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窝的作文

【篇一:我“讨厌”的一本书】

我去年读过一本书,书名是《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是写她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书中写了儿时的“我”和祖父在一起生活的一些趣事,祖父对“我”很好,“我”也喜欢个祖父在一起,比如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从中可以看出,“我”和祖父形影不离,“我”很爱祖父。

但是,这本书还有一个关于女孩子被迫害致死的故事。

一个不到10岁女孩儿嫁到呼兰河,大家叫她团圆媳妇。她刚来的时候很快乐,也很健康。但是她的婆婆总是虐待她,她就很想家,她一说要回家,她的婆婆就打她更厉害。后来她病了,她的婆婆不给她治病,而是用迷信的办法用热水给她洗澡,水特别烫,她挣扎着想从木桶里跳出来,可以几次三番地被人按进木桶。她洗完澡后,身体不但没好,反而更加虚弱,后来就死了。

我同情那个女孩,讨厌这个故事,因此,这是我“讨厌”的一本书。

【篇二:种香葱】

今天,我种香葱了!话说这种子还是老师以前奖励给我的呢!

刚刚拿到种子我就惦记着把它种下去,可是妈妈一直没同意。今天早上,妈妈居然主动开口:“婳嬗,来,我们到阳台上种香葱!”“哦?为什么?”我不解地问。“因为惊蛰过后,雨水增多,适合播种啦!”播种也要看时节的?怪不得妈妈一反常态呢!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铲土

妈妈和我各拿一把铲子。她叫我要细心地把上部的泥土全都铲一遍。只见妈妈每铲一下,就细致地清理一下杂草留在土里的根茎。我也有样学样,不一会儿,一块菜地被翻了一遍,泥土别提有多松软了。“种子躺在这样的土窝里该有多舒服呀!”想到这儿,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播种

“婳嬗,该撒种子了!”妈妈朝我喊道。我急急忙忙从口袋了取出种子,说:“妈妈我们有这么多种子,全种下去吗?”妈妈看了看再用手掂一掂,说:“嗯,好像挺多的,要不先种一半。”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口倒出种子,然后均匀地撒在泥土上。这样重复几遍,终于达到妈妈种一半种子的要求了。“哈哈,大功告成!”我一边收拾袋子一边自言自语道。”“我们赶紧给种子盖上泥土。”妈妈边说边给种子盖土。她告诉我要给种子宝宝盖1——2厘米厚的泥土。春天的气候变化多端,有了这层土种子宝宝就不怕被冻着了!

浇水

现在要进行种香葱的最后一个步骤了,给新种下的种子——“浇水”。妈妈又对我说洒水也是有讲究的,浇多了种子容易烂掉,浇少了又发不了芽。我拿着接满水的水杯慢慢地给所有的种子都洒了一遍水。我急切地盼望种子宝宝喝足水快快发芽。望着这一地新种的香葱地,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亲手种下香葱。我明白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篇三:爷爷的微笑】

微笑,一个平凡的表情,却给人带回无限的温暖。爷爷的微笑照亮了我绚烂的生活,为我的世界撑起了一方晴朗的天空。

小时候,我不懂事,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念“紧箍咒”。只有爷爷,他总是笑着说:“我的乖孙女爱学习,我去给买小黑板和粉笔。”买回小黑板和粉笔,他就耐心地教我画小动物,教我写字,我在爷爷的微笑里,尝到了爱的味道。

长大了,我不在那样调皮,也不再和爷爷一起画画,写字了。爷爷他总是笑着,快乐着,只要一看到我和村上的小朋友玩耍,他就会去凑热闹,他和我们一起玩儿陀螺,一起当解放军打鬼子,一起捉昆虫,有时笑得像个孩子,我从爷爷的微笑里看到了童真。

有时,我会和爷爷一起去自家的菜地里种菜,他扛着锄头,我拿着菜种跟着他后面,他挖土壤,我撒种子,再把土窝溜平。爷爷接着浇水,我也想去帮忙浇水,可是总是帮倒忙,因为水壶太重了,我拿不稳,经常泼到爷爷鞋子上,有时还会把水壶打翻。爷爷并不指责我,他还是乐呵呵地看我的笑话,爷爷的微笑里写满了宽容。

微笑,让爷爷的皱纹变得更加明显;微笑,让爷爷的生活充满色彩,洒满阳光,每当看到爷爷的微笑,我心中总是流动着一丝暖意。

【篇四:大山里的欢乐与汗水】

大家读过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先生的《咏柳》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们还记得这句诗吗?是啊,微风吹得树苗们频频点头,一颗大树醒目地立在土炕上,英姿飒爽的身躯格外耀眼。三月是一个雷锋月,而植树节也出生在此月。这一天,阳光明媚,时不时刮来一阵阵微风,吹散了我们心头的燥热。坐在大巴车上,公路旁的树仿佛在和汽车赛跑,像箭似的往后跑。我们一齐唱着歌,晕车的感觉早被这欢乐的气氛赶跑了。一路上,导游阿姨耐心地向我们讲解种树的知识。我心想:“不就是种个树吗?埋点土就可以了。”不想,导游阿姨语重心长地说:“这可不行,如果就这样种树,树很容易死。应该先挖一个土坑,把树插进去,再埋上三分之一的土,用脚把土踩紧,浇一点水,再把剩下的土全埋进去。再浇一点水就可以了。”

