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越发的作文

【篇一:由人心难测想到的】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人心难测,却还是一味地相信人心是容易辨认的,可能只要从一个人简单的行为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谁知道,我却忘了:人是会伪装的,人心终究是难测。单纯的相信很容易会掉进别人伪装好的圈套之中,得到满身伤痕。

那我们怎样才能看透人心,真正的结交一些与我们真心相待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经过无数次掉进他人伪装的陷阱之中,我终于总结出了锻造一双慧眼的三个制胜法则。

法则一:留心细节,细节之处见真知,细节之处透人心。伪装者尽管伪装的能力再好,她也是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她总会在某个小细节上出错。因此,当我们把抓到这个破绽,我们必能看透此人。

法则二:近身攻势,亲密了解。当你们相处的时间越发的增多,你会发现你对她的了解也会越发的增多。面对你全方位的观察,她的伪装能力再强,也会有下降的时候,就会漏出平时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与此多相处的机会,以致越发的认识其“真面目”。

法则三:主动共事交流。在交流或共事之间,两者必定会因为一些分歧而表达各自的看法。要知道,当一个人情绪开始失控时,她往往是最真实的。此时的我们就要留心观察,看她的行动,看她表达的方式。通过这来推断她的真实性格,她的真正内心是否与你想象一般。

通过以上这三个法则,我们不难判断一个人的真性情。若如我们心中所想,诚然是最好的。然而,如果与我们心中所想相反那么要怎么办呢?是马上不理睬,进而尴尬地闹翻吗?不,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面对此类情况时,我们不妨给“失望值”不是很大的人一个机会。我们应该与其摊开心扉,大家开门见山的说明白。我相信,如果她还是想继续与你交好朋友的话,她一定会逐渐改变自己,使你们的感情更好,使她自己也变成一个对朋友真心实意的“有心人”!

人心难测,以三大法则看,以宽容之心懂,让心中的“无心人”变为“有心人”,让你可以读懂她的心!

【篇二:月夜随想】

晚风习习,太阳已经落山了。幽静的黄昏中,每家每户都摆上了香烛、月饼、水果来纪念这一天——中秋。在摇曳的烛光中,一轮皎洁的圆月正缓缓升起。

我独坐在阳台上,目光透过窗户,那一轮圆月越发的明亮,向着大地缓缓洒出银辉,映得门前那片水泥地越发的清凉,我的心也变得澄清明净起来,感受着这月夜的宁静,享受着风中那醉人的桂子的香味,心中突然涌出了奇特的感觉,随口吟出了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不知不觉中,月儿已升至中天。漆黑的夜空中只有一轮孤零零的月亮独自悬挂着。一阵风吹起,云雾飘过月亮,仿佛给月亮蒙上了一层面纱,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看着这朦胧的月亮,我又沉浸在那万千思绪中,想起了我亲爱的舅舅,我的外婆,还有我的童年。

总是能在梦中看见我的小时候,那时的我家里的人都忙于工作,没有人带我,只能把我送到外婆家。整个童年,我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时的我快乐、自由,总是跟着一群小伙伴满村满村的跑。春天,躲在油菜花田里捉蝴蝶,在小路上捉蚂蚱;夏天,在稻田里钓青蛙,在小水沟里抓小鱼。秋天,跟在外公外婆的屁股后面屁颠屁颠地捡遗落下来的稻穗,时不时还会还会采几朵开得灿烂的小野花。冬天,则总是天天盼望着下雪,即便是那种很小很小的雪,飘过几片也总能让我高兴几天。

每天我总是“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黄昏了。吃完饭后,舅舅总是让我骑在他的肩上,带我到邻居家、村里人家去玩。而每当这时的我,总是会有不少“收获”的,手里总是有抓不了的虾、红烧肉、鸡爪……

但是,这一切的美好都在十年前的十月三日被终结了,舅舅在从公司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那个可恨的司机夺去了舅舅年轻的生命。那时的我只有7岁,并不完全明白什么是死亡,当我看到舅舅那苍白的脸,再也感觉不到温度的冰冷的遗体时,我的泪水也在再忍不住,滚烫的泪水从眼眶中涌出来,打湿了我的衣服,可我却完全没有什么知觉,呆呆地望着舅舅的遗体:舅舅带着我看小人书,教我认可爱的小飞虫,背着我满村跑,带我去超市逛……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一一闪现,我知道,这种快乐再也不会回来了。朦胧中,我看见了外婆、外公、妈妈、舅妈都悲痛欲绝,那种悲痛的场面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从那以后,外公外婆一下子衰老了很多,妈妈也戴上了眼镜。如今,外公外婆含辛茹苦地抚养我的小表弟,妈妈总是惦记着我们兄弟俩的一切,遇到我们兄弟俩不听话时,妈妈总会暗暗垂泪。

如今,已过十年,我已17岁了,从懵懂少年成为了一名高中生,而弟弟也已13岁,上了初中。

看着天上的月亮,我似乎看到了舅舅的身影。我的眼眶再一次模糊了:舅舅,我们都很好……

【篇三:越发远距的共享】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科技水平飞速进步,无处不在的电波似乎连接了更多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理念随之不断改变,社会上有了一些许多陌生人间可以共享的资源。可我在这繁华的大都市里感到怅惘,觉得这共享的距离正越拉越远,渐渐拉远了本该靠近的心……

