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爸的拿手菜】
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只要吃过我老爸做的菜,没有一个不说好,有老爸在,平平无奇的家常菜经过他的“魔法厨房”也成了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第一道拿手菜——辣子鸡,老爸精心挑选一只大公鸡,去毛剁块,把鸡肉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然后剔除鸡骨,用辣椒酱、虾膏、葱姜等配料炒制,一道又香又辣的辣子鸡出锅啦!
第二道拿手菜——糖蒜烤鱼,买回条草鱼,先去鳞,再挖肠,清洗干净,加入酱油、生抽、醋、盐、葱腌制一会,放在烤架上,鱼颜色越来越深,味道越来越香,最后将捣碎的糖蒜涂在鱼身上,吃一口酸甜可口,咬一口外酥里内,入口留香,那滋味……啧,钻进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最后一道最讨人喜欢——“幸福杂烩”,这是老爸为我和妹妹自创的保留菜,我美其名曰“幸福杂烩”。老爸从早就做足了准备:熬鸡汤、炸丸子、煮豆腐、炖牛肉……十几道工序,道道精细,全是幸福的味道。老爸说“幸福杂烩”只为家人准备。
老爸的拿手菜,不仅美味,还装满了爱。
【篇二:舌尖上的美味】
走在回家的路上,离家远隔千米的我猛然闻到了一股鸡翅的香味,我一下子有了预感——今天将有香辣鸡翅吃。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冲进家门,来到了厨房,果不其然,妈妈正准备给我做香辣鸡翅呢。妈妈提前加了点醋、酱、辣椒粉等佐料与鸡翅腌制了半小时,然后开始做。
一切准备就绪,她先在锅里倒上油,再把鸡翅一个一个放进去,炸至两面金黄,再把调料倒进去,等油和调料与鸡翅充分融合就可以盛出来了,撒上少许葱花,大功告成。
把鸡翅放到鼻子前,一股香味儿在鼻尖萦绕。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沿着边上的皮轻轻咬了一口。哇!一股香味在舌尖上来回流动,好像放了一大片棉花在口中,无比油滑。吃下去后,嘴里仍有一股肉香,咬上一口肉细细咀嚼,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我实在忍不住了,干脆直接把筷子丢掉,用手拿着鸡骨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出几秒,一块鸡翅便只剩骨头了。我还禁不住舔了舔手上的汁,而在一旁的妈妈看我吃得狼吞虎咽,手上、脸上、衣服上到处是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到两分钟,我已经成功吃掉了八个鸡翅,我舔了舔嘴唇,打了个饱嗝,此刻,我已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
【篇三: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如刻画般隽刻在我心中,使我永难忘怀……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这里环境怡人,美食数不胜数。但最令我着迷的,是白切鸡。
白切鸡,顾名思义就是不经浓味的调味料烹饪而成的鸡。也许你会问,这样的鸡寡然无味,何处令你着迷?所以,这就要讲究鸡肉的质地了。湛江别的不多,空阔的农地倒是大把大把的,饲鸡者在每日清晨会将鸡放出笼子,把鸡指引到空地,散上稻谷和杂米,让他们自己自由地吃,尽情的跑。这样的鸡我们本地称为“走地鸡”。所以正宗的白切鸡都是选用走地鸡,这种完全自然的放养使鸡更健康,鸡肉更美味。在我家,全家人都喜爱吃白切鸡,这是奶奶的熏陶。奶奶是地道的湛江人,她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会做一手好菜,其中她做的最好吃并且她最爱吃就是白切鸡。每到逢年过节,奶奶都会做白切鸡给我们吃,那时的厨房便是奶奶的天地。奶奶先将一只新鲜的鸡去毛,挖出内脏,洗净后将开水煮沸,然后将鸡整只放入锅里,加上一勺盐,关上锅盖。待十几分钟后,打开盖,只见鸡皮澄黄,这时的白切鸡就可以出锅了。最好吃的白切鸡就是鸡肉煮得与鸡骨刚分离,鸡骨还带着一些血色,这时的鸡肉是最嫩、最滑、最鲜美的。待鸡凉冻后,奶奶会把他们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美味的的白切鸡就可以上桌了。
随着白切鸡上桌,除夕夜的大餐便拉开了序幕。姑姑伯父们一边吃着白切鸡及其他饭菜,一边谈论这一年的欢乐事。表弟表妹们与我便为了好吃的鸡腿和鸡翅膀“大抢出手”。每次的白切鸡都会被扫个精光。
我去过不少外省的城市旅游,也品尝过当地的鸡,虽然味各不同,但辣的只有辣味、甜的只有甜味,完全没有家乡原汁原味的白切鸡好吃。父辈们也都说,吃了半辈子的鸡,只有家乡的鸡最好吃,百吃不厌。家乡的白切鸡不同其它鸡般用各种调味装饰自己,它把自己最真实最原本展示给人们,让人们对它赞不绝口。它就如同家乡人一般,纯朴、真实,不用各种虚名装饰自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家人和我,以及家乡人对白切鸡痴迷的原因吧。
也许将来的我会因学业、事业去到很远的地方,但只要想起美味的白切鸡,就会记起逝去的奶奶,记起儿时吃白切鸡的快乐,记起远离的家乡,记起纯朴的家乡人民。白切鸡,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乡人民返璞归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