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鱼龙舞的作文

【篇一:你的目光】

我在一隅黑暗的角落里寻着,直到你的目光投来。

你是那么亲切,却又多么苍老。从眼里能看到你对国家的忠心。可你注定是生错了朝代,因爱国而南归,到最后,变成一个困境中的你。

彳亍江边谁懂,你曾也有过“醉里挑灯看剑”的军旅,也曾见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况。酒肉腐臭,囿住了宋王的心,却囿不助你收复失地之心。

你的目光是多么坚定,可以老无力的,你只能轻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且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现在,你连这段也不愿回忆了,因为自己现在连笔都不一定拿得动了。

远处传来箜篌之声,这欢快的乐声是从不远的宫殿传来的,听着,你吟起:“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是啊,盛世是那样,可现在的局面却也在享受繁华,这种手握数十万人性命的帝王真不是东西!从你的目光中,我还看出了执着。

我懂了,做人应坚守自己的本意,要有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对国的执着、对于抗金的坚定,而努力后即使没有成功,但总能无愧于本意,你的声音逐渐磨去,仿佛向我点了点头,不,应该就是点了头吧,从你的目光里可以看出。

我迅速走出了黑暗,向着广阔的光明行去,在你的目光下成长。

【篇二:美好的记忆】

有一种记忆是美好的,那就是在学海遨游的途中的陪伴和教导,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会是回忆中最美的吧。

但在这似水流年的岁月中,却忽视了它的存在,那块挂在墙上的被放一支支粉笔,打磨得“光滑如水”的黑板。他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却不屈不饶地在墙上高高挂起,在她的身上镶满了智慧的结晶,它陪伴着我们度过这在学海遨游的所有光阴。

每一次走进久别重逢的教室,看见被粉笔敲得“咚咚响”的黑板,就像见到了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他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一样,耸立在你面前。看着它,与它对视良久,隐隐望见有两行苦泪,从她脸颊滑下,只留下一道水印。他是见到自己的学子,怀念了吧?我想起在他身上一道道公式,习题,走近看,似乎还有淡淡的痕迹。

记起语文课上,学过的《青玉案·元夕》,现在已熟记于心。

东方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苦苦寻觅的美人,不就如同我苦苦寻找的黑板,让我留恋,给予我知识的黑板吗?

黑板上有多少回忆,每每见到它,就想到老师的殷殷教导,多么留恋。

【篇三:欢天喜地闹元宵】

“张灯结彩妆街市,欢天喜地闹元宵”这句话说得真贴切。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伙把县城打扮得绚丽多彩,让人看着心里都美滋滋的;人们个个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来到街上一起闹元宵。

当天早上大约八点钟,“隆隆隆”的锣鼓声早已传遍每一条大街小巷。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带着满怀的欣喜去观看精彩的民间艺术大巡游。来到县政府门前,这里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人们像是一只只蚂蚁一样,正在努力抢占最佳观看位置,这场景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然后,领导就位,宣布:“节目开始”。接着一台轿子被缓缓地抬了过来,里面端坐着龙母娘娘,看!这就是我们尊敬与爱戴的龙母娘娘,她正在向我们招手呢!后面徐徐而来就是各类的艺术表演,有金龙舞、蝴蝶舞、仙鹤舞、草龙舞、鱼龙舞……各种民间艺术轮番上阵。接下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龙狮齐舞,好戏连台,总之一句话“元宵佳节,欢乐无比”。

到了中午,只见天空飘荡着一片迷雾般的青烟,我才想起:“爆竹攻狮子活动已经开始了。”在活动现场,被人们包围着的几头“狮子”正在爆竹声中躲来躲去,而扔爆竹的人,一会儿扔在狮子的头上,一会儿扔在狮子的旁边,场面越是激烈就表示今年会更安宁祥和,风调雨顺!到最后,“狮子”被炸得面目全非,大家的欢声笑语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到了夜晚,在德庆文化广场上,光芒四射,五彩斑斓,数万人聚集在这里,热闹非凡。今晚的主题就是《精彩德庆,欢乐珠江》,节目真的是有趣又幽默。不仅有精彩的节目,而且来了很多明星,像许志安、黄俊英……他们奉献出精彩的表演。晚上十点,晚会正式结束,一束束烟花一齐迸发,突然一声巨响,天空的一角闪烁着耀眼的金辉,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吸引人!我沉浸在那火树银花美丽的境界中,我真心祝愿我们德庆人民的生活也像这漫天烟火一样绚丽多彩!

