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绝对自由的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庄子】

【我眼中的庄子】

原创:2020-E6朱宋心言

初识庄子,是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平平淡淡的语气,却在我心中勾勒出清晰的痕迹。庄子迫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尘世喧嚣,不得不作惊人之语。他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用更疯狂的语调喊出真理。

他是自由与真理的偏执狂。

首篇大谈自由的逍遥游,通过借助外物而“自由”遨游天地的例子,来衬托圣人放开心神而遨游天下的自由。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的贤人名士喜欢庄子?因为在庄子的思想中,宣扬着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解放自己,获得精神自由的释怀法则。这种自由比起依托外物更加高级,它来自于精神,依托于精神,并且可以通过人的精神降低自己对世俗的渴望,从而鹤立鸡群,平和理智,行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也便随之而来。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从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天地变化,行游于绝对自由的境界。这在当时的民众的眼中,分明就是神话,嗤笑一下就过去了。可它却成为求道者心中的“道”,不示功名,不求名望,摒弃小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两忘的境界。

仅仅依靠无,依靠道。我很难想象“无待”的境界。我们都是凡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中,我们有家庭,有事业,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无依无靠、无所牵挂固然理想,但我们生来的自身条件便已束缚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达到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我抬头,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思想的洪流中,映着一只轻巧的银蝶。它拍拍翅膀,抖落一身银光;又眨了眨眼睛,安然地向那幽深的天幕中飞去。

【我眼中的庄子】

原创:2020-E5班詹玢玥

第一次认识庄周,是因为“庄周梦蝶”。小时候的我也曾经希望化成蝶,所以很羡慕庄周。

后来,我也渐渐对这只蝴蝶有所了解。他明明是个槁项黄馘的老头,却在文章中化成飞鸟鱼虫,能与动物说话聊天的天神,他笔墨中的那种颠倒怪诞,就像格列佛游记中那般离奇,现如今也变成了超凡脱俗的自由的向往。

庄周是只擅长飞翔的鸟。他是鵷雏,非醴泉不饮,非练实不食。不和鸱抢食腐鼠,就像他不和惠子抢相位;宁愿做只活在泥中的自由之龟,也不愿腰缠万贯,锦绣缠身的金龟;他的心灵就像那大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他观鱼可以体会鱼儿的从容快乐,他梦蝶竟难以分开彼此。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他的笔墨就像孩子笔下的童话世界,窈兮冥兮,总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一番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庄子的生活也不见得好,环堵萧然,穷闾陋巷,奇妙的想法却从中间萌发,庄子是向往自由的,一种超出凡世的自由,没有虚伪、期满、诈骗,只有真善美。他想象动物一般生活。人的世界都是故事编出来的,金钱、欲望、学校、政府,包括语言。动物怎么会思考那么多?它的幸福就是填饱肚子,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它们比人清楚。庄子就是人类世界中的动物,他只不过喜欢用笔墨抒发情感,而不是一些野蛮的行为。他看淡了生死,无所谓忧乐,只想自己过的高兴就行,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过动物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我猜,庄子要是一种动物,一定是只鸟。当只麻雀吧——既然他这么向往自由,就应该四处飞翔,日日高歌,在田野中做只快乐的麻雀,不羡慕金丝笼里的画眉哥儿。他要带着剑拔弩张的春秋战国的空气,轻轻飞过如今的城市上空。

不知道,庄子这辈子是否如了心愿?

【我眼中的庄子】

原创:2020-E5班冉一晗

庄子是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他是那条鲲,那只鹏,他也是那只蝴蝶,那个在乱世中愿求一方净土的庄周。

生在那个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征城以战,杀人盈城。”没有世道,没有真理,最切实际的就是死亡。昏庸的君主,连绵的战争,灰色的世界。他能干什么?讴歌幸福?尖锐的、沉痛的思想。如果他生在一个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无忧无虑,他会想这么多、写这么多吗?矛盾的社会现状让他变成了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快乐的傻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很大,它自由吗?庄子说,它不自由。它“有待”。就是因为大鹏太大了,不依赖点什么,甚至连动也动不了。李白以大鹏自比,是少年时代开始的,那时以他的傲气,自诩“大鹏”,一定只取了片面意义:那个正面的、志向高远的大鹏,而不是可怜的要靠风、水才得以移动的反面的大鹏。死前的李白,仍固执的认为大鹏带走他,这时的大鹏,与庄子这里的大鹏才是一只——那只“有待”的、无助的大鸟。

可是仔细想想,“无待”是不可能的。庄子向往自由,绝对自由而不是相对自由。他认为绝对自由的前提是“无待”,也就是无所依赖。这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脱离赖以生存的氧气与水。抛开今天科学上的必要的“有待”,就拿庄子那个时代他认为的“有待”来说,功名俸禄是依赖,可是衣、房这些难道不是依赖吗?依赖衣服御寒,依赖食物充饥,这些也是“有待”。不吃不喝不穿就是“无待”吗?不,你还在依赖的站立着。“无待”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无待”是庄子想象的产物之一,一个失败而又成功的产物。

庄子错了。“无待”也不一定绝对自由,“有待”也不一定不自由。自由不重要,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由的目的是快乐。一个快乐的傻子,每天都很快乐的活着,依赖很多东西,他不自由,但是他很快乐——假如庄子有一天真的“无待”了,他会为自己为什么取得“无待”而冥思苦想,他自由了,但他不一定快乐。混乱的时代让他的思想过于集中统一,让他认为只有绝对自由才会快乐。想象一下,那低调简单快乐的生活着、有相对自由的小鸟,与高高在上、不屑腐肉的大鹏,哪个更快乐、更自由?

