闹剧,正戏就是人艺和一些‘看不懂’的,闹剧的就是麻花那种恶搞的。而《老男孩》这个剧有很多喜剧的元素,还会让你有共鸣、感动,这样的剧很少见”。

汪鹏飞也认为青春怀旧剧是个缝隙,在孟京辉、人艺、田沁鑫和“麻花”系列的重重包围下,让他们这样的小戏有生长出来的机会。

不过他也担心,如果青春剧一窝蜂地涌现,会不会很快就把这种题材耗尽。在未来的计划里,他打算做一个海龟题材的戏,从“怀旧”转移到类似《奋斗》那种正能量故事。

而武福森则认为“怀旧”本身就不能撑起一部戏,更重要的是故事和表演形式。在《老男孩》里他们延续了“麻花”那种大“趴”式的热闹现场,有歌舞、杂耍、卡拉OK,“所以我说我们做的不是话剧,而是舞台剧”。

李可藏作为资深的票务工作者则认为“青春题材应该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热度。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称其为一个类型,就像台湾文艺电影中的‘青春片’一样。”

青春是一个恒久的题材,而青春怀旧却更是社会快速变幻催生出的“急症”,发完病后,与青春有关的话剧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热门推荐
1人生处处是风景
2印象徽庄
3幽幽书香伴我成长
4啃书的小蚂蚁
5停课不停学
6我教爷爷玩微信
7我向往的童年
8逍遥游
9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10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11音乐是我的伙伴
12诗歌作评语,让人眼前一亮
13温暖的拥抱
14军训第一天
15我是贪吃的虫子
16这就是幸福
17青春,喝彩的季节
18留念幸福童年
19诤言为伴一路同行
20十年
21我家的小白兔
22寻“脸”趣事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打水仗
25我的老师
26冬雪
27纸船
28我与古诗中的儿童玩耍
29我爱大海
30我的同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