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相乘的作文

【篇一:共享时代之因式分解】

这个时代,不再是兵家相争的时代,不再是无情的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不再是为自己利益最大化去着想的时代;而是造福与社会,共同分享,共同使用的时代。

这与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十分类似。因式分解把原是一项项用加、减、乘、除号连接的数字,用许多办法重新演绎。

提取公因式,应用在社会上,就是以人们共同喜爱的东西为主体将人们连接起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从中开发者也会得到极大的利益。手机上的APP,大部分是游戏,这就是为人们的社交建立了一座桥梁。

公式法有些繁琐,它把a2-b2变成(a+b)(a-b),这看上去差不多,但这个方法把a2与b2进行了演绎。a2和b2这两个独立的平方数代表着两个小家,(a2-b2)这个整体算式是一个大家。家中共享资源是必然的,所以当两者进一步分解,就成了两个共有a和b元素的数字的相乘。其中也许第一个(a+b)是丈夫和妻子,另一个则是双方父母或孩子。这其中每一个a和b都要互相相乘,所以一个家庭才得以如此亲密。最后还会变为a2与b2,因为孩子们离开父母了,他们要去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一个更大的家庭。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着重研究的一个,即完全平方公式的分解。使a2+2ab+b2变为(a+b)2,这个过程诠释了什么?

由一个大阵仗的各项式转变为(a+b)2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平方。如果没有这个平方,含有a和b的各项看似一盘散沙。这个平方从提取公因式的a中上升了一个层次,变成实用的,公共的,便利的……,没错,就是共享单车!不仅如此,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书店……在这里面,a2与b2还是两个家,2ab是两个人构成的小家,相对于a2与b2,2ab才是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完整家庭。2ab促成a2和b2提升了一个层次。2在之前的系数变为了指数,多么精妙的数学!它诠释了我们的社会a2,2ab和b2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开发者发明了这个方式,从而将系数2变味了指数2!天差地别的变化,这办法的发明,代表着共享时代的高端时代已经开始。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因式分解的用途之内,伟大的数学家,他们对数学领域的发现十分重大。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看,正如《小王子》中小狐狸对小王子所说,用心去看,才能发现真正的内涵一样,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一定有所收获。

【篇二:读《数学家高斯》有感】

在盲人数学家欧拉、诗人数学家谷超豪、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面前,我还是认为数学五子小高斯最让我们喜欢、敬佩。

高斯出生于一个贫穷人家,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了惊人的数学天赋。在他三岁时就发现了父亲的计算错误。

其中,小高斯在一堂数学课中的举动,让我深深不忘。一天,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1+2+3+……+97+98+99+100等于多少?高斯并没有像同学那样一个数加一个数地运算,而是细心地观察着每个数,他发现1+100=101、2+99=101、……,就这样他发现一百个数可以分为两个数一组,一共有50组,50个101相乘=5050,答案就出来了。小高斯高兴地跑到老师身旁,说“我算出来了”,老师头也不抬地说“去去去,你错了!小高斯又说:“我想我是对了”,老师抬头瞧了一眼,才发现小高斯的答案果然是正确的,老师惊呆了,连自己都算了很久,一个学生才算了半个小时,不愧是数学天才呀!

通过高斯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遇见数学难题时,需要勤思考、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解题规律。

【篇三:我的数学老师】

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眼间就过去了,各位老师的尊尊教诲我都铭记在心。我们班有幽默风趣的语文老师,有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有和蔼可亲的英语老师……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老师——史老师。

史老师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他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镜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高挺的鼻子,鼻子的下面是红唇白牙。史老师的五官组合看上去让人觉得格外的精神。

还记得史老师刚刚过来教我们,那时的我们还很年幼,整天仗着自己的年纪小跟史老师嬉皮笑脸的。但有一次考试,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不是特别的理想,有些同学甚至粗心的连最简单的题目都出错,在我们以为史老师会向往常一样,随便说说就过去的时候,只见他眉头紧皱,重重地将课本砸向了讲台,很严肃的批评了我们,然后耐心的把每道题目都分析了一遍,那时我们才明白,史老师虽然平常像朋友一样与我们嬉笑打闹,但是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也会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学习分数的乘除法,老师讲课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空谷里回荡着的布谷声。同学们的注意完全被吸引住了,随着他脸上的表情和黑板上的笔记的不断变化,同学们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头含笑。忽然,只听见我旁边的一名同学举起手来大声说道:“老师!”老师并没有因为那个同学的大声喊叫而责备他反而温和询问有什么事请。“史老师,那个小数怎么相乘,方法我还是没有理解?”那名同学挠挠了头发,不好意思说道。老师听完了同学的问题后耐心的教导着,那位同学听懂后非常的感谢老师,课后老师就将这个小数相乘的内容为我们做了相应的拓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史老师,您就像是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来照亮着我们。在您教导我们的这三年里有很多事情是难以忘怀的,史老师,谢谢您!

