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户口本的作文

【篇一: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看似强势,却是个极为自卑的人。她极为要面子,讲究体面,出门在外,她的面容永远是精致的,她的衣衫永远是整齐的,她以对自己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我。但是却总是为自己而感到自卑,这让幼时的我极为不能理解。

我的母亲今年多大了?如果不是曾看过她户口本上的年岁,自己曾细细计算过,我也是不知的。母亲从不愿向旁人说起自己的年岁,究其原因,大抵就是她心底的那份自卑。母亲二十岁结婚,二十一岁生养了我,在当时却已经是晚婚晚育了,是让人瞧不起的,以至于在班上许多同辈的家长中,母亲的年纪算是比较大的了。

母亲不是本市人,嫁给我父亲的时候,母亲还不会说本地话,以至于被那些个有着极强的地域歧视的本地人狠狠的奚落过。自此,母亲便狠下了心,跟着那些个本地人进进出出,愣是将这晦涩难懂的本地话说了个顺。然而,母亲却决不允许我时时将本地话挂在口中,更不允许我对外市人有任何的歧视,她说,不管是本市还是外市都是中国人,何必互相不屑呢?

母亲出生农村,学识不高,她从不愿意参加我的家长会,如不是父亲不在家中,她也是不愿帮我家长签字。我依惜记得,每每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替我签字时,她通红的脸颊,那一笔一划认真却带着点颤抖的字迹,和她那极其认真的眉眼……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母亲也一天天老去,曾经乌黑秀长的长发出现了缕缕白丝。母亲觉得这显得她很年迈,一定要我将它挑去,看着母亲因为吃痛而皱起的双眉,我总会装作不耐烦的样子,把这事儿给推脱了。不仅如此,母亲不知何时学会了化妆,每日需花上半个小时的功夫细细装点自己,遮去她眼角的褶皱,让自己看上去精神而又年轻。

我的母亲是多么强势的一个人啊,她不许我做事慢,不许我晚归,管着我的衣食住行,陪着我走过长夏短冬,她以绝对蛮横的姿态插手我的生活,却在某些时刻一瞬间软弱下来。我的母亲啊,其实你全然不必如此,不必害怕提及自己的年岁;不必自卑自己的出身;不必为了年轻而耗费时间,遮掩你日益苍老的面容;也不必为了迎合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因为,你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年轻,最聪慧,最美丽的人。

【篇二:压岁钱】

真正的年味是从收到压岁钱开始的,反正我是这样认为。

欣喜地从一个又一个长辈手中拿到红包,指腹在红包上摩挲,似乎能透过红包感受到钱的质感。作为半个财迷,这种感受简直是享受,脑子里似乎诞生了一个小富翁,豪气地告诉我这些钱都是我的,可以用来干什么干什么。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我会一个个把收到的红包收集起来,把红包里的钱都放到一起,然后从几个红包里反复挑选,最后才从中选出样式突出的、我更喜欢些的一个红包,把所有被我仔细整理过的在手中攥得发热的钱放入其中。似乎大功告成。但对于自己,我总信不过,于是照旧给了母亲代为保管。

今年的压岁钱格外厚实,于是我准备藏在枕下,枕钱而眠的夜晚倒是别样的舒坦和安心。零点还差五分钟就有人放起了烟花,整点时,人们心照不宣,烟花爆竹轰鸣,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交汇,没有人对这些嘈杂心怀不满,我想,所有人大多面带笑容,心所美好,还有的会在梦中报以祝福。

压岁钱是一笔神圣的钱,大约从我有压岁钱开始,这笔钱都或存或记在我母亲的账户。今年,父母亲鼓励我自己去开个账户,我只以为新鲜有趣,一口答应下来。一笔巨款在我的包中,不禁警惕起来,怀疑身边任何一个人,熟人也好,生人也罢,都成了我眼中潜在的犯罪分子。一路护送到银行才勉强松了松心。

我不知道的是,以我这年纪完全不够格开户,前台的阿姨这样跟我说:“满十八岁吗?”还没等我回答,阿姨继续低头说道,“满十六岁吗?”我摇了摇头。“监护人?”“不在这儿。”“那你回去把监护人带来,还有户口本和监护人身份证。”我呆滞地看着这个阿姨。“明天再来吧。”她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回了一个微笑。我尴尬得扯出一个不算太失礼的微笑,高昂的兴致被灭了九成。

回到家的我灰心丧气,母亲听我这么一说差点笑出声来。她雄赳赳气昂昂地说:“你看,我这监护人很有用吧,你还是脱离不了我啊。”听她这么一说,抬起头,盯着母亲的眼睛狠狠地翻了一个白眼。

第二天存完钱后,母亲还不忘调侃我一句:“虽然写的是你名字,但是没有我你就没有这张存折。”不过那时的我早就拿着存折开心地飞起,不在意某些人说的话了呢……

【篇三:故乡】

此刻,我正坐在窗前,默默听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声响,突然,一种孤独感从大地的另一端袭来。

本以为,对于像我这样,一直想去更大的地方生活的人,故乡的印象会从我如愿的那一天起,日益阑珊,最终最多只以户口本上的出生地的形式伴着我。却不曾想,对故乡爱的认知,唯分别之际才知其深沉,再往后,变更觉起不可分割。

