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谭千秋的作文

【篇一:感恩】

谈到老师,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俯身向下,双臂紧紧护着学生,用不死的灵魂托起了生命希望的谭千秋,还是正襟危坐、教书育人,将革命精神一直传播的李叔同。今天支教归来的石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令人深思的课。

石老师支教的地方在青海,那里的人很苦但又很知足,他们对待老师十分敬重。看看这时的我们:随性的嘻哈、窃窃的私语、不停的吵闹……石老师一气之下说:“看来你们连青海三年级的学生都不如!”一句话纷纷触动了我们的心:有同学大吼,冷哼道这简直是把我们贬低得一文不值。没错!是贬低了,但是不对吗?我们此时此刻的行为不正是对老师的辛勤付出不屑一顾吗?再回想前些日子,我们班的蔡老师外出比赛,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都欣喜若狂。蔡老师的暂时离别,让我们一下子觉得“轻松、愉悦”了许多。可是,伴随蔡老师离开的还有我们数学课本中的正确率,打开数学作业本,一个个红色叉叉纷纷跳起了“华尔兹”。看到这般景象,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毫无感觉,继续我行我素,甚至连错题反思都不想写不愿意写。难道我们这样的行为不是在贬低老师们的付出吗?我们还是那个六四班积极向上的群体吗?没了蔡老师的念叨,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努力学习呢?没了老师,我们谈何荣耀;没了老师,我们六四不过是个空架子。这一切,都太虚伪太不真实啦!

时光飞逝,转眼六年,我们脑海里只剩下支离破碎的回忆和不完整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用最后的一点点时间,学会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老师,也给我们自己留下一个美好、完整的记忆吧!

【篇二:我的梦想】

我有许多的梦想,有大的,有小的。

我的梦想呢,是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知道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吗?因为外婆的理想就是让我当一名老师,其实我自己也想当一名老师。在家的时候,我经常教我的小妹画图画、识字、数学……

我想当老师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最后的姿势》,里面讲的是谭千秋老师的故事。下午的时候,谭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感觉地在摇晃,谭老师说:“是地震,同学们快跑!”同学们都跑出去了,教室里还有四名学生和谭老师。谭老师把四个学生拉进了讲桌下面,他张开手臂像雄鹰的翅膀一样保护了四名学生,可是谭老师却被石板紧紧地压在了下面。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有很多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们,不怕危险,非常勇敢,所以听老师讲完这篇课文,我当老师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也要向谭老师那样不怕危险,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篇三:美在我身边】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外表的美终会随着时光的车轮渐渐暗淡,而心灵的美恰如茉莉一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经久不衰。无数的工作者日日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将自己的光和热汇聚成持久的美留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

教师,人人尊敬的职业,千千万万的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辛勤培育了一代代学生,他们向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将自己的知识耐心细致地灌输给他的学生们。瞧,夜深人静的校园,谁在灯下忙碌,那是敬爱的老师在忙着批改试卷。谁在电脑前不辞劳苦地做着课件,家里的衣服堆在一角却无人问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就像不知疲倦的春蚕,不停地工作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师就像照亮别人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却毫无知觉,因为他看到自己点亮的光明和希望。他们衣着朴素,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但正是这样不起眼的普通平凡的工作者,却教育出了千千万万的成功人士,真是“桃李满天下”呀!难忘2008年四川那一场灾难性的地震,难忘勇敢无私的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千钧一发之际,他张开双臂,护住了他心爱的学生,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家人和学生。他的美将会永远地留在人们心中,不会褪色。

农民伯伯,最朴实的人们。终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烈日炎炎之下,是农民伯伯在辛勤地劳作,“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谁能真正地体会到,鸡还没有叫响黎明的时候,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是农民伯伯的身影在农田里忙碌着,每天起早贪黑的生活,晒黑了他们朴实的脸庞,累弯了他们原本健实的腰身,他们不会要求什么,只知道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朴实的笑脸看起来那么温馨,那么慈祥,这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美吗?

如果你细心地观察,你会发现许多许多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在举手投足之间,美在善意的微笑之间,美在最美的心灵之间!

热门推荐
1我家的“不速之客”
2用微笑叙述属于自己的语言
3中国八大诗人
4给自己的一封信
5芳华观后感
6清明节扫墓
7愿与你同行
8八年级作文
9我家的多肉
10体育老师
11我的同学
12狐狸和乌鸦续编
13春节优秀作文
14我喜欢唐诗宋词
15钢笔的自述
16疫情宅家须惜时
17描写植物的作文
18课程表上的争吵
19友谊之花常开
20我进步了
21就这样慢慢长大
22制作桂花糖
23又到薰衣飘香时
24温情温哥华
25幽默的她
26幸福的味道
27一分钟的仰望
28《狐狸和乌鸦》故事新编
29记叙文作文
30一场大暴雨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