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抬起头】
“下面由你来请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李老师对孙同学说。
“那就请曹世琪上来演讲。”
“啊?”我险些叫出声来。四十多双眼睛射出的光变作一根粗绳,将我牢牢捆住,勒得我喘不过气。我愣在座位上,好似一秒钟我就删去了脑海中的所有内存,陷入了另一个世界,直到同桌将我拉回现实:“你快上台演讲啊。”
慌忙转过身,在书包中翻来翻去,又将抽屉里的“书山”挖了一遍,也没找到那本《苏东坡传》的影子,于是吞吞吐吐地向同桌借了一本。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缓缓走上讲台。我始终低着头,僵硬的手指一页页地翻动书本,却不知要在哪一页停下。
“呃……我今天讲……讲的是苏东坡仕途上的经历……”第一句话勉强凑了出来,第二句却卡在喉咙里,声音一点儿也发不出来。又翻了几页,思绪依然断路,顿时耳后一阵似火的烫,顺着脸颊滚滚袭来。
“没有准备啊?你先下去吧,下周一再讲!”我胆战心惊地抬起头瞄了一眼李老师,赶快低下头,挪回到座位上。
苏东坡向来都是李老师的文学偶像,因此语文开展了“我讲苏东坡”的活动,每个同学都要在课前三分钟,根据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进行演讲,顺序是随机的,这次我“中奖了”。
在接下来的课上,每当李老师从我身旁走过,我总会低下头,拿起笔,装作写字以躲开他的目光。只要他一背对着我,我就立即扫一眼手表,盼着这节难熬的语文课早点结束,我就能冲出教室,呼吸外面令人舒畅的空气。
快下课时全班进行默写,李老师在班里一圈圈巡视。当他朝我走来时我按照惯例低下头“奋笔疾书”。突然,一只温热的手将我的额头缓缓托起。我吃了一惊——竟然是李老师!“小伙子,把头抬起来,不然眼睛会坏的。”我的心一颤,挺直了身子,继续挥动笔杆,在本子上留下印迹……
回家后,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完成了作业,正准备开启睡眠模式,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飘荡,久久不能散去——“没有准备啊?你先下去吧,下周一再重讲!”辗转反侧,艰难地爬起来,打开灯,找出《苏东坡传》,为下周一的演讲做准备。我一直都惧怕上台演讲,况且我对苏东坡了解甚少,即兴发挥是不可能的,只能认真翻阅传记,寻找素材了。
“讲什么呢?”我喃喃自语道。翻开书本第一页,一个十岁的孩童坐在桌前,写一只狡猾的小鼠掉进瓮中假装已死,等把瓮放倒在地上,它便逃之夭夭。噢,这个孩童便是小苏轼啊!“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竟能抬起头,观察小小的老鼠与人之间的趣事,领悟到内心要专一,不受外界事物干扰的道理,并赋之以出奇的句子,不愧为千古才子!
我来了兴致,翻动书页。纸张翻过,拂起一阵微风,乘载着我来到大宋王朝。两个文人装扮之人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结实健壮、英俊挺拔,这是苏轼,另一位身材较高而消瘦的是苏轼之弟子由。兄弟二人带着父亲、妻儿去京城赴任。在旅程一开始,苏轼就一路纵情山水,来到三峡中的新滩时这里风雪甚大,东坡抬起头,看下落的雪:“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夜晚寒风凛冽,他难以入睡……后来,东坡外出做官,子由在京侍奉老父苏洵,兄弟二人便开始以文通信,以诗寄情,东坡有诗云:“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一苦、一寒、一薄、一独、一瘦、一残,无不蕴含着兄弟之间的思念,东坡抬起头望着中秋的圆月,吟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表对子由及天下之人能团圆的祝福。
苏东坡虽然与诸多文人一样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之心。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发明了炖猪肉的吃法——东坡肉。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他写道:“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在命运的磨难下,他抬起头,以广阔的胸襟迎接新生活。
我用了一个多小时浏览全书,又认识到了一个集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幽默感于一身的苏东坡。他的诗作是与所处境遇密不可分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爱恨情仇。对了,这次的演讲主题就为“苏诗与境遇”吧。我做好笔记,合上书,闭上眼,静等周一的演讲。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一不留神周一已至。第一节就是语文课,我自然成为了目光的焦点,手捧书从容地走上讲台,带领同学们在东坡的诗文、仕途、人生中穿梭……话音刚落,掌声涌起。“曹世琪今天以专题形式带领我们重返那个时代,领略了苏诗之美,演讲非常精彩!”李老师点评道。我抬起头与李老师目光交汇,他的眼里满是慈爱、赞赏和欣慰。
李老师,用慈爱的目光、铭心的话语、温暖的动作给我上了一堂课。
苏东坡,用尽艰辛的一生、登峰造极的诗词书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又给我上了一课。
其实,一堂语文课就是让我们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抬起头,仰望文学的世界,感悟独特的文字之美。
不必仰望创作之神,只需抬起头,仰望绚丽璀璨的文学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