你瞧,天空的那一端,故乡的方向灰色的孤独来得多么快。碧空如反面是忧愁的灰色的多米诺骨牌。他们被孤独推到,一片片,一排排,来势汹汹。随之而来的,还有对故乡的回忆。

介休,似乎从古至今便与“离乡出仕”联系在一起。从小,身边的人都爱在茶前饭后聚在一起,将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事迹一一道出:春秋时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那时的我,最爱坐在家里的老人身边,听那些先人风光的过去,幻想着将来的某一天,能离开介休那个小小的城市,走向辉煌的前程。而现在,我正是在努力拼搏的路上,却才真正感知到千年前人们的伤感。怀想之感如此的真切而又深刻。它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横在你的脑中,横在你过去的回忆前,每当你回忆时,就不得不去触碰它;回忆越久,割得越狠,直到你痛得泪流满面,肝肠寸断。

远方的故乡现在也应是这种黄沙密布的季节吧。我仿佛看到那座始建于隋朝的军事古堡,看到古堡上插着的旗帜在风中摇晃,当时,它是用于防御李世民麾下的铁骑的。虽然隋朝已随流水东逝,但他他却依然挺立。我又好像看到黄沙中守城的普通士兵,在那荒芜之地,望着天空呆呆出神。乡下的母亲应是身体健康吧?小屋没有被风吹到吧?妻子独自一人应该还可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独自扛起全家吧?我多么渴望回去,但我不能,因为我是在镇守国家,为国家安定出力,怎能因那些儿女情长的事儿逃开呢?想到这里,他攥紧了手中的长矛。眼角不知何时流出的泪早已被风卷走,他随手一摸,挺了挺胸,心里默念:待国家安定,我定会回家,旅行我曾经给你的承诺!

窗外风已定,而我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心中的孤独感已不在了,因为我看到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没有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的昌盛而不得不将回家的欲望放在一边。我也应是其中的一个。但那份思念却挥之不去,还留在我心中,而且我知道,它将伴我一生。

【篇四:迟到的爱】

时间匆匆逝去,你那满头黑发早已被岁侵逝,黑发的亮丽,白发的沧桑,都记载了您对女儿的爱,我愿用一生去弥补这迟到的爱。

母亲在外地工作,一年很难见上几回,以至于我连她的生日都习惯性地忘记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户口本上看到了。还有十多天,这到为我准备礼物留够了时间。

然而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时,月考的发挥似乎不尽人意……母亲虽不在吃穿上与别人家比,但对于自家孩子的成绩决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可以说,我的学习成绩便是母亲的全部。这也就导致这次月考失利我一连几天都不敢和母亲联系。我躲着母亲,生怕她问起来,可最后还是没躲过,我只好如实地告诉了她。母亲训斥了我几句,但更多的是鼓励,让我找出自己的错误,争取下次考好。但从她的话语中我知道,我令她失望了。

时光一天复制着一天,母亲生日终于在我的期待中到来了,当天,我给母亲通了视频,并拿出了我准备已久的礼物——牡丹图,连着说了一句:“妈,生日快乐”。这幅画是我在网上找的,我妈这人虽不喜欢什么花花草草,却唯独喜欢牡丹,她以前在我家后院种了几株,总是细心照料着,到了夏天,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当母亲看到画时又惊又喜地说“原来你知道我生日啊!”我却不以为然地说“那当然了”。母亲没有再说什么,恐怕心里已经五味杂陈了。

在视频中,我看到母亲那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不禁默默祈求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将迟到的爱补回来。

【篇五:我长大了】

唉,时间过得飞快,又到了从厦门回家的时刻。我望了望住了八个晚上的旅馆,然后坐上出租车,念念不舍地离开。

来到机场,我抛却了来时的胆怯,一人推着三样行李,带着户口本、身份证,有条不紊地去换票,办理托运。

站在托运台前,我礼貌地将身份证和户口本递给阿姨,阿姨看了看户口本和身份证,朝我报以肯定的微笑。我大着胆向阿姨说明,妈妈一年前曾开过刀,是否可以申请将位置调在前面一些。阿姨听了欣然接受我的建议,帮我选好了比较靠前的三张座位。待我确认后,就帮我打印出机票。在我托运行李,需要将箱子放到滚带条上时,阿姨看我提箱子吃力,还起身帮我将行李放好。出票、托运、签字,一切办妥后,当我拿着机票和户口本、身份证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比来厦门时能干了,也淡定从容多了!

要进入安检处了,我向检查阿姨问询,在海边捡到的小螃蟹能否带上飞机。阿姨告诉我除非是托运,否则在上飞机前活物是不能通过安检,即便可以带进去,经X光的照射之后,它们也活不长。既然这是不符合规定的,我们愉快地选择让它们依旧呆在故乡厦门。

目送小螃蟹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

别了,厦门!合适的时候,我还会与您再相见!

热门推荐
1人生处处是风景
2印象徽庄
3幽幽书香伴我成长
4啃书的小蚂蚁
5停课不停学
6我教爷爷玩微信
7我向往的童年
8逍遥游
9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10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11音乐是我的伙伴
12诗歌作评语,让人眼前一亮
13温暖的拥抱
14军训第一天
15我是贪吃的虫子
16这就是幸福
17青春,喝彩的季节
18留念幸福童年
19诤言为伴一路同行
20十年
21我家的小白兔
22寻“脸”趣事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打水仗
25我的老师
26冬雪
27纸船
28我与古诗中的儿童玩耍
29我爱大海
30我的同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