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那于心灵深处的墨香】
风,依旧在撕扯着大地。垃圾,似飞絮一般随风飘舞。一股股刺鼻的味道直面扑来,令人头晕目眩。学校越来越近,脚底下的路却越来越漫长。我不禁拉了拉衣服,紧了紧口罩,以此来抵御寒风和臭味。不得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学校走去。
终于到学校了,我不禁松了一口气,像是走完了长征,解放了革命般的喜悦钻入了大脑,解放了紧绷的神经。“终于不再用闻那该死的垃圾味和臭下水道味了。”我悻悻地想到。迈着轻快的步伐,大踏步地往教室走去,偶尔碰见几个正在捧书诵读的同学,不觉会心一笑。感叹一下校园生活时如此美好。
几步路就已经走到了教室了。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晨读,书声朗朗,似乎悦耳的银铃一般,犹如天籁。心情也更加愉悦起来。放下书包,翻开书本,一股属于数的香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愉悦身心,真是喜洋洋矣。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中,去探寻,去思索,去追求那知识的力量和热度,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敲打着玻璃,叮咚叮咚的,与书声一起,走出了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走出教室,闻到了一阵阵新鲜而清冷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看着眼前被雨水洗过的世界,一尘不染,如此的可爱。
泯一口香茗,执一卷古书,漫步于幽竹静林之中,眼前是一地的枯叶,随风舞动,似精灵,又似仙子。闻着书香,茶香,花香,自然之香,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境界中了。
漫漫人生路,何处是归途。
若是彷徨,若是迷茫,不妨走进校园,嗅一嗅花香,书香,自然之香,让身心都得到放松,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
一阵清风吹过,拂过脸颊,我知道,那是书的香气,溢满了整个校园!
【篇二:雅韵·墨染】
一点一点水墨,滴在画纸上晕开。白底蓝花的锦绣里,传出一阵阵的琴音,与那墨迹契合,悠然起别致的韵……
幽竹天香
静,能生慧。窗外的风声有如轻铃,抚摸着树叶光滑的脊背。远处,那教师此起彼伏的声音清晰可闻。风扇一如既往地转着,搅动着清新的空气。闭上眼,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感受,就仿佛步入竹林,听鸟、听风、听竹、听人。怡然间,已发觉左老师有着——竹的静心。
冬梅悄绽
不是高傲,不是孤僻,而是有着她独特而惊艳的个性。一言出则惊全场,左老师对于学习,学语文有着更深、更独特的理解。我们要说,说出自己的感悟;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我们要写,写出自己的作品;我们要玩,玩出自己的风格。不是煽情,不是虚伪,一枝清冷的冬梅已踏雪独开在我心头。
青松不落
青松不落,是因为他有他的生存方式。学习,“天、地、人”结合。天地人的结合,是心智的合一,是思想的合一,是勤奋与仁爱的合一。责任心、领导力更应该是一个能人的基本能力。青松不落,是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左老师的严格,我不仅耳闻,更是有所感、有所悟,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左老师严格、严谨、智慧的教学教班方式如一棵青松,经久不衰,长年不落。
菊逸花间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陈与义的爱菊,似于已经出神入化到了一种境界。菊的傲,正对应着人的自主能力。自觉,你需要控制自己、约束自己,自主地去做好自己的事;自立,你需要独立地完成,不能让他人帮忙,完成份内的事。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自主能力已成为人的生活标准。左老师仿佛就是那枝君子菊,正指引我们走向自主、自立、自觉、自强。
墨染年华
四幅水墨画已然落笔,一气呵成,栩栩如生。竹的静、梅的独、松的严、菊的逸就是那点睛之笔,一下子,把感情注入画里,每幅的深意就会升华。翰墨和书香,源源不断地流注三年,正以渲染青春的气势,散发着墨香。让我们磨好墨、持好笔,开始一场最美的遇见……
【篇三:我的校园】
哪怕物是人非,或是沧桑巨变,不论你平平凡凡,还是名满天下,你一定忘不了那孕育你的母校,和那群与你一起成长的伙伴。校园,她可能默默无闻,不被太多人知晓:她可能普普通通,只有几间教室,不多的场地;她可能设施简陋,只有几间平房……但,她总能载着满满的爱,护送一批批孩子走后,又忙于一批批孩子的到来……
走进我们的校园,图书馆与金鱼池便扑入眼帘。清澈的水在阳光的抚摸下,波光粼粼,如同一条多皱而润滑的锦缎,是不是有金鱼自由自在的来回游动。两三步后,便到了图书馆门口。缕缕书香,和上清新恬美的空气,在搭上几盆淡雅的兰花与空静的幽竹,让你不由自主地捧起一本书来静静的越读,周围是那么的宁静,如同置于无人的世界,多么奇妙!
