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十四行的作文

【篇一:关于诗意的作文】

诗意至近,却又至美。

我们随手拿起一本诗集,就算与诗意相遇。遇到的内容,可根据此时此刻的心情或固有看问题的角度分为两类:一为同感,二为异道。

当我们与作者“心有戚戚”时,诗意就变成了我的思想至纯至粹的流露。我们会惊叹于作者的匠心独运,会沉浸于此种情感或思想中,回想起与之相关的难忘往事。这一切都是基于作品具有的良好代入感,令诗意通达在“懂得之人”心中。司马迁读贾谊的诗,心有所感而奔涌而出;读《离骚》《哀郢》《天问》,为他们所具有的相似命运而怅惘,并生发出强烈的认同。此种共鸣,于司马迁是《屈原贾生列传》,于我们则是情感难以言喻的重温,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可能有的负面情感在重温时会再次涤荡心灵,然而苏轼读陶渊明后走出了失落之谷,《后赤壁赋》表现出的蜕变可见一斑。与先人共悲苦,他们会以诗意引导你看向另一面,从而获得全新的认识。

所谓异道者,因见地相左而故名。此时诗意带来的是另一世界,提供想象乘奔御风的辽阔四荒。在另一境界中,我们可以回望自己,比较自己与诗意之异,走上相对正确的方向。同时,诗意之美给予我们对所述之事极为全面的认知,在此认知基础上也有精神的自由与自我放逐。若一人先天乐观,就难以认同杜甫之“归来倚杖自叹息”,但他会接触更加多元的视野与万千变幻的世界。博采众家之长,体会他人之异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岂不美哉?

诗意不仅仅是流动的文思,至近的诗意在乎自然与生活,关键在于探求之道。教学楼前静默的银杏是凝固的诗,所以有了校园诗歌;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凝固的诗,劳动号子因此而来;醇美的爱情有莎翁的十四行诗歌颂,孤独之感亦有诗人竞相描绘。生活散发出的诗意需要我们捕捉、探索,它们往往原汁原味却隽永恒久,简单短暂却难以磨灭,无声无息却蕴含大美。

与它们相遇,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皆可饱尝情感的洗礼,思考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永恒谜题。我们与它们既“同感”,又“异道”。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将得到纯洁之光的照耀,向明亮的人世进发。

怨恨与丑陋,忧闷与罪恶并非没有,但它们使我们更加向往清白光明,以至大美。

诗意无处不在,诗意恒常不绝。

【篇二:老师总是对我说】

有一首歌,总是会在心中响起;快乐时洋溢着欢乐,悲伤中流露着激昂。有一句话,总是会在心中回响;颓废时回荡着激奋,挫败时重响着昂扬。这句话,就是老师总是这样对我说过无数遍的,简洁而有力的三个字——你真棒。

在美妙如诗人的十四行诗一般的时光中,最美好的,便是小学的时光。那时,最喜欢的老师恐怕就是语文老师了。在我眼里,语文老师像是一位女神一般不容侵犯。她是多么有魅力的人啊!是她带领茫然无知的我们走入了属于语文的文学殿堂,并让我们对它深深为之着迷癫狂,甘愿为它痛哭流涕,狂笑疯狂。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她对我说过无数遍的那句话——你真棒。

这句话来自至今还铭记在心的那些提问。小学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会使还处在懵懂阶段的我们感到惧怕,哪怕那问题如此简单。但在语文课堂是不同的。对我而言,语文老师的指尖是有奇妙的魔力的,每当那根纤长的手指点到我身上时,“嗤”地一声,一道明光直刺向了我的太阳穴,刹那间火花四溅,思绪灵动,激情飞扬。在如此美妙的状态中,原本看似困难的问题会变成一幅放大的思维图像,每一个词语都排列的极其优美。我因此喜欢语文老师的提问,我们之间似乎有一种灵魂的吸引,一问一答中彼此都很愉快,是双方灵魂与生命的升华。

这是语文老师在得到我的回答后会陷入一种不短的愉悦中,这使她的眼光会变得前所未有有的温柔,口中所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是柔软的,轻轻的,像是一片羽毛一样。她总会用明亮的双眼注视着我,柔柔的对我说出那同样富有魔力的三个字:你真棒。在那一瞬间,仿佛连心都会停止跳动,我身体的每一个感觉器官都会集中在这三个字上,进入美好的遐想。

这是一个美好的契机,一次美好的相遇。“你真棒”这三个字像是阳光一样常驻在了我的心底,每一次的提问都因为它变得格外的愉快。于是,我开始爱上了语文,并逐渐为此着迷,我学会了写作,学会了欣赏,而它们让语文老师总是这样对我一遍又一遍的说出这三个字,让我陷入甜蜜与美好,让我感受到春风与阳光。

热门推荐
1做人要真诚
2魔术作文课
3新学期新起点
4温柔的天使——春雨
5热情奔放的映山红
6那双温暖的的手
7追梦路上
8以雨为话题
9外婆家的狗
10我爱迷人的秋天
11秋天
12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文
13哦原来这才是失去
14妈妈我想对你说一封信
15父亲的爱
16我懂得了您的爱
17懂你
18未来的世界想象作文
19有趣的课外实践
20走在路上
21有一种力量叫坚持
22我的
23我的青春里有你的笑
24推荐一个好地方
25观察日记
26有一种花
27故乡的春天
28梦遇我的世界
29中华文化的魅力
30现代化不是碎片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