【篇四:绰号变迁】

绰号嘛,就是外号,或者说名字之外的称号。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个或两个,而我还不到十三岁,绰号都快赶上两位数了。这都拜我妈所赐。我本名叫邱子策,所以我妈给我取的绰号基本上都带一个“策”子。什么“黄牙策”、“抱怨策”、”“后悔策”、“开心策”、“马虎策”、“大笨策”……

“黄牙策”——小时候不喜欢刷牙,每次刷牙我都是敷衍了事,从挤牙膏到刷完牙绝对不会超过两分钟。妈妈怎么说我,我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天晚上,刷完牙,上床,照例让妈妈给我念故事。妈妈看了我足足三分钟,笑着说道:“子策,你看你刚刷完牙,牙齿就这么黄,我觉得你的名字得改一改了,就叫‘黄牙策’吧,嗯,这个名字不错,跟你很般配。”说完在那得意了好一会儿。从此我的第一个绰号诞生了。每次上床睡觉前妈妈都会说:“黄牙策,快去刷完牙,上床妈妈给你念故事。”自从妈妈给我取了这个绰号以后,为了丢掉这个可恶的绰号我刷牙慢慢认真起来。直到有一天,妈妈欣喜地发现,我的牙齿已变得白亮白亮的了。“黄牙策”这个绰号也随之风吹云散了。

“报怨策”——上小学了,回家后经常跟妈妈抱怨:这个同学太小气,那个同学扫地太慢,害得我们等了半天……于是在妈妈那儿我又有了一个绰号“抱怨策”。针对这个绰号妈妈给我开了一剂药方:每天回家说出同学的至少一个优点,特别是我的死对头彭同学,妈妈硬是让我找出了十几处优点。说来也怪,自从向母亲大人汇报同学的优点后,我慢慢变得开心起来,跟同学们相处也融洽起来,碰到事情再也不会一味地指责抱怨别人了。

“马虎策”——上四年级不久,数学老师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其中有十道计算题,我错了六道。并且错得还很奇葩,连2+3=6都出来了。我不以为然地对妈妈说:“在多位数相乘,乘积相加时我误想成相乘了,下次注意就不会这样了。”妈妈又问我7+8等于多少,我随口说13。妈妈很吃惊:“到底多少?”我说:“14,不对,是15。”虽然妈妈大人一再强调我这是计算能力问题,而不是我口中的马虎问题,但“马虎策”的绰号还是被我戴上了。从那后,我经过了近两个月“地狱”般的计算训练。说“地狱”是指给我的心理压力。每次妈妈会拿15-20分钟时间,让我随机抽扑克牌进行快速心算,或是自己随口说出一些数字,让我看完或听完半秒内说出答案。这些本该是一二年级小屁孩都会的加减法,让读四年级的我来做,你说,对于爱面子的我能没有心理压力?直到现在老妈还时常笑我7+8让我算了三次才得出正确答案。

“大笨策”——上初中了,凭着小学那点老底,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还不错。于是我有点沾沾自喜,在老妈面前言必称自己为“学霸”“学神”。上个月,老妈下班回家不知从哪弄到几个数学题让我做,当时一做,傻眼了,不会。老妈给我讲了一遍,我没听懂。于是乎,急性子的老妈嘴里开始出现“笨”字了。其实也难怪老妈生气了,那几道题如果把基本的概念定义弄清楚了再稍加思考是不难的。而我,讲了一遍后居然还没听懂,可见是有多笨了。老妈说我做题不会动脑筋,笨笨的。于是这“大笨策”的绰号又从老妈大人的嘴里诞生了。

哎,什么时候我才能做回我自己,变成老妈嘴里的”邱子策“呢?

热门推荐
1我的理想
2寻觅那一份人间温情
3小鸟
4溪流中的鱼
5围绕让写一篇作文
6当不适成为习惯
7雨中撑起了一片晴空
8碎片生活
9感恩母亲
10家里的老物件
11星空下的遐想
12一次难忘的体验
13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14调皮的妹妹
15为你点赞
16参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7品尝美食
18最美不过你
19咱们班的“假小子”
20丢了我自己
21九龙山游记
22陪妈妈过三八妇女节
23蜗牛的秘密
24我学会了读书
25我们班有趣的事
26温暖的旅程
27为梦想而战
28比施舍更高贵的
29再游河桥古镇
30行走人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