啊!如果我是一位诗人,我要把元宵节写成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诗;如果我是一名画家,我要把元宵节画成永不褪色的画卷;如果我是一个音乐家,我要把元宵节谱成一首元宵快乐颂!

【篇四:充满活力的岁月】

活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岁月。

有人说:”每一段岁月都有独属于它的活力,每一个文明也有它充满活力的一面,哪怕是被遗忘的文明。”我不解。

但我记得:过去,在戏院里,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们坐在长凳上,吃着零嘴,喝着茶,听着戏剧,就能平淡安乐地度过一天。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平淡”。

我记得:幼时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都在庆祝,人们约上亲友,打着灯谜,去街上看花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真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和谐”。

我还记得:以前的多少女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坐在亭子里,开始绣花,她们用纤细的手,细致地绣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图案,将满腹才情和心思一针一线地绣在服饰、香包上。细致的绣活就充满了灵动的情感。

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一种活力叫“细致”。

中华文化是多么璀璨夺目啊,不仅为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生活,还为世界文明带来活力。

正是继承着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我们能够丰收;继承着先人发明的指南针,世界才能开启大航海时代,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还促进了各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节节败退,渐渐被世人所遗忘,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与此同时,留住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国家申遗,传统戏剧进校园,元宵节游园灯会在各地盛行……我相信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会不断焕发生机,给我们带来更有活力的岁月。

【篇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大雁塔广场,据说这边的喷泉很有特色。

我们一边期待喷泉表演,一边感受西安夜市。华灯初上,广场上越来越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似乎赴一场盛大的约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忽然想到了这句词,觉得用在此刻分外贴切。

我发现,游客和当地居民很容易区分。除了背包,兴奋和好奇的表情也表明了游客的身份。那些怡然自得、有说有笑、或成群健步走的应该是当地居民。我猜,喷泉表演对他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走出来锻炼锻炼、放松放松、交流交流早已是生活的常态。

正当我浮想联翩之时,有人大声喊道:“喷泉表演开始啦!”这兴奋劲儿一听就是游客。这时,人们的目光都投向湖面。只见大片的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此起彼伏。真是一场盛大的开场白!

有人在感叹,有人在评判,更多的欣赏。一波还未落下,一波再次升起,此起彼伏间,喷泉传递着昂扬向上的力量,似乎永不疲倦,似乎永不停歇,似乎永远向前。我想,这就像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厚积薄发、永远有力量,始终在向前。

音乐变换,空中传来悠扬飘逸的女声,喷泉的水波不再那么激进,平缓中带着轻柔。在歌曲渐入高潮时,水波再次升高,构成绵延不绝的水幕,温婉而又优雅。我似乎看到了西安妙龄女子的生活剪影,那是西安人民美满生活的写照。

这时,激进而短促的音乐再次响起,水波急促,带着刚劲的力量。我想,这是西安青年的力量,带着蓬勃的朝气,带着新鲜的梦想。这里的百姓淳朴敦厚、勤劳踏实,倔强更有韧劲。

曲终人散,意犹未尽。

返回途中,我发现来时的道路上已是“花市灯如昼”。灿烂的霓虹闪烁,勾勒出美丽的街市,抬头遥望,西安城灯火阑珊。我不禁吟咏起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就是西安的日常吧,虽然不是元宵时节,但是这氛围却胜似词中所描绘的景象。昔日元宵节才有的盛景,而今天天都能遇见,这是西安的繁盛,也是我们大家的美好。

【篇六:话佳节】

那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那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那是一个充满欢乐的日子。——题记

遥想,那“花市灯如昼”,从那“东风夜放花千树”到那“一夜鱼龙舞”的美景;那“人约黄昏后”到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灯客,一派繁忙的盛景。

来历.祭

元宵节最早的来历是祭祀一个叫太乙的神。当时,太乙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祭神,到了后来,逐渐演化出了各种元宵特有的活动。

活动.灯

灯可以说是元宵的招牌——元宵,怎能少得了灯呢?

