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啥是佩奇观后感】
几天前刷屏的《啥是佩奇》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看到影片的题目会深思——啥是佩奇?其实就是一只粉红色的小猪,也是现代社会上社会人的标识。但是,家里的老人对于活跃在你笑话段子里的佩奇,其实还很陌生。老人焦急寻找佩奇的身影,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心疼!
《啥是佩奇》是一部电影的预告片,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长,但它却是无数人现实生活的写实。片中的老人因为小孙子的一个“佩奇”的心愿,尽全力去找寻,最后给了小孙子一个钢铁佩奇。这位老人是名副其实的“刀子嘴豆腐心”,出于自尊心,他并没有直接在电话中询问清楚,而是多费周折的问了多个人。片中,老人问儿女是否回家过年,随之,儿子“不回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老人满脸的落寞像个巨大的网,笼罩住所有人,揪心感无限放大。可后来儿子开着车回来了,老人方才开心了些,但他还是板着张脸,儿子要接他去城里过年,还想给他买个新手机,他说不买,是嫌贵。这,又何尝不是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呢?盼着儿女归家比谁都心切,喜怒哀乐却不溢于言表。
片末老人的总结“她爹也是猪,她娘也是猪,儿子还是猪,一窝猪!”接地气地解说了一个中国式的英国小猪,这是老人理解的小猪,也是诠释了真挚亲情的小猪!整个影片围绕“佩奇”展开,普通的一家人却有着不普通的爱。
影片流露出的老人对儿子殷勤的期待,期待常回家看看,老人对孙子的无限疼爱,希望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部影片也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中国家族最朴素的真情!影片为何会刷屏?因为这片中故事一字一句都扎进了人们的心!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长辈……这些,正是当下千万子女想完成,却又无法完成的事——他们忙于生活,想拼搏出自己的天地,但总忘记家里还有些牵肠挂肚的人;那些老人只能心心念念还未归的儿女,希望能多团聚,多陪陪他们。总会有人在家中等待,在家中挂念,在家中担心那些还未归的人儿,希望您能回家看看!
《啥是佩奇》不仅仅停留在“啥是佩奇”的问题上。它让你回忆起曾经有人在拼尽全力地去宠你、爱你,而你却总是在遗憾:并没有多少时间去陪伴、感恩……身处异乡望故乡,别忙了,回家吧,家人在等你,多陪陪他们吧,记得说声——我爱你!
【篇二:悟空传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孙悟空”这一个形象,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那一种不遵天命的精神。这么多年来,不乏有对孙悟空故事的改编演绎,而《悟空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书,而不是改编后的电影。
看过书的大概都知道,《悟空传》和《西游记》这一原作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几个形象。得知其要被改编成电影之后,我先是激动而后却是隐隐的担心,担心来源于《悟空传》的预告片,预告片继承了其导演郭子健的一贯风格,中二式的港漫。我担心这部电影会被拍成很燃但也空洞的商业片,而失去了原作中引人深思的内容。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一说影片的内容:五百年前,女娲补天石所化的魔王与诸佛大战,战败身死,但其石不死,化为孙悟空进入天庭学习,天庭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出身低贱的孙悟空却桀骜不驯,藐视神权。他大肆破坏各处规章律,无视诸佛,闹得天庭鸡犬不宁。结界桥一战,悟空等人落入凡间,虽历经了浩劫却最终了自我。
在这个剧本中,孙悟空所需要做的就只有表演出一种反抗的姿态,至于为什么反抗?怎么反抗?呵,都不在考虑之列,导演所做的就是不断的加特效,特效。其实有点意外,有这么好的原作在前,写出的剧本仍旧空洞无奇漏洞百出,实在难以理解。
但影片还是有些突破的地方,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运用了类蒸汽朋克的工业美学,悟空脱离了只能用刀枪棍棒的限制,而用上了高射炮。不得不说当孙悟空踏在高射炮上的那一幕,还是很让人热血沸腾的。当然对于这种运用也无法评价他的优劣,在赚足了眼球的背后终究还是有乱入的感觉。
原作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没想到只有这句卖情怀的台词感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