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死明志的作文

【篇一:端午怀人】

朦胧中,汨罗江畔,一位容颜枯槁的老人在低声吟唱。灰色的眼角流下沧桑的泪水。他便是楚国大夫屈原。

他拥有“皓皓之白勿蒙世俗之尘埃”的节操。只可惜每朝有每朝的腐朽,每代有每代的阻碍,纵使他可以承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公,却终究无法面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刻。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之后,最终选择了怀石投江,用清冷的江水来清洗自己的失意。

千古流传,司马迁以生践志,屈原以死明志,人们在理解司马迁的同时,不免为屈原的做法感到惋惜。既然拥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才能,为何不像商鞅一般投奔一个贤明的国主,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华呢?

当读到“余既不难夫离别后,伤灵修之数化”,真正了解到屈原对国家的爱超乎生死,如同信仰一般后,不解与惋惜瞬间变成了崇高的敬意。屈原就像一朵绽放在冰山上的雪莲,高洁而美好。正是这种品格,使他无法抱着自己破灭的希望继续在阴暗的苍穹下苟活。死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解脱,他想用死来求赎那些贪婪愚昧的灵魂,以此来换取他们内心的觉醒。

“屈氏以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未馋谤,追欲却蛟龙。”屈原身死,楚国颠灭。但他爱国的灵魂和那以死明志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自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志士在汨罗江畔写下对屈子的怀念。边贡的“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讥离骚不解愁。”张耒的“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都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何惋惜。

时光流逝,许多事情早已是物是人非。但屈子以死明志的爱国精神却永远存在人们的心间。或许在了解事态之后,人们会认为屈原的死是必然。但换句话说,在当时,也只有死才能够表明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吧。

【篇二:华夏之根——“忠”】

历史铭记了很多人,他们以身报国,他们坚守一生,他们的壮举将“忠”字演绎地淋漓尽致,他们的行为让时代文化光耀千秋。

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走在汨罗江边的屈子,我们听到了他对渔夫无奈的诉说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的离忧,尽心尽力,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他是那个时代“忠”的伟人而那个混浊、狭小的天地里容不下他,容不下这样的伟人。他无奈地回望一眼自己热爱的土地——楚国,便投身汨罗江中。汨罗江吞噬了他弱小的身躯,但却湮没不了他的忠心,于是屈原被铭记在了历史上。

寻寻觅觅,我们寻到了一个指挥家,。他有着满腔热血,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想收复失地,哪怕会马革裹尸,可朝廷中的懦弱之人不肯给他这样的机会。他忠君爱国,愿为“忠”字付出生命,他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他就是南宋的文天祥,一个有爱国热枕去被无情的统治者遗弃了的忠臣。

屈原、文天祥的忠心是用生命来证明。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这种以死明志的决心,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在这种以身殉国的“忠”面前,还有一种“忠”叫坚守。

他奉旨出使却被卷入一场风波,面对威逼利诱,它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也正是他的忠心令单于对他锲而不舍。他被置于艰苦的环境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我想,是他的忠心,是他不没的信念支撑着他,给他同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力量。他就是苏武,是为了“忠”坚守了十九年的汉代使臣。比起以死示忠的大义凛然之士,苏武十九年的坚守似乎更加不容易。他的这种对“忠”的坚守,他神话般的一生,融入中国的文化长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从古代屈原、文天祥的以死明志,苏武对“忠”的坚守到近代林则徐抵御鸦片入侵,黄继光、邱少云的大无畏再到现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们,无一不用行动传承着“忠文化”。可见“忠”已渗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由古至今不断发展,代代传承,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而“忠文化”更是贯穿全程,处处彰显,成为中华文化中绚丽的一部分。

【篇三:倚天照海,流水高山】

一幅山水丹青,远处青山绿水隐约柔美墨迹未干,近处苍松翠柏刚直挺拔屹立山峰。塞外琴嘲哳羌笛幽幽尽显壮美,江南一曲琵琶莺语燕声满是柔情。当北方大汉立于船头高唱长河阳日,水乡佳人正倚靠雕栏歌咏柳词。翻开千古的中华文明,刚柔并济之美若现。

我无法不惊叹这文明的灿烂。阳刚似烈火,万里长城的恢弘、秦皇兵马俑的大气;阴柔如流水,苏州园林的精巧,杭州西湖的诗情……而古代的文人们也似乎被这刚柔所感染,打上了或刚或柔,抑或刚柔并济的印迹。

刚烈当属屈子。生于楚山楚水的屈子本不应是刚烈的,但当郑袖在楚王耳畔的温语刺痛了他,当楚地分裂百姓蒙难的现实打击了他,他选择了刚烈。我知道,因为他的血脉与楚地的山山水水是绵延在一起的,所以他选择了纵身一跃,“吾闻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以死明志,这刚烈的一笔写下了碧血丹心,这字体苍劲而有力。

柳永是阴柔的。生长于江南之地,三变的骨子里永远是湿淋淋的。意气风发却又屡试不第,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牢骚却溅了皇上一身泥。奉旨填词的柳永,一腔真情都融入了他无双的词中。秦楼楚馆,他与社会底层的歌妓们为伍,他写她们,写得满是柔情。最肮脏的地方却有最纯洁的心灵,最龌龊的身份却有最真挚的情感。在“执手相看泪眼”的柔情中,柳永也把宋词推向一个新高峰。有水井处便能歌柳词,他的柔美渗入江南泥土之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苏子立于赤壁之下满是悲歌的豪情。而另一个他正深情怀念亡妻“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亦刚亦柔,永远是中国文人的标志符号。陆游“红酥手,黄膝酒……”写得一往深情,“北望中原气如山”又刚烈热血。

“倚天照海花无数,洗水高山心自如”,曾国藩的这句诗大概可以描述文人阳刚与阴柔的一生吧。曾国藩一生纵横,评价不一。刚如烈火,镇压太平军大辟三日。柔似流水,统制四镇军务,手下湘军精兵悍将云集却仍臣事朝廷,一生谨慎不争。我想,文人们都是在这样的转换中寻求自我与天下的结合点吧!

无论是刚是柔,他们的情感总系着家国。刚,以死明志,柔,滋养文学。当侍天照海担天下之忧时,流水高山的性情也在滋养着下一个时代。

热门推荐
1总有风景,让我沉沦
2戏台之下
3钓鱼真有趣
4春天,温暖四处蔓延
5要想飞跃,按部就班来
6放风筝
7丽江古城导游词
8老师我想对你说
9伟大的父爱
10我喜欢的小动物
11我家是动物园
12游苏州树山
13童年趣事
14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15我喜欢的小仓鼠
16难忘的一件事
17海是蓝给自己看的
18你快回来
19猜猜她是谁
20走出来真好
21天气控制器
22留在心中的那份情谊
23放学路上
24想象中的未来
25吹鸡毛比赛
26那一刻,我好后悔
27难忘的星期天
28古屋
29野炊
30动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