到了昭山,我和同学一起欢乐地冲向了一块工作地,拿到了作战工具与泥土展开了一场战斗。

我拿起锄头努力把土挖出来,可是土在和我怄气,它总是顽固地躺在土窝里,不肯离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坑还是那么小。“奶奶快来帮我。”我向奶奶求助。奶奶以前种过树,三下二下就解决了这顽土。“啊,奶奶你真行,不愧是受过再教育的上山下乡的知青。”我小心翼翼地把树插进了顽土里。问旁边站着的同学插正了没有,经过一番调整,树插得笔直,然后把土铲进坑里。我用手把埋进坑里的泥土摁紧了。我用了许多“元气”,猛出大汗。

我忘记手上粘了黄黄的泥土,用手一摸,我的天啊,我变成一个“非洲人”,满脸泥色。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池,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没有一点污渍。我捧起一手清水,爽!终于把脸洗干净了。

时光老人要下班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我的小将军,看着他飒爽的身姿,额外突现出一股英雄之气。

种树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也希望人类不要为了利益而砍伐森林,小树也会为了家人哭泣。地球妈妈奉献出了一生,难道我们就用滥砍滥伐来报答她吗?让荒山变森林,给大地披绿装,是我们的心愿,这才是我们对大地母亲的回报。

我赞美植树节,我更高歌植树节。

【篇五: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新疆,它在中国的西北部,也就是在雄鸡的尾巴那里。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对新疆再熟悉不过了。

我的家乡是瓜果之乡。阿克苏的苹果,哈密的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梨,香甜可口,驰名中外!七八月份葡萄成熟了,有红的、淡绿的、紫红的、淡黄的……一颗颗葡萄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一串串十分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五光十色。摘下一颗,咬上一口,“嘎嘣”一声,汁液顿时溢满你的唇齿之间,甜甜的,凉凉的,夏天的酷暑好像立刻消散了。新疆真是个五彩缤纷的水果之乡呀!

我的家乡是歌舞之乡。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英俊的维吾尔族小伙,常常聚在葡萄架底下,穿着色彩艳丽的艾德莱斯绸做的衣服,戴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花帽,一边弹着热瓦普,一边跳着姑娘追,热闹极了。如果有客人到来,他们还会热情地邀请客人们一起舞蹈,用他们的舞蹈感染大家,用他们的歌声祝福大家。新疆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歌舞之乡啊!

我的家乡还是美食之乡。这里的美食有抓饭、烤肉、拌面、椒麻鸡……我最喜欢吃烤肉啦!鲜嫩的羊肉放在烤架上,“滋滋滋”油不停地往下滴,鲜红的肉经过慢烤变成了深红色,这时候烤肉师傅撒上一些盐、孜然、辣面子,再烤一会儿,肉就变成了深棕色,外焦里嫩,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股浓浓的香味,每一次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咬上一口,味蕾就得到了享受,嫩嫩的,香香的,堪称完美。我不由地赞叹道:新疆真是个令人流连的美食之乡哪!

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不管在外面多好,也抵不上吃一口家乡饭,听一曲家乡歌,跳一支家乡舞,来得满足,来得轻松!我爱我的家乡——新疆。

【篇六:回乡下】

夏风乍起,暑气渐盛,乡下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刚放暑假,妈妈就带我回老家乡下外婆家了。

外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大早就在小院里忙活开了。我也跟着在小院里帮忙,外婆带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外婆栽花,我就栽花,外婆拔草我就拔草。当外婆在院子里的菜地下种种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的溜平,哪里会溜的准,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白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踢飞了。

外婆非常和蔼可亲,只要我回乡下看望她,一见到我就会笑容满面。我这一干活,外婆更是一个劲地夸我:“浩家很懂事,这样的好孩子打着灯笼都没处找。”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呀,无法形容!

中午,为了慰劳我这“小能干”,外婆给我做了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饺子的皮薄薄的,滑滑的,轻轻咬上一口,汤汁就会从里面溜出来,味道鲜美极了。尤其是吃到里面的虾仁,嚼起来弹力十足,吃过后,嘴里满是虾仁的鲜香味。

傍晚,我和外婆漫步在乡下的田野。最耀眼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的玉米苗,这时乡下的七月,玉米苗的美丽达到了顶峰。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这样把整个田野抹绿了,即使在月光朦胧的夜晚,玉米苗的色泽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不是碧绿,比碧绿更鲜艳,它不是翠绿,比翠绿更明亮。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乡下有的,是在城市感受不到的,见不到的。

热门推荐
1新朋友
2活的思辨,死的思维
3我喜欢吟诵
4做早餐
5我的足球梦
6吃龙虾
7那一刻,我们都很棒
8课外活动
9八年级幸福作文
10教室里的小蜜蜂
11游拙政园
12乡下的年
13这个冬天有你陪伴
14寒假的作文
15雨后的共享
16魔法棒的秘密
17心灵的春雨
18叙事
19课改之花遍地开
20窗外
21来一点自我满足
22
23摔倒之后
24以变为话题作文
25骄傲乃失败之母
26停电的那个晚上
27观电影有感
28诚信是金
29的作文
30天目山大峡谷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