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通渭县,虽然地处干旱贫困山区,但却有着一个深厚美丽的殊荣——“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既然是“艺术之乡”,那肯定少不了艺人和艺术之韵了,不知曾经有多少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毫泼墨,使得原本贫瘠的土地增添了几分色彩。除了书画艺术之外,还有一种民间广为流传的曲艺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通渭小曲”。
“通渭小曲”也称“马营小曲”,是我县民俗文化娱乐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群众基础相当深厚,老百姓非常喜爱。走在通渭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吹拉弹唱“小曲”的艺人,他们弹着三弦,拉着板胡,打着扬琴等围成一圈,中间一位或再加一位帮腔者声情并茂地开唱。那曲调时而清脆婉转,时而豪迈高亢,时而如同树上的鸟叫,时而如同夏日中的蝉鸣;好似山涧流淌的涓涓小溪,又恰似大风刮过山顶的呼啸……这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浓郁的泥土香味,让我时常和围观的群众都被陶醉在这优美的乐曲中,竟忘了回家的时间。
爷爷也是一位唱小曲的好“把式”,在家里我也时常让他给我讲“小曲”里的故事。爷爷告诉我,通渭人杰地灵,“小曲”音乐不仅造就了许多民间艺人,同样,也正是这些老艺人丰富和发展了“通渭小曲”,他们把原有的清唱伴奏逐步改造成舞台伴奏,这就是我们在社火队伍里或过年时看到的穿着戏服,在流动舞台上表演的小曲了。“小曲”的演唱内容极为丰富,突出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忠厚、老实善良的百姓本质,有些则借用神话传说来寄托劳动人民的向往和志向。爷爷还说,过年时若“小曲”没唱过瘾就好似这个年没过好一般。
所以说,“通渭小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县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使通渭的文化艺术更加有音韵,更加灿烂辉煌,我们要传承这种艺术文化,使它发扬光大。
我深深地爱上了小曲,爱上了这门通渭独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