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一样的美丽】
美丽,仿佛世界万物都想得到,每个人心中的了都是不一样的,在大自然中我受到了启发。
爆竹声把冬天送走,春天不约而至。在每个人的心中,春天都是万物复苏,嫩芽儿、树尖儿都从树枝上钻了出来,泉水在小鸟的音符里苏醒过来缓缓的流淌,配上叮咚响的旋律。我在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引来嗡嗡的蜜蜂,最爱的迎春花一丛丛一片片,嫩绿的枝芽衬托这淡淡的黄花,到处都是天伦的绝配……我看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
春天的和煦刚把凉爽迎来,夏天就来了。在每个人的心中,夏天都是烈日炎炎,雪糕、冰激凌进了冰箱,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间,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海水浴场。我在果园里看到了,绿油油的叶子都在吸收足够的阳光,青涩的果实不断膨胀……我看到了夏天茁壮成长的美丽。
秋风送爽,这是秋天里最多的语言,在每个人的心中,秋天都是硕果累累。可我们没有想到,能量是有限的,树叶把自己的的一份给了果实,让它将自己的能量默默地传续下去。我看到了牺牲的的美丽。
寒冬傲雪,悄悄的来了。生命又即将开始新的轮回!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你有些什么收获呢?我说“我收获了成长的力量!”没有了生机,你的心还活着……
美丽无处不在!
【篇二:读《弟子规》有感】
工作后,整天在生活与工作间疲于应对的我,鲜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书。家中书架上排列着的那众多大而厚的专业书籍和包装精美的文化类书籍,于是乎也成了摆设。只有在打扫卫生时才会猛然发现它们,还要感慨因它们的存在而秃添了许多打扫的烦恼。日子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悄悄地流淌,变化是从一本金色的小书开始的……
转眼间女儿已长有三岁,上了幼儿园。忽一日回家,传达老师的要求:家长陪同诵读经典。我在记忆的深处搜寻了好几遍,终于忆起似乎有这么一本书,好一会儿翻箱倒柜后,《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静静地躺在了我们的面前。从此,我们开始和这本小小的书结缘了。
我很好奇在众多的古典书籍中,老师为何选择这本做为孩子的启蒙读物。与女儿一起诵读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总叙中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总叙告诉我们做为一个人,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孝顺父母。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幼时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总会想象出在孟郊将要千里赶考前,深夜的油灯下,头发花白的孟母正凝神为儿子缝补着衣裳,一针又一针,把对儿子无限的爱都缝进了衣裳里。
长大后渐渐明白,我的母亲何尝不是“孟母”,深深地爱着她的儿。儿时的我是一个从不与母亲分离的小家雀儿,母亲走到哪儿,我都拉着她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影里。长大后,离母亲越来越远,开始是求学,而后是工作。离家越远,母亲的爱,感受越深。每次回家,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弄出一大桌子我爱吃的菜,席间再一次次的把菜夹到我的碗里,碗里的菜堆得似小山;母亲好像每次都积攒了说不完的话,聊聊亲戚们的生活,说说地里的庄稼……时间就这样温馨而美好的流逝,母亲就像幼时的我粘着她一样,一直守在我身边,看着我睡下,帮我拉一拉被子,蹑手蹑脚地灭了灯,带着满足的笑关上了门。
“养儿才知父母恩”,真是一点不假。从女儿呱呱坠地那刻起,我也荣升为人母,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每一夜每一次的哺乳,换尿片,洗澡,穿衣,直至修剪指甲……再到一粥一饭,一言一语,哪一样都得放在心上;到了小女儿降生,事情更是成倍的增加。每每累得抓狂的时候,总会想到:要干沉重的农活,要做无尽的家务的母亲,还成功的养育了我们三兄妹,那得多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母亲对我无微不的至关心,我如何能报答一二呀!
《弟子规》,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母爱,让我更加懂得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感恩《弟子规》,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方,找到了传续爱的妙法。和女儿一起诵读《弟子规》,我想在她小小的心灵,种下爱的种子:让她学会爱父母,爱家人,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我相信有一颗善良仁慈心的女儿,一定会孝顺父母,努力学习,有益于社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为爱而读,让爱传续,我们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