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钟表】
我家有一个小黄人钟表,它非常漂亮。
圆形钟表的边框是黄色的,像涂了一圈儿芒果的果汁,边框的里面还有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玻璃非常光滑,还有点硬,摸起来有些清凉。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的就像一大块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再往里看,有三个小黄人的图案。黄色皮肤的他们都穿着深蓝色的牛仔裤,带着瓶底厚的眼镜儿,还有着闪闪发光的黑皮鞋。最左侧的是鲍勃,他的个子最矮,时刻拿着自己的小熊。他的胆量很小,应该是他自己觉得太害怕,便和小熊一起渡过难关,一起同甘共苦。鲍勃的旁边是三个小黄人的大哥——凯文,他总是关心着鲍勃,此时他的手紧紧的抓住鲍勃的手,眼睛瞥向鲍勃,香蕉一样的凯文头发像一簇簇草,张着嘴微笑着,好像在说:鲍勃终于长大了!最右侧的是斯图尔特,他耷拉着头发,手也往下耷拉着,眼睛盯着凯文和鲍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猜他是因为自己哥哥只关心鲍勃而十分伤心。他手里拿着吉他,似乎非常热爱音乐。最有趣的是它只有一只眼睛,别问斯图尔特为什么?其实他也不知道他,天生就是这样的。
在底层四周均匀分布着十二个黑色阿拉伯数字,钟表中间的时针,分针,秒针,粗细不一,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不知是哪个坏人用钉子将指针定了起来,让他每天疲惫地跑着,仔细听隐隐约约传来一阵“滴答滴答”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他们一声声的抱怨。
小黄人中钟表准确为我们提供时间,不会让我们迟到,是它让我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整整含义。
这个每天陪我度过快乐时光的小黄人钟表,我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它呢?
【篇二: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迪伦,原本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随着他被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个美国老头的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也使得我慢慢对他有些了解。
在百度音乐搜索栏里敲下“鲍勃”二字,他的许多歌曲就立刻出现在你眼前,钻进你耳朵里,特别是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荡》。
它的文字很浅白,以诺奖起初给我的巍巍庙堂之感来衡量它,它的主人获诺奖,简直给我一种灰姑娘遇见水晶鞋般的童话感。
可是它的主人确实获奖了。有意思的是,据说鲍勃·迪伦在得知自己获奖之后,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场演唱会,现场歌迷以欢呼等方式请他对获奖作出一些回应,但是他始终顾左右而“吟”他。
我觉得鲍勃就是一个乡间行吟歌者,坚持着自己的知行方式。至于我们要寻找的他对于获奖一事的回应,他的那首歌不是已经说了?答案在风中飘荡。
在这首歌的歌词里,鲍勃一直在问问题,关于成长、关于生死、关于和平、关于倾诉和倾听、关于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关于自然的演化、关于自由。戴上耳机,倾听他的吟唱,让虽苍老却不羁的嗓音伴着吉他和口琴的鸣奏穿透耳膜,渐渐地我觉得他的追问只有一个主题——如何解放心灵。
他没有告知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把答案寄予了风。一位乡村歌手,在迷惘与彷徨中渐渐触及哲学的本源,而后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加以探究、加以表达,我想这就是鲍勃的可敬之处。
由此看来,鲍勃和我们一样,都是不甘于混沌度日,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执着地在追求心灵解放的道路上前行。
【篇三:《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8月初的时候,集团安排所有中层干部以上人员学习《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两本书。时隔一个月我细心拜读了其中的一本,另一本只是肤浅翻阅了一遍。鉴于自己是文秘出身,对所述内容的记忆也大多会定格在经典的语句上,对内容的理解未免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但始终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书籍的拜读,目的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引用。
以往公司也很关注大家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并且采取过集体观看电教片、定期开展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只因不自觉的人实在太多,超过了惯例的半数故而总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被终止了。
学习是人一生不能丢弃的一个行为习惯,公司的此次安排即是采用自学,一段时间要结果,这种方法本人认为是正确的。参加人员范围扩大,这更是一人前进一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的真是写照,不得不说是有史以来公司在思想上的一次进步和跨越。
《把信送给加西亚》首先是一个人对任务的态度问题。本人的理解不只是送信这一事物这么简单,而且还确定了一个目标——把信送给加西亚。每一位就好比是送信的信使,那么信使你只管把信送到即可,信的内容和作用主人会考虑。结合实际工作来讲就是告诉我们凡是公司决定的事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该不该做的问题由决策者把关考虑,因为我们站在楼下是永远不可能比得上站在楼顶的人看的远。这就得出一个结论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服从是一种美德,对已经决定的事服从是一种美德。
其次《把信送给加西亚》说明一个道理,任务就是机会,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书中就有表述“拒绝承担责任就等于失去机会,缺乏责任感就是排斥压力”。这就要求我们一心一意的履行职责把信送给加西亚。好比公司安排一件任务,每每都要专注地去完成。并且还要理解执行,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当过老板的人很少失业就是因为他们总是行进在征途中永不停止。
再次《把信送给加西亚》还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打开思维的天窗,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不要做p50故事里的鲍勃,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约翰式的人。回想我们的`周围鲍勃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说公司里缺乏思考的脑,只有等令的手。不能独当一面的人在职场就是瘸子,总是依赖别人的扶助去做一件事情。公司是为我们的业绩和付出付酬的,不是为无效劳动付酬,因为没有结果的辛劳是没有价值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最核心告诫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逆转的单行道,所有组织内的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忠诚是一个人一项可贵的品质,更是自身的立身之本。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一个组织付出忠诚,对一件事付出忠诚,否则就会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诸如p66故事里的施工头。最后损害一世英名。蛇可以一层层蜕皮,而人则难以洗刷曾经的罪名。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有尊严地生活。一本好书对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开启了做人的启明灯,竖起了航标。如何走都取决于自身的修养、素质和对目标的认知程度。但愿通过此次的学习所有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意识上的提升,把工作看做是学习的课堂、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不是拳击的比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