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路诗词一路愁】
每每逃离了桎梏的苍穹,喧闹的城市,我都会手捧一本《唐诗宋词》,再泡上一杯青茶,让茶叶在杯中起浮,让思绪穿越千古……
清秋幕府井梧赛,独宿寒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忽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自安史之乱已来诗人已忍受了十年飘零孤苦的生活,如今的幕僚身份,也无非是如鹪鹩鸟一样,暂寻“一枝安”罢了。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的诗独具思乡忧国的愁绪。他便是“诗圣”杜甫!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蚰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思量。
一个本不该有的错误,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国家。一支笔,一矶墨,一寸管,一袭青衫是他的余生,一杯毒酒是他的归宿。“芒国之音”是他词的代名,“愁”是他词的主旋律,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中国古代第一才女,婉约词宗李清照。她的一生由前期的悠闲自得到后期的处境凄惨,她的词风亦如她一生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庭前观花开,欲陪秋风静观花落。无论是杜甫还是李煜,无论是唐朝还是宋代,多少的诗多少的词似乎总有一个不变的主题。
台上书本,呷一口清茗,重新回到这桎梏的城市,无限的星空深邃而又美丽。这一路走来一路诗词一路愁。
【篇二:我微笑着解决了这个问题】
成长的路上,一路风霜;我倒情愿带着微笑,繁华不惊,萧瑟不馁。花自心中开。
——题记
莎士比亚说过:“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我一个小小的初中生,自然不会思考这种问题当中的奥妙。此刻,塞在我脑子里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不高深却很棘手:
看书,或是学习?
自从升入初中,我们就开启了碌碌如蝼蚁的生活,九门学科像座大山一样压在肩头,让我们喘不过气来。通向各种娱乐活动的大门早已关紧锁严,可我还是要为我的精神世界留有一丝缝隙:看书。每晚的书都是我的“安眠药”,非看不可,否则睡不着。
我原以为日子也就这么相安无事地过下去,可问题终究暴露出来了,用睡觉的时间看书,上课不犯困才怪呢!成绩也稳步下滑,逼得我不得不做出抉择。
初三,又是人生中关键的一年。没办法,我只好把书暂时放下,全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勤学苦问,不留下一点疑惑,我做作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天也比一天早睡。
我就这样等着,很有耐心地,带着淡然的笑,因为我知道自己正靠近目标。直到,终于匀出了足够的时间,我又把书捡起来了。但心中已有分寸,控制好时间,绝不影响学习。看书时也带着淡然的笑,不仅仅是因为看书,更是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即使现在课业越来越繁重,我依然可以调整自己的时间看书,带着淡淡的笑。当别人在抱怨生活不易,人心凉薄时,只会大喊大叫,却依然没能完成目标,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带着微笑,优雅地做到了。
现在当他们惊叹于我的学识阅历时,我更加坚定了当时的方向,也更明白微笑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态度。了然于心胸的自信,独出淤泥中的清白,阅尽世事不语的旷达,皆融入这笑了。浅淡又不失美好,那种直射人心的温暖,是最美的存在吧。
捧一简书卷,于暖阳下,干窗棂前,茶杯中氤氲的蒸气折射出你淡然的微笑,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篇三:风景旧曾谙】
又一次梦回故里,青石板铺就的长巷,飘散着这座古老的城的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
有人问我如何评价我的故乡,我说——它有着李白所吟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它还有着元稹所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它更有着李商隐所作的“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了,我的故乡就是重庆。
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老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拂着。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却是风韵犹存,石头砌成的墙,屋顶上爬满青苔的瓦片。
走进老巷子的一刹那,巷里巷外恍若两个世界。巷子里的生活节奏缓慢,人人都喜欢在一家老茶馆里悠闲地度过一天。而这家茶馆里也是别有洞天——墙体班驳,褪色的标语,砖瓦裸露在潮湿的空气里,房梁参差不齐,老式条凳,方形老木桌,这一切都是30年前的样子,每一件茶具,每一件桌椅都承揽着历史,
让人恍若隔世。
都说大喜大悲都在酒里,平淡而真实的故事却是一盏热茶。茶馆里容纳了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茶馆的常客很多都是附近的退休老人,在这里喝了几十年的茶,记忆大多留在了过去,茶馆的历史亦倒背如流。高兴之余,老茶客们会唱着抗美援朝的歌,哼一段川剧调调。回忆着过去,那段被遗忘的时光。后来有农民工、棒棒军,再后来许多学画画的,喜欢搞艺术的人也都慕名而来。同时也一定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照,没人躲闪,别人是你的风景,拍照片的你不知不觉也成了风景……
实际上,关于这两个字,我已几度提笔,又几度放下。因为我于重庆的思念,并不是文字能够说得清的。就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那种情愫: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是垂眼微笑的少女,她有时浪漫,羞涩,有时俏皮,开朗,但她从不高声喧哗。她有故事,但不轻易吐露;她有感伤,但不挂在嘴旁。重庆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城,她就穿着未染色的棉布衣裳,默默站在岸边,倚着爬满青苔的墙角,静静的看着你,目光丝毫也不躲避。我想,她或许是在等着懂她的人……
离开故乡一年了,但回忆起那座风韵犹存的城,风景旧曾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