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生活】
镜子打破,散落一地,无法再次复原。如今,生活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曾有新闻报道:将会投放近百本图书,以供人们随时借阅。另外,范围仅限在地铁内,目的是充实人们日常花费在交通上的大把时间。有人拍手叫好,我则不然。
这便是“生活碎片化愈演愈烈”的现实体现。将生活切割成一个个碎片,每一个碎片时间用来完成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将变得不再连贯。
近十年来,互联网发展速度令人咂舌。从一开始只能在家中面对电脑“上网冲浪”,到如今,一个人若是没有一部能上4G的智能手机,便已经足够让人侧目。这更促进了生活的碎片化。
当然,我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时代性的人们心态的转变。现代人们越发浮躁,凡事强调“效率”。也正因此,手机上刷朋友圈、微博等能快速积累愉悦的社交方式为人所推崇。
其实,细想之下,我们便能发现“碎片化生活”的极大劣处。不仅其带来的愉悦是短暂且表面的,它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因为缺乏深刻思考,从而导致了无根文化的蔓延。每做一件事,都需要“静心”,即长时间的投入全身心的精力,目的单一地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这样,沉浸于一件事情时,人们的思考也是持续且逐渐深入的。故,即使一段段平凑起来的时间总和一样,所做的事也很难有相等的功效。正如,在嘈杂的地铁车厢内,人们是很难细细品味一本好书中的优美文字、感悟作者写作意图与每一个文字背后的作者的心情,这岂不是浪费了一本好书!
再比如,体育重大赛事后常有精彩瞬间集锦,这确实让我们大饱眼福,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但它无法让我们感受到观赏完整赛事时的紧张、忐忑等饱满的情绪。这样的体验过于单一。碎片化的生活逐渐让人感到麻木,人们难以沉淀自我,来变成更好的自己。
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活的“碎片化”,及其对认知、甚至心态的影响。这虽不能为人所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尽量提前规划,分配好时间;同时调整好各个任务的顺序,以此来确保“碎片化时间”的最大利用。我相信,长时间这般坚持,我们定能发掘更全面的自我。
【篇二:美丽的新学校】
寒冷的寒假过去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临了,一阵暖暖的春风把我送到了一个美丽的新学校。
早上,我坐着老爸的汽车,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新学校——太和县第十一小学。看到如此美丽的新学校,我那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喜悦,轻呼一声:“哇”。
新学校里,几座高大雄伟的教学楼显示出了它的壮观;图书室里那令人惊叹的一万本书显示出了它知识的渊博;饮水机上那奇特的喷水器显示了它的新颖;每一栋楼都有走廊与另一栋楼相连显示出了它的方便;而班中的班班通又显示出了它的时代性。
班中的同学又十分得好客,我刚去整理课桌时,发现抽屉里有一些垃圾,同桌见状,把抽屉里的垃圾帮我扔掉了。新老师也很和蔼可亲,上课还时不时地搞点小幽默呢!下课了,同学们不停地问我叫什么,原来在哪所学校、哪里的学校和老师怎么样等等,当时,我简直是我们班的焦点,抢着和我玩,把我刚到这所新学校的陌生感一下子消除了。
课堂上,我被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说所吸引,他还时不时地提问我,可能是我刚来到这个班,为了让同学们多了解我的缘故吧!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班多争荣誉。
多么美丽的新校呀——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