我外婆是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常与我说那会儿在上海弄堂里的生活。彼时可没有什么共享单车,“共享厨房”倒是有。听上去可真拥挤不便!可外婆说起她与邻居玩耍的事,说起隔壁小孩来她家吃饭的事,眼里有微微的光,我看着又觉得羡慕了。真好,我想。防盗门外邻家与人争辩的声音隐隐传来,半天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猜测,暗暗的关心,最后押回肚子里,终不去关心询问。

那天出门要乘地铁,我从共享单车上垮下来的时候,遇上了熟人:那不是住楼下的大叔叔嘛!我愣了愣,想着是不是要去打声招呼。他转过头来——我确定他看到我了——然后板着脸一丝情绪也无,走了。我一声好意被憋在喉头,只好灰溜溜的咽下去,跟着下了地铁站。站在售票口前,我又遇上了难题,独自焦灼:忘了带钱包交通卡!我暗骂自己愚蠢,琢磨着时不时只好骑老大远去另一站与同学汇合了。正苦恼着,我发现她也在不远处买票。零钱而已,又是邻居,要归还也方便,要不借一下?我纠结着,不太敢。我突然后想起外婆讲的儿时邻里借物的故事,想到刚才我们骑的共享单车,想到在网络科技支持下众多连接人们的共享资源,想到所谓“共享时代”拉近人们生活的说法……在这个越发远距离的共享得以实现,那么多人被网络连接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会变得更近才对。我看着那冷漠的面孔,觉得还是算了吧——因为现实是,我们邻里关系正越来越冷漠。

时代在进步,共享单车、共享书店等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出现,所以如今为“共享时代”,人们的生活理念改变了——心由近而远。过去的时代也有共享,源于生活的不便,却也却会拉近了邻里关系。而如今的共享,看似拉近了人们,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终究是陌生人,而本该亲密的人,反而失去了友好,愈行愈远。

常有人批评说微信等远距离交流反而拉远了亲友,我觉的越发远距的共享时代同样如此。希望距离更近的人们,心灵上也能有所共享。

【篇四:风筝与线】

小时候,在春天,来到一块空旷的草坪地,迈动步子开跑,把风筝放得老高。与小伙伴们比比谁的风筝更远……那是童年最美的回忆,我一直记忆犹新。

尤其,还记得,那些花花绿绿的风筝下的风筝线,虽然那样普通,不被人注意,但是,风筝永远离不开它。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和风筝线一样的人,不去喧哗取宠,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事,不怒不怨,不悲不闹。小时候,有个小女孩,整天喜欢跟在我身旁,乖乖的做一个小跟班,不会被人们所注意。

那时的我,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孩子,任性且娇气。刚见到那位小女孩,她脏脏的小脸,五官却很眉清目秀,仰头一直微笑的看着我。后来我知道了,她是邻居家的孩子,没几天便和我的小伙伴们混熟了。

我突然很讨厌她,觉得她抢走了我的伙伴们,所以,无论她怎么讨好我,我总是一个笑脸都不给她。她也不苦恼,只是一直死缠烂打的跟着我。今后的日子我也习惯了她的存在,心里早已经认同了她,把她当做了朋友。

我们的分裂,来源于一个风筝。

当时的我有一个非常喜爱的风筝,是因为一次跳舞比赛而拿到的奖品。我特意拿出了我心爱的风筝,本是想和她好好分享放风筝的乐趣,却因为虚荣心作祟,我开口说出的话语中带着炫耀和微微的挑衅。当我看见她微红着的脸,心中越发得意,说道:“我们就像一个完整的风筝,不过,我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风筝,而你就只能说是毫无用处的风筝线。没有了风筝线的风筝才会更自由,而风筝线总会是那个多余的……”她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我的话语真的激怒了她。忽然,她猛的把我手中的风筝抢过,使劲的拖着风筝奔跑。那天的风很大,风筝放得很高,她拿着风筝线狠狠地拧断,我的那只风筝,孤孤单单的随着风漂浮在漫无边际的天空中,不一会儿,便看不见它了。

我愣住了,更多的是对她的愤怒。她不是最温柔的那个吗?她不是永远不会反抗我吗?她居然故意放飞掉了我最珍爱的风筝!我的眼里闪着泪光,身体颤抖着却依然倔强。

她不语,跑回了自己的家。留下我在那哭闹、迷惘、无措。她打开了窗子,看着我,嘴里吐出冰冷地声音:“我只想告诉你,没了线的风筝,就是一个只会随风飘荡,毫无主见的废物。”在那一瞬间,我真切的感觉到自己做错了,羞愧地望着地上还剩下的半根风筝线,出了神。

很久以后,我仍然记得,风筝与线的故事。我和她和好了,因为我相信,风筝与线在一起,才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才会绽放出最大的光彩。

热门推荐
1走在书圣故里
2那一刻我迷茫了
3樱花的自述
4参加婚礼
5一步一个脚印
6我为地球妈妈分忧愁
7穿越到恐龙时代
8可爱的小狗
9写一篇我的心爱之物的作文
10爱就在我身边
11最美的沉默
12人字决里看人生
13致青春
14成功的滋味
15碎片化的生活
16让爱滋润人生
17文具盒里的争吵
18我的学农日记
19快乐儿童节
20恪守责任
21读生命终将静默安然有感
22
23不要成为懦夫
24家乡特产牛肉干
25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6“幽默”的上学路
27走进军营
28我如草般爱着你
29生命的色彩
30我的小学生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