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人摔倒的作文

【篇一:扶起的人心】

大家一定记得,有一道国民考题曾风靡一时,热议不断: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

答案有多种。一种回答很干脆,——“不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扶而惹上官司、赔上金钱,犯不着!

一种回答很纠结。——“等等看”!人命关天。不扶伤良心,扶了有风险。待别人来扶,由别人担责,岂不两全其美?

另一种回答很谨慎。——“先拍照再扶”!了解当时情况,做好现场证据,再扶。

我无意评判这个答案的对与错,也不会依此来衡量人品的高与低。我在想,老人摔倒在地要扶一把,这样简单的事都不能理直气壮地去做。这样的社会风气到底怎么啦?

是世风日下的薄情?还是人心叵测的陷阱?还是事不关己的冷漠?无疑:连一个老人都扶不起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也不可能有精神高度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还会企望它有善和美吗?还会奢求它有情和义吗?关键是,我们的社会是否真的就良知泯灭、集体沉沦了呢?

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将这个公共话题搬上了春晚舞台。“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此语一出,即赢得亿万观众的声声喝彩和阵阵掌声!

在这如潮似雷的喝彩和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道德支撑,也体会到了潜力无限的正能量。

是的,我们不能因个别案例的影响而心灰意冷,也不能低估社情民意而丧失美德自信,更不能各打各的小算盘而麻木不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凡人善举,好人好报”道德信念的缔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倡导,来传播,来参与!人民有信仰,社会才会有力量!

在邵东,在我们周围,经常活跃着践行帮扶美德、传播正能量的“凡人”,道德模范、火厂坪镇村民何汉智,见义勇为,于危难中显身手,火中救人;身边好人、灵官殿镇村官刘长庚,助人为乐,几十年如一日,捐资公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愁苦,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给孤寡者以欢笑,给弱小者以力量,给病患者以希望。他们的身影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善举如潮,爱心似海。去年六一儿童节,在百富广场举办的“心得乐”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慷慨解囊,帮扶100名特困学生。我攥着省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满头大汗地挤进了水泄不通的人流,在感受到人们浓浓爱意的同时,也捐献了自己的爱心。短短的几个小时,现场就捐得308万元。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情的迸发,这是正能量的喷涌!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但要毫不迟疑地扶起摔倒的老人,还要义无反顾地“扶起”一切需要帮扶的人。

扶起,是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升华!

扶起,是时代新风的延续和开拓!

扶起,是向上向善的希望和见证!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真、崇尚善、追求美吧,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社会正气,弘扬时代新风!

【篇二:找回失落的人性美】

喧纷的街头,簇拥的人群,川流不息的马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忙碌地奔跑,但人们的内心总有一种空虚,因为我们迷失了自己的人性美。

冷漠的人群,世事的悲哀。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了,有不少路人围观。可是,他们中竟无一人敢出手相助,就连一位好心女子欲要上前帮助时也被“好心”劝阻了。老人就这样离开了经济发达的世界,有谁能体味他渴望帮助的无奈,有谁能听见他临死前的悲叹!

现如今,那个民风淳朴、自然融洽的桃化源成为人民心中的画饼,黄发垂鬓、怡然自乐的场面只能出现在文字的想像中。世事凄凉,冷风带着了老人的心,飞向那和谐互助的天堂。我们经济发展了,可是社会也变得复杂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摔倒却因无人施救而死在路旁!

可怜的小女孩悦悦,她因在过马路时不慎被车撞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无一人救助,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再次从小女孩身上碾了过去。杂乱的人声,和着汽车的引擎声,可小女孩什么也听不到,只感觉血的滴落,随着血一滴滴地滴落,她的心也就慢慢地停止跳动,年仅三岁的她不甘地闭上眼。从此,社会的各个角落便有这样一种呼唤声,呼唤着我们去找回自己的人性美。

无奈的缘由,残酷的现实。曾经有一位出租车司机,遇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好心将老人送医院,可那位老人却一口咬定是他撞的,他因此被迫赔款医药费1000多元。这种事情的发生也便成了人们不敢救人的无奈缘由。现在救人之前,救人者首先也要被助者签字不赖自己方能施救。本来救人是一件光荣、值得称道的事,这样一来,即使救了,也感觉不到那种互助的人性美。

仍存的善心,社会的曙光。何必因为一次救了人却吃亏的事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性美?倘若我们都因此而麻木,那我们可能会像历史上秦灭六国的各诸侯国一样,因为互不救助而全被覆灭。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生集体,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社会那份和谐。这就是人性美,他们的举动激励着我们去发扬这种人性美。相比之下,一个连生命都能献给社会的人还怎会在乎救人后的后果如何呢?人是属于社会的,一个人只有融于社会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少了一份人性美,也就脱离了社会。

寻找失落的人性美,拒绝世事的冷漠,点一盏心灯期待温暖世人的心。

寻找失落的人性美,否定无奈的缘由,怀一腔热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篇三:人类离开计算机后还会思考吗?】

当今社会,要说人类最离不开什么,那便是计算机了,有了计算机,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工作甚至生活,都变成了一连串输入计算机的文字,符号,指令。不可否认,计算机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许多伟大的贡献,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开始愈加依赖于计算机,这就不由地让我们想发问:人类离开了计算机还会思考吗?

