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青春阅读】
时代变换,岁月更替。阅读也有如工业革命般的改变,它一改以往纸质阅读的方式,以电子阅读的形式横空出世,为我的青春阅读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读书的光阴与曾经初中的同学们在一起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好像诗中正是说得我们。更难忘那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那懵懂之时,令少年之心,为之痴狂,甚至不惜将其做成屏保,日夜诵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初见这乡愁,是在手机的一组图片中,看着图片中的邮票与诗句,不禁明白了一些余光中所谓的乡愁,也在心中刻下了一抹“愁”。后来,再有幸学到了这一篇乡愁时,老师要我们也仿写乡愁的格律去写一首,我将心中的那一抹愁绪写进了诗中,其名曰:少年心。只记得那最后一句“而现在,少年心是爱慕的女孩,爱慕的女孩便是少年心。”竟令老师感到幸福,获得赞赏。那清晨的光芒洒在少年的脸庞,映出她的身影,映出他的少年心。少年稚嫩的心与迷茫尽数写入诗中,展露无遗。
青春的心与经典相遇是会擦出火花的,而遇到现代作品亦会有思想上的碰撞。
在现代的小说作品中,我在享受澎湃的情欲一个个性情之人的经历时,也学到了写作的一些方法。例如,一个曾令我感动不已的故事:一位15岁的少年,背着自己的母亲从甘肃走到山东,只为求医救母,一路上乞讨为母亲买食物,而他自己却穿梭于垃圾堆中。这个故事不光因本身而催人泪下,更因它的写作方式而令人感动。开头,设置了一个少年被人殴打却不愿意松开手中布袋的情景,而后被主人公救下后,却又饿晕,紧接着见到一直苦苦寻找的医生才揭开之前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原因。一路的铺垫,埋伏笔只为后文的一举催人泪下。这令我受益匪浅。
电子阅读充斥着我的青春,与以往的阅读相同,它带我畅游于黄金屋,欣赏着颜如玉,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以微小的躯体承载着千万灵魂,正因为有了电子阅读,我的青春不迷惘,更多彩!
【篇二:纸中有山海】
平滑、素净,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是纸张最简单的特征。梁武帝吟曰:“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时的麻质纤维纸,非但数量少,而且价格昂贵,只有在王侯将相之家方能见其神秘的身影;到了东汉,蔡伦使用廉价的树皮等原料改进了纸的发明,纸才作为一种便捷的书写材料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并由此得以广泛推广。到了唐宋时期,纸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甚至有人已在纸中加入香料和风干的花瓣、树叶,赋予纸张以艺术气息。
一张纸,可写可画,既能承载婉约的诗歌,又能借之绘出清秀而明丽的江南水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丽文化,大多就是凭着这简单的纸——才得以流传至今的。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者。
即便是气势磅礴的山海,一张纸也能容得下它的豪迈;即便是对远方之人的无尽思念,一张纸也能纳得下他缠绵的缱绻情意。
纸是人们最好的倾诉对象:远离故土的游子向它诉说依恋家乡的心事,泪水滚落在上面,晕开那难以诉说的乡愁;亦是人类最好的文化武器:动荡的岁月里,爱国人士用热血在纸上勾勒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用纸传播这新时代的文化思想——凭它那看似轻软的身躯,纸——在文化的战场上,傲然不屈。
历史的洪流向来有着冷漠而又无情的吞噬力,可纸,却凭借着它包容天地的海量,屹立于急湍巨浪之中,作为中流砥柱,岿然不动,传承至今。
近些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无数的光缆将人与人之间在客观上的距离拉近,作为传情达意的方式,纸——大有被淘汰之势;就连阅读方式,也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开始转变为电子阅读。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到底孰优孰劣?争论之声由来已久:有人说,纸质阅读好,具有仪式感,电子阅读不过是“塑料文化”;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电子阅读好——方便快捷,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我则更偏向于纸质阅读:万籁俱寂时,只留一盏淡黄色的夜灯,整个人缩入舒适的被窝,伴着寂静的夜晚,抚摸纸张那每一个纹理,体会字里行间作者所埋入文字之下的深意——在心灵与纸页之间,来一场隔空的对话,像是与心上人互相表达着含蓄而又走心的交流。至于亲戚曾送给我的那台电子阅读平板,里面虽然有种类繁多的书,但我却没怎么用它过几次,总觉得用它来阅读的时候好像少些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纸质阅读所带给我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吧。
我爱书,更爱成书的纸页。每当一本新书摆在我面前,我总是要先触摸一下它:一本书的好坏,不仅仅只是基于内容之优劣,纸张的厚实程度,触感的平滑细腻,以及那淡淡的清香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
我一向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有时,在纸页上留下的是几句心得感悟;有时,是随手的涂鸦,而这些都是电子阅读所不能给我的。至于沁染在书香里的那种感觉,就更不必说了,史特生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的去闻才能明了。”而今,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这种味道就更委实的可爱又可贵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一张白纸形容刚出生的婴儿,多么美好的比喻——它告诉每一个人:人生,需要你在上面挥毫泼墨,留下自己的诗情画意与浓墨重彩。可是,总也有一些人,他们终究只是空空如也,一纸空白;更有甚者,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如同洁白中的污点,无论如何补救,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与纸不同的是,纸的命运由人掌控,而人的命运则握在自己的手中——想在人生的画纸上留下什么,全靠自己。
一方素纸,容得下世间百态;人生如纸,作赋描画,全凭自己。时代在变,但纸的素白不变,作为心灵的召唤——洁白无瑕的品行不变,纸一样容山纳海的宽阔的胸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