“有待”让人有了局限性,束缚了人的眼界。但是我们可以在“有待”中追求。大鹏飞得那么高,可它“有待”了,所以他看到的,还是普通的天空。“无待”可以看到天空中本来是什么颜色的云?庄子这么认为。也许不是呢?在“有待”中快乐的探索,天空就会露出它本来的颜色。有时候,不是“有待”限制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不到天空本来的颜色,而是虚无的“无待”拉长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跳过了天空。

庄子,一个沉痛的思想家,可爱的小老头。

【我眼中的庄子】

原创:2020-E5班郭柯域

从濠上到梁宫,庄子的身影仿佛无处不在。而上至鲲鹏,下到鲋鱼,虽隐居世界一角,却好似通晓天下。

外有《伊索寓言》一书,总觉与《庄子》甚相像,又不相像。终于知道这源于文化的千差万别。《寓言》言语简洁,篇幅甚短,即使是最唇枪舌剑有的放矢的讽刺也显得光明正大。《庄子》一些篇幅也十分精悍,只不过所蕴之理关于死亡,价值与数学哲学。实话实说,就是抽象的,空想的。这才知道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或不如是庄子与其它“芸芸众生”之间的差别:实际与想象,实际与浪漫蒂克,实际与美国式命令或类似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而齐世荣在其所著书中提过:“实践是真理”,而这也符合一些人的想法。那么,依如此之法,能领略无待之精妙吗?能在如此这般的有限中一睹远方的博大吗?能理解亚当斯密究竟在哪里说错了吗?

《庄子》可能是高尚不十分平易近人的。那又为何妇孺皆知,津津乐道?

愿意在与它有特点,趣味丰富的寓言载体,就算不能究其意,也会被他想象力的巨大力量折服。他也许本意不是想要将这书交给层层林立的粪土之墙吧!事实上,他此时还在涂中曳尾于涂中哩!只不过生命中一点伟大的不能磨灭的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赋让他想逗自己开心开心,顺便再把别人气一气。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总是要逗自己开心,沉浸于其实始于其脑海的“混沌”之中?

庄子住在战国,一个奇特的年代,问题之原因所在。

单纯从表面上看,他是为了宣扬浪漫美好,岁月耐老。但实际他那荒谬不合逻辑的故事,也是对荒谬不合逻辑世界的嘲在现,让人们清醒:我都做了些什么荒唐事啊。

而这一切仅仅是顺路而已。探寻真正的本质,诸如了解无穷,探索世界运行的秘密才是他要达成的真正目的。

总之庄子看上去就是一颗无瑕的白珠,但仔细凑近看会惊奇地发现,这其中有飞速运转小如尘埃般的精细齿轮,似发丝般的轴承滚珠——

他看上去浪漫的出奇,纯粹的天马行空

实际上却与世俗世界息息相关(除了政坛)。他并不痛恨,一点也不,只是感到可惜,无奈。尽量的回避。它是古典文学的一个异类,格外引人注目。至于他究竟是什么样子,只管让有待的评论家们去吧。仅仅庄子最最表层的那段文字组合,也就好像到一个那么玲珑,被一层圆润包裹,为了避免与世接触而在空中漂浮的世界里去。够了。

【我眼中的庄子】

原创:2020-E6班戴葳

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为百姓着想的人:从法治天下的商鞅,到息世兴邦的文景帝;从变法革新的王安石,到为民请愿的苏东坡。从中无疑可以看出他们对世间芸芸众生的关切和热爱。商鞅变法,让秦制的春风抚遍大江南北,吹散了蛮荒和落后;文景之治,打开了直通繁荣昌盛的大门;王安石变法,让许多新政在随后的1000多年里还闪烁在中华大地上;而苏轼修建的苏堤,至今仍然横亘在西湖的粼粼碧波之上。

庄子也有一颗炽热的为国为民之心,他也想将自己的才华献给脚下的这方热土。可他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呢?春秋战国还是铁器牛耕的时代,并不发达的生产力却需要维系旷日持久的战争。将士们或为权、或为财、或为势、或为利,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劳师奔袭。鲜血染红了滔滔长河和广袤的大地。思想界虽是百家争鸣,但无一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赢得战争,于是庄子的思想便被遗弃在了角落里。

以庄子眼光之犀利,势必已经看穿了这个世界黑暗的本质,但他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对这个世界、对世间百姓之热爱。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像陶渊明一样心游红尘外,身息山水间。二是像屈原一样只身试图阻挡越轨的车轮,却被辗死于车轮之下。可是庄子却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对人民的爱,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逍遥”的,无所依傍,故也无所畏惧。这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功伐。有着近乎荒诞的平静与欢乐。这个世界与现实中的世界截然不同,现实中恐惧的黑暗每进一步,想象中荒唐的光明便高一分。

想象中的世界越荒唐,说明庄子对百姓的爱越深沉。他在用他手中玄乎其神、大开大阖的笔锋,来与这个世界战斗。他在和现实中的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百姓的热爱。

纵览中国历史,如此做法庄子是第一人,也唯有庄子一人。无论我们在读庄子文章时,感到多么荒谬,多么艰涩,我们都应该读出,庄子那跃然纸上的对世间芸芸众生的热爱之情。

热门推荐
1种花生
2花儿努力开
3村居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我的自画像400字女生
5我领悟了
6人生
7假如动物会说话
8蚂蚁历险记
9别说不
10发现写字中的乐趣
11美丽的亮月湖
12谢谢你,老师
13生活中的发现
14书也是一种养料
15怀旧
16知识就是力量
17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18作文下册
19痛苦也美丽
20三只小老鼠
21傲视挫折笑迎失败
22孝顺的我
23关于风的作文
24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25关于廉洁修身教育的思考
26那无法忘怀的一幕
27春色
28秋天
29在感恩中邂逅成长
30让生命开始绽放精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