前些日子,我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摔倒于马路中间,过路行人无一上前搀扶,老人最终昏迷被交警送往医院。一位记者采访了当时正在过马路碰到此事的年轻男子,该男子说:“现在老人摔倒讹钱的那么多,哪里敢扶?”其实这便是他的计算机式思考了。网上有关老人假摔讹人的新闻层出不穷,遇到老人摔倒,第一反应便是网上的各种讹人新闻,不去搀扶。计算机上成文的字眼太过“深入人心”,仿佛成了铁定的事实,以致于人们都忘了自己去思考一下事情的真伪,而保持计算机式的思考,变得麻木,冷漠。

现如今,买东西买什么牌子用哪种产品更好?不用多说,计算机上一搜便是一大片,各类品牌各色产品,五花八门,全都一一为你罗列出来,可你有过自己独立思考这些吗?恐怕大多数人都习惯性地借助于计算机来挑选了吧,计算机中说哪个好,便好;说哪个差,便是差,人类已习惯于用“看”来分辨好坏,却忘了用行动和实践去辨别,这类的计算机式思考数不胜数。

当网上评论一个人长得美时,下面往往跟着一大片赞叹声,可这些美是由计算机来定义的啊!美丑难道不应该是人类自己感官的思考吗?千篇一律的美,岂不过于大众化吗?由此可见人类的计算机式思考已是根深蒂固,盲目跟风,单调大众化。计算机中定义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致于人类忘了独立思考分辨美丑,善恶,好坏,用一条条数据输入自己的大脑,统一的价值观,失去了自身的特点。

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话说的真的没错,毕竟人工智能型计算机也是由人类发明的,可人类的计算机式思考却是由人类自己养成的,人类应该早早就重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听之仍之,且不顾之啊!要说人类离开了计算机究竟还会不会思考,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吧!

【篇四:扶的是老人正的是人心】

春晚小品《扶不扶》,讲述了一个路人在遇到老人摔倒后,内心产生了那扶与不扶的一份纠结。而在现实中,许多国人也有那份纠结,而针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也反映了这一令人忧虑的社会现实。

诸多好心的“扶者”在扶人后反被讹的事例数不胜数,这种现象不仅给那些“扶者”内心带来创伤,亦为中华美德“助人为乐”蒙上一层阴纱。而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一现象?我的态度是勇于扶助,弘扬美德。

勇于扶助,弘扬美德。

处在生活压力下的国人,如今谈“扶”色变。其中有重要因素是好心扶助却被讹,打击了他们应对老人摔倒去扶助的积极性。而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即使在扶助人之前有一定的顾虑,但在认清情况的条件下还应积极扶助他人。这样的举措不仅使个人品格得以全新的升华,对于弘扬中华美德亦有不可估量的帮助。惟有每个人都勇于扶助他人,这种风气才会在周围扩散,“乐于助人”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在意者也才会真正表达感激,而不是讹人带来微薄的好处。

维护权益,明情缘理。

讹人者家属向扶助者索取“赔款”的现象早已“路人皆知”,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扶助者不善于维护自身权益,在扶助时未采取应有的维护措施,才让老人家属“有机可乘”。所以在帮助他人时应要有必要的维权措施,应对家属的“讹钱”应向他们明情缘理,向他们表述自己的心声。相信扶且者与被扶者之间会通过友好沟通而化解矛盾。如实与他沟通不顺,必要时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爱,但其也不能“倚老卖老”,以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伤害那些好心的人,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自身更好地为社会所关爱,反而会让那些原来好心的人失去帮助他人的热心。而作为年轻的我们,也要以一已之力维护老人的权益,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我还是想借小品《扶不扶》中的一句话:“人倒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倒了想扶也扶不起来!”就让我们怀揣“乐于助人”的热心,以真情的手挽起老人那瘦弱的臂膀,共同迈向充满美德的社会!

热门推荐
1一份特殊的礼物
2有趣的活动
3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什么样子
4生鸡蛋和熟鸡蛋
5这个夏天
6人生可以更加灿烂
7做香水花瓶
8妈妈,我想对你说
9论人类与计算机
10猪八戒办学续写
11我的新自行车
12大熊猫的自述
13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14和平中国我的梦
15有奥赛陪伴的日子
16彩云湖公园
17最美
18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19《活着》读后感
20一路芳菲尽是情
21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22难忘的故乡生活
23我的小侄子
24聆听
25竹海游记
26说茶
27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28游千山
29我爱家乡
30我要如何读懂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