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幽韵的作文

【篇一:梨园幽韵读后感】

泡泡珠晃,粉墨登场的,是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杆大枪流光飞曳,尽情唱若江河奔放满宫满调,用丹田气唱气口险中见长,战“大锤”腾挪疾利……梨园里,老板辈出,英俊杰出,真戏子自风流!

轻轻掩卷,从台下一片掌声雷动中抽身,那远去的幽幽梨园,如此清晰地映在脑海,戏子的人生百态,亦是那段不老的岁月……

戏子苦。九年科班方可亮相。其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冻不死的花衫,热不死的花脸”之说,从何而来?科班不养无用人,懒了上鞭子,绑沙袋练腿劲,提砖练肩……穷人家的孩子卖给师傅学戏,失去亲情当徒,那是怎样一番彻骨寒啊!荀慧生便是典型代表。人家名旦的光辉岂是如此得来的!

戏子委屈。封建时代,对以优伶为职业者是瞧不起的。为限制这般人溷入仕途,不准其考试,违者处罚甚严。德珺如票友下海革籍,汪笑侬唱戏罢官……而程长庚因恪守班规竟被有钱人锁柱看戏。梅兰芳名噪一时却安全无保,舞台被炸。他们凭本事吃饭,满怀对艺术的热忱,惹了谁了?给观众如此快乐,为什么还有“杨月楼诱拐”、“陈伯华乡下躲祸”、“常香玉化妆脱险”?

戏子有骨气。优伶虽为社会底层人物,却也不乏铮铮傲骨。刘赶三借艺传谏,寓讽于戏,为光绪争得看戏位。金少山装病全节,梅兰芳蓄须罢演,周信芳收容共产党……大敌当前,民族将沦陷,作为炎黄子孙,纵使戏子也有民族气节,地位再卑微骨头也绝不软,我的灵魂乃台上王侯将相,侮辱不得!

戏子英俊杰出,自风流。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戏子的魅力早已随了国粹流入国人血液。即使等级再森严,总有韦阿宝要嫁杨月楼,总有德珺如弃爵从艺,京城载涛成“龙票”。余三胜一连唱七十四个“我如比……”。那出“打棍出箱”、“游龙戏凤”,那时南麒北马同登台,真乃五官与心灵的盛宴,戏子们以自己的努力与天赋演活了戏中人,举手投足间风流倜傥,令人折服。行行出状元,戏子更是人才辈出,红遍大江南北,炮火连天中给百姓带来稍许放松与慰藉……

白墙满漶,岁月淌过了朱红漆落。那“咿咿呀呀”的梨园,不知何时已失散在记忆的尽头。那时的京韵味儿,如今在北京也很难听到了。西皮散板,京韵大鼓……当代人早已陌生,但那段烽火岁月里伴随国人的梨园却绝不能为历史所遗忘。那个个活生生的戏子,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诠释了国粹的艺术之美,给了苦难中的人们以视觉享受。他们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但他们一如舞台上光鲜,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真戏子,他们自风流!

【篇二:书味】

我认为,每本书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的,捧起每一本书,都能带给我一种直冲心灵和脑海的味,只要你用心的去品,去闻。

有人说过“如果想懂得生活”,那就去读散文吧。我便捧起一本散文集,细细的揣摩。我发现,散文是生活品悟的结晶,它带引我去领悟生活细微之处地深奥道理,去赏略大好山河的灵动景色,去遨游想象的天空,在三毛的清新中,在毕叔敏的触动中,在叶倾城的快乐美妙中感受另一番的生活,架起心灵的桥梁的对活,散文是真实的,以生活作为本质,就像柴米酱醋盐一样,难真,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里,便是一篇篇米饭香甜的味道,细品,才会有甜。

名著是给我一种深厚的触感,品味名著,便是在感受思想的博雅。林语堂说过,杰作之所以历代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风所淹没,甚至历史夹而弥新,必然具有我们发之为肺腑的纯,犹如宝石不怕试验,真金不怕火炼,在名著中,我喜欢品读人物传况,有如《名人传》,给我一种震撼心灵的触动,感怀与贝多芬的遗世弃怜,托尔斯泰的世浊自清,那些在世俗中傲立潮头的伟大,在痛苦和苦难中铸造的成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肃然起敬,感怀与他们的深邃思想,不屈的灵魂。就像是在另一个时代中读观品其中的金子,是一种告别庸俗,告别肤浅的丰富享受。他们都是深邃的让我难以忘记的文字,浓墨般的味道。

还有那诗歌的绵长幽韵的芳菲。

还有那历史的沧桑悲撼的浓厚。

书味,都是让我永远品读不完却永远爱闻的一种人生的依托。新生的快乐与走向成功的导牌。

热门推荐
1伟大与平凡
2无尽的爱
3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4一路有你
5小学生作文
6泪别故乡的那一刻
7军训有感
8挑战自我
9妈妈的味道
10乡村景色
11我心爱的自动铅笔
12阳光抚育着我们成长
13八年级作文
14风筝与线
15品茶和品诗
16快递员蜗牛
17清明未雨
18那一方土
19那一天,我很后悔
20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21包饺子
22大黑山作文
23通济湖的变化
24青春向左生活向右
25我是一片树叶
26磨难铸造成功
27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28走出恐惧
29我的蚕宝宝
30揭开饮料的面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