图书馆旁几十米,是一条幽静的小路。是多么小的小路呢?三个人并排走路,刚合适,再没法容下下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路。路旁的大树宛如一把把翠绿的巨伞,高高的举在头顶,为我们遮阴。秋天,金黄、褐色的落叶铺了一地,放眼望去,柏油路变成了一条金黄色的小道,这又给校园增添了一番景色。
小路的尽头是宽大的操场。走在塑胶跑道上,用手轻轻触摸坚硬的地面,想起无数的人的脚步在跑道上起起落落,拍打着地面,它早已浸透了汗水;日晒,风吹,雨淋,没有消磨它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坚强,这不是我们的精神吗?
走上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侧边就是体育馆·——它如同一张巨大CD,记录着我们打踏进校园以来的一点一滴:从开学的第一天,接着的一次又一次的开学典礼与休业式,到最后的毕业典礼,都在这里举行。这是童年珍贵的记忆,如果能够再度回放,那比巫师的法术还要神奇,比无限的金钱更有价值,比最神奇的魔法还要让人惊叹……
当你迈进了学习了大门,是校园,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你;当你褪去了稚嫩的外壳,走向了人生的下一个段落,是母校,向母亲一样深深的把你凝望!是她,让你学到了知识;是他,让你收获了知识;是她,让你学会了坚强,让我们怀着庄严的心,向母校致敬!
【篇四: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箫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幽竹,持卷低吟,独啜清茶,静听天籁……
一剑一诗一壶酒,这大概就是李白的全部吧。可这又何妨?世俗的尘埃污浊不了他高尚的心灵,红尘的眷恋阻挡不了他豪迈的诗情。傲视群雄的太白,狂放不羁,“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余下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月下花间,他愤然起舞,影随人动,心随月冷,从而发出“永结无情游”的感叹;潭水凄寒,灞桥折柳,他满含泪水,送走友人,不禁咏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一生如酒般清冽、如诗般古朴,为悠久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几番醇厚与淡雅。
时光穿梭,辗转来到那个兴文抑武、诗意弥漫的年代。他谪居黄州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何处,履履难行。东坡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幻灭,仕途的偃塞,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难鸣。于是,东坡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到“人生到处如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他将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存哲学,借以诗词,一起铸进了悠久的中华文化璀璨星河。
清丽脱俗、秀外慧中的中华文化辗转到了明清,虽然少了一些诗香,但犹有小说的迷人风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段红楼传奇被曹雪芹细腻的情思演绎得缠绵悱恻,余味无穷。那个整天对日长吁的女子是红楼里绝美的风景,她像一个坠入凡间的精灵,俘虏了每个人的内心。一朵阆苑仙葩,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凄美地绽放,她的一句“冷雨葬花魂”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心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点点芳尘从红楼撒落,醉人的中华文化又风韵了几番。
置身于历史的苍穹中,静心闲读,总觉有一种如痴如醉追求释放心灵、回归自然的感觉,似有一曲铮铮古调,幽幽歌韵在心中荡漾开来,不禁踏着尚未洗尽铅华的步履,沿着中华文化的光辉足迹,追赶那些乘着歌声远逝的文字……
【篇五:中国韵味】
中国韵味,藏在悠悠茶香中;中国韵味,唱在三尺红台上;中国韵味,写在白纸黑字里……——题记
茶韵
一片茶叶在滚水中缓缓下降,以一种优美的姿势舒展开来。它干瘪,墨绿的身体逐渐变得柔软,碧绿。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飘出了窗户,和空气中冷冷的檀香融为一体。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小木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干木柴在火焰的燃烧下,散发出一股好闻的松脂味。一杯香茗,一间木屋,一簇火焰,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戏韵
三尺红台,演上人生悲欢离合;一板唱腔,唱出人物的内心波澜;红腮白面,画出各不相同的面孔。鲜艳而不俗艳的戏服,复杂却不夸张的头饰,一板一眼但又不枯燥乏味的唱腔,那是许多人都已经遗忘了的中国国粹——京剧!古老的。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戏台上,生。旦。净。末。丑,不同的人物上演着一个个凄美而又悲伤的故事和传说。三尺红台,一身戏服,独特唱腔,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书韵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书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首{离骚}写出了楚国伟大诗人对自己国家的无限热爱;一本{论语}记下了圣人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言行举止;一则{史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大小事件,和司马迁那一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在这横流,而又人心浮躁的世界上,只有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时,才能感受到书中所描绘的那一片世外桃源。一丛幽竹,一缕阳光,一本好书,这大概就是中国韵味吧!
所谓中国韵味,还藏在黄河长江里,还刻在青砖红瓦上还画在屏风团扇间,还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