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海底两万里的高分读书笔记】
从登上鹦鹉螺号那一刻开始,阿隆纳斯、康赛尔、尼德·兰就成为了关系密不可分的铁三角。他们在职业、学识、身份等方面都悬殊巨大,但命运让他们相遇,出生入死的经历让他们成为朋友:他们共同谋划逃跑,在南极遇险时,康赛尔将最后一丝空气留给阿隆纳斯,遇到儒艮时,尼德·兰挺身而出。
虽然阿隆纳斯、康赛尔、尼德·兰这三个人物都他们的优缺点:阿隆纳斯正直、好学,但也有学者的通病;康赛尔平和、冷静,但只学不思,略显死板;尼德·兰勇敢无畏,但冲动。但是这三个人都能包容对方。
书中的铁三角生活在十九世纪。那是科技并不发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在刚起步不久;他们关系却亲密,反观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越来越发达,生存也越来越容易,可为了自己,人们渐渐失去了许多东西:先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后来是友谊,再后来就是亲戚间的亲密。人们都对友谊失去了信心,包括我———
阳光穿过层层树叶,射下铜钱大小的光斑。年幼的我们在绿荫下打闹,清脆的笑声让每个人心情愉悦。不知是怎么回事,所有孩子都对我不理不睬,他们都离开了,只留我一人坐在台阶上———包括我最好的朋友。我坐在台阶上,抱着膝盖,呆呆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身影,看他们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欢乐与兴奋,他们笑着,跳着,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视线内。我突然觉得空气安静下来了,只有死的安静与风儿的哭声。我依旧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心中也前所未有的安静,只是空落落的。懵懵懂懂的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友谊”。
人们正一点点剥夺世上所有美好的情感,人们失去了信任、友谊,是什么奴役着人们?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是自私,是冷漠,是人们自己。
现在,铁三角还存在吗?
【篇二: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凡尔纳被称作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在《地心游记》中,我已经领略到他的魅力,而在《海底两万里》中我更加体会到这点。
《海底两万里》讲述海洋生物学家阿隆纳斯在一次追捕怪物的行动中,与仆人和一名加拿大水手意外进入“鹦鹉螺号”中,并与尼摩船长从日本海出发,穿越了太平洋;在澳洲与当地土著居民展开了战斗;进入了海底散步与打猎;举行了海底葬礼;在印度洋观察采珠人的生活;进入红海,从鲜有人知的海底隧道进入地中海;沿太平洋直奔南极,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冰山之中,大家齐心协力脱困;一直行驶在北极附近,目睹了大屠杀。教授与他的同伴一起逃出了“鹦鹉螺号”。
在整个旅途中,阿隆纳斯教授一直表现得十分愉悦,纵使几千米深的海底,他也未表现出一点不适应,这完全是由于他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知识分子对知识的热爱。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往往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勇气,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坚定地信仰,有坚守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
比如屈原,他从小所学所悟的一切给了他为国之大义牺牲的勇气;比如范仲淹,他是伟大的文人,而他心中的抱负给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勇气;比如伽利略,对科学的痴迷给了他挑战亚里士多德的勇气,比如居里夫人、布鲁诺……
人们常说“文弱书生”,殊不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以自己独有的勇气改变着世界。这不正印证了那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
阿隆纳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将这种勇气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不惧被囚禁,只为一睹这奇异的海洋世界。他不顾鲨鱼的危险,只为可以观察采珠人的工作……当你的世界被知识给予的勇气填满时,似乎没什么可怕的。
在人类的历史中,人们总会铭记各种伟大的知识分子,而他们正如颗颗明星闪耀,指引着我们继承他们的勇气,开拓他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