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齐心协力】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里这样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生活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地区,深深感受到各民族生活在一起,和谐、团结、互助、互敬、友爱、才有我们现在生活的新疆生活。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小故事,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今天我还在冬令营时,我们对六的房间生活着两们维吾尔族姑娘和两们汉族小女孩。有一个同学叫瓦丽莎,还有一们叫艾克德。我们很开心能成为好朋友。因为我们都知道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很喜欢这两位维吾尔族姑娘。
“呼,呼”姜宇涵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怎么了?”我问。’被子叠错啦,又要重新来”姜宇涵噘着嘴叨念着,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们。于是,姜宇涵细心地指点着我们叠被子,我们按照小姜同学的操作方法,不一会儿就叠好了一个有八个棱角,方方正正的大豆腐块。我们几个开心地笑起来。
一转头,放眼望去,看到了对面房间的同学焦急地,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地翻弄着被子。我走了过去,友好地打了声招呼。便笑着说道:“我来做一下复读机,嘿嘿!”我拉着腔调模访着教官说道“首先,要被子展开铺平,拿手和膝盖把棉花被压实,把被子的两个长边对折覆盖成同样宽度;然后,把左右两头同向对折成同样宽度,(注意,要把折痕做成擀面杖形)。
再后来,覆盖折叠;最后,加工修整八个角和各个边,一个方方正正的大豆腐块,出手喽!”艾克德前两步都做对了,只是注意事项没有做到位,所以一折叠就不出方形。我赶快上前把擀面杖形做了个示范,余下的小艾同学就独自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大豆腐块出手喽!我们相视呵呵地笑了起来。艾克德有两个浅浅的小洒窝,笑起来真好看。我想起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家听了这内里小故事,内心有什么感触呢?让我们迈着轻快地步伐走进校园,用我们这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来发现处处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吧!
近期,新疆正大力推行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我们学校的帕丽孜娜,她是一具很可爱的维吾尔姑娘。
在认亲活动中,她提到自己的汉字写得不太好,歪歪斜斜的,于是我答应帮她练习汉字。她也帮我学习维吾尔语口语练习。我们彼此遵守承诺。我学到了“你好,一家人,再见”等词语的说法,帕丽孜娜的字慢慢写的横平竖直了。
民族团结是无处不在的,民族团结之花也是无微不至地看着我们快乐地成长。民族团结之花也是永恒的,那就让我们拉起手儿、齐心协力、用我们一点一滴的行动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因为在这片美丽的热土上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篇二: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的老家在山西河曲,有很多特色美食。每年春节我的大姑都会给我寄来很多家乡特色美食,有豆面、碗托、麻花等。
我最爱吃是豆面。豆面的宽度与普通面条差不多,但薄如蝉翼,它是用豌豆面和白面混合起来做成的。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耗时费力,将一小块面放在大面板上擀,擀的时候需要一边擀一边往擀开的面片上撒面粉,以防擀的时候面片粘在一起,当面擀到薄的可以透光的时候就擀好了。擀好后将面片折叠起来,然后切成细条,面就做好了。
吃豆面的臊子也是非常讲究的,要用吃完排骨或炖肉剩下的带有小肉渣的汤做主料,然后加入小土豆块或小豆腐块炖制而成。
因为豆面很吸水,所以煮面的时候要比煮同样多的挂面多放2到3倍的水。待水烧开后将薄薄的豆面放入开水中,水再烧开豆面就煮好了。吃的时候还需要放一点山西的老陈醋,如果再放些韭菜花就更香了。
其次是碗托,碗托是将荞麦糊放在碗里蒸制而成的。吃的时候可擦丝可切块,一般都是擦丝,因为这样的做法会让碗托蘸到的拌汤比较均匀,味道也会更好。拌汤一般是由醋、茴香、芝麻和盐等多种调料加工而成,不咸、不油、不腻。
当然碗托的绝配非老家的麻花莫属了。老家的麻花与天津的麻花不同,天津的大麻花又粗又,吃起来的时候特别酥。而老家的麻花又细又长,吃起来的时候特别脆。老家的麻花有独特的吃法,那就是在吃碗托的时候将麻花蘸着碗托的拌汤吃,那种香味很特别,是老家独有的味道。
老家的美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得到了山西美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