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猫头鹰人》有感】
本文讲述了一个卖猫头鹰的人在街头卖鹰,一年之后,他的长相给人的感觉就完全变了。他的长相几乎和他卖的鹰一样,耳朵上举,头发散扬,鹰勾鼻,眼睛大而瞳仁细小,嘴唇紧抿,身上还穿着灰色掺杂褐色的大毛衣,坐在那里就如同一只大的猫头鹰,只是着人形罢了。
这巨大的变化引发了作者的深思。便想到,做了很久的屠夫的人,脸上的每道横肉都长得和他所杀的动物一样;鱼市场的鱼贩子,不管怎样洗澡毛孔里都会流出鱼的腥味;在银行柜台数钞票很久而不顾其它的人,脸上的表情就像一张钞票,冷漠而势利……
一个的职业、习气、心念、环境都会塑造他的长相和表情,这是不错的。读到这里我便想到“世本无相,相由心生”,想到苏东坡的一句“腹有诗书气质华”。那我们为何不多去静下心来读书,修炼自己的心境,提升自己的气质呢?
正如培根所说:“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读史的人明智,读诗的人智慧,读演算的人精确,读哲学的人深刻。反正我们手握一支笔,手捧一本书便是在自我修炼。
当一个人,外界的繁事搅扰不了他,外面的诱惑迷惘不了他,这个人便有静气,也就算修炼到位了吧。而他给人有感觉一定是稳如泰山,风度自若。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嘛。
偶尔阅读,读到王维远离车马喧,隐逸自得的他以看淡红萼花发,自开自落,方写出“犹怜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这般意味深长的诗句;读到在夜阑人静时与自己灯影相对的苏东坡,他唤起心中的哀悯与柔软,方带无限温柔写下“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读到独居于清净的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他检索自己,探索内心,写下《瓦尔登湖》点亮无数后人的心灯。
古人的静气通过书本慢慢氤氲萦绕在我的身旁,但我知道我的修炼还远远不够,须继续静心阅读,总会有那么一天,境随心转。
作者在结尾中写道,我们不只要擦拭自己的心灵之镜,来照见世间的真相,也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更要照心灵之镜,才不会走偏邪的道路。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人,又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
这么说来,我们每天都去静心读书,也是在照镜子呵。在与书中的自我平心交谈,与书中的自我灯影相对……
【篇二:有趣的国庆节】
“一网捞不到鱼,二网小下雨,三网捞着条大花鱼!”这首童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滨海人的童年。
今天,正值国庆放假,我们就要体验出海捕鱼了!我们开车到渔港,远远就看到船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蓝的天空和海水的映衬下,特别明显。我和朋友们登上船,期待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开船了!”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吆喝,船缓缓离开码头。凉爽的海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带来大海特有的咸腥味。浪花轻轻拍打着船舷,海水和天空浑然一体,两岸是绵延十几公里的南疆和新港码头。
我们在甲板上又唱又跳,全然不知船老大已将网撒入海里。过了一阵,不知谁喊了一声:“收网了!”大家立刻聚到船尾,期待这第一网的收获。
“网上有一只螃蟹!”
“个头还挺大!”
随着轮轴的转动,网一点一点拉上来。船老大把带着淤泥的“战利品”抖入网筐里,用海水冲洗干净。这回大家看清楚了,种类还真不少,有小螃蟹、皮皮虾、小墨斗、八带、还有不同的鱼。
由于开海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捕鱼的收获并不像期待的那样多,但也足以让我们撑圆肚皮。我们一边品尝美味的海鲜,一边听船老大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十三岁时,就开始学习开船捕鱼,成年后我买了船,这条船已经是我第三条船了。捕鱼期,我捕鱼卖给鱼贩子或者带游客出海;休渔期,我为码头上的轮船做补给或者引航。我很感激这片海域,让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船老大在这里奋斗了四十多年,见证了小渔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海航行靠舵手。回程时,船老大熟练地掌着舵使船全速前进。头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恍惚间,五星红旗好似化身为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