元宵的夜不是夜,是灯的白昼,是由璀璨的宝石镶嵌而成的。

赏灯,前几年在家乡的街头是必不可少的。大街上张灯结彩,有宫灯,也有马灯;有纸灯,也有布灯;有机器造的,但有很大一部分是手工的。晚上,华灯初上,多么美的不夜城啊!

元宵,怎么能忘记吃汤圆呢?一个个汤圆被煮熟后跃入碗中,互相挤压着,仿佛在争着抢着要被享用。咬下一口,溢出浓浓的糖汁,好一口甘甜的醇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元宵,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舞龙灯了,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抬起一条长龙,舞动着,布龙很好看,也比较安全,我也经常看到,可遇到板龙就小巫见大巫了——犹记,那日那条板龙——单单龙头就有五米高,三米长,再加上那百余节龙身,啊!太壮观了!盘龙时那场面更加壮观,龙盘成一个圈,莫不是要回到它的龙潭了?我很想俯瞰一下,可惜不行。忽然觉得天上的鸟儿好幸运呀……

元宵,一个欢愉的日子,一个快乐的日子,它是深厚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灿烂文化的瑰宝!元宵,何时可以再来……

【篇七:最美的声音】

如师附小,一个承载了我六年欢笑的学校。曾经的放学铃声,伴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而渐渐疏远,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成为了那最美的声音。

刚到附小,内心满是新鲜与好奇。那红绿耀眼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神圣的大成殿,都是那么惹人注目。当傍晚的余晖倾泻于窗台上,忽地听见,喇叭中播放一段轻快的铃声。这铃声叮叮当当,十分清脆,如一条碧澄澄的小溪淙淙地缓缓流过。那音质清晰明亮,如青藏高原上的皑皑冰雪,不含一丝杂质。这便是放学的铃声了!

放学铃,顾名思义,即代表放学。不同于下课铃,比它轻快;不同于上课铃,比它活泼。因有特殊意义,于是你我听之皆大欢喜。它帮你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消除了肩头的重任,冲走了所有的烦恼与不快。

每天放学,都是沐浴着铃声的。夕阳染红了欢乐的身影,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走出教室,在银杏大道上谈笑风声。整座校园,回荡着鸟鸣般欢快的铃声。脚下踏着迷人的旋律,指间环绕着动人的音符,眼前总有一支笔“沙沙”地谱写着一部生动的校园乐章。

秋高气爽之季,风乍起,铺下满地的银杏叶,金黄一片。碧云天,黄叶地,被老师带着在校园内悠悠漫步,感受铃声在叶与叶的缝隙间调皮穿梭,颇有几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韵味。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听着相同的旋律,它已经深深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印刻在血脉中。某天傍晚,在大成殿前驻足凝望,突然意识到一点: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度过六年时光的地方了。一种不舍猛然涌上心头。大成殿前的庄严宣誓,操场上的滴滴汗珠,课堂上的串串欢笑……一切的美好都要成为过去了。师生可再见,学校能再回,可小学的生活却将成为永恒的回忆。生活总不是那么完美,多多少少会留下些遗憾吧。

小升初考试结束后,慢慢地,独自走在操场上。铃声一如既往,它也许还要为下一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传递放学的讯息。我们在它眼中,也许只是一批匆匆的过客吧。但它演绎着六年来的美好回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堪为最美的回忆。它荡气回肠,永不消散,一直萦绕在心中。

友谊与关怀,成长与改变,尽在其中。

热门推荐
1校园一角
2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3八年级作文
4猫和老鼠看图写话二年级
5走过青春花季
6第一次骑自行车
7爱如暖阳
8参观南京博物院
9感恩与青春同行
10我与同学有个约定
11雨滴在心灵上的声音
12西湖游览
13流淌在生活中的温暖
14寻路
15关于风的作文
16成长的蜕变
17我的老师
18人总该有一种坚守
19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20谈孝顺
21元旦晚会
22糖画的味道
2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4春节优秀作文
25我学会了跳街舞
26同学小传
27大学班长竞选演讲稿
28春节趣事
29那缕阳光最美
30美丽的秋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