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武者的作文

【篇一:我打开的一扇门】

缓缓执笔勾勒,轻轻蹭去多余的累赘,不知不觉中我已悄然打开了速写的大门。

——题记

走进那扇大门,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还记得推开大门时的稚嫩,抓着笔就开始一场“惊天动地”的创作,虽然看不懂所绘天书的内容,却清楚的记住了握着笔时的喜悦。那是一种比自由自在的奔跑更为顺畅的舒适。

凝视,整体把握,敏锐的记忆比例,真实的感受动作频率,捕捉所有细微,微眯双目,如武者般小心谨慎,却不带有任何紧张严肃。那扇大门之后的世界教给我冷静与沉稳。

提笔,胸有成竹,迅速却不仓促的动笔,描绘轮廓,身段比例,没有刀光剑影的凌厉,却带着黑白交错的炫目。“沙沙”静静地听着笔下轻微的声音,看着纸上越来越多的线条,不仅微扬唇角,那是速写带给我的独特的享受。

轻描,缓慢有力,将五官、表情传神的展现,仔细的勾勒出无形的气质,轻轻地、缓缓地让笔与纸面接触,再不露痕迹的提起,细细雕琢着那扇门给我带来的那块名为“速写”的宝石

降腕,细细思索,拿起橡皮擦去不如意的地方,再用笔添上满意的线条,擦擦补补间,作品的尾声也随之来临。

停笔,抬头轻轻观察,低头仔细打量,轻吁一口气,捧起完成的作品,如看到刚出世的宝宝,露出发自心底的微笑,那扇门让我感受到充实与满足。

步入那扇大门,走进速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用线条来书写生活,用黑白来统领一切,感受到如品茶时轻嗅袅袅茶香的淡然,体会到如观海时大喊无数心愿的畅快。

笔走林云,用线条装点我的生活,我满心欢喜,只因为打开了那扇名为“速写”的大门。

【篇二:为“嘴”点赞】

文者认笔为傲,武者以刀剑为器。在我看来,嘴才是最厉害的。别的不说,单凭“吃”和“说”的功能,就能秒杀一大片。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话可以不说,但饭不可不吃。别看我瘦瘦小小的,实际上“肚量”大得很。饿的时候,凭这一张嘴,就能消除患难。

在家人眼中,我可是个吃不胖的吃货。无论酸甜苦辣咸,一律入腹,像只仓鼠似的。正餐吃完了,但我这嘴一刻也闲不住,拿起藏在屋里的零食又吃起来。连看电视也如此。记得有一次看电视,嘴又痒起来了。我东找找,西翻翻,愣是没探到可吃的零食。无奈之下,随手拿起一大包红枣,解我吃瘾。爸妈一回家,看见桌上那几十颗枣核,差点没气晕过去,怒斥了我一顿。我不慌不忙回了一句:“你们也不想想,一个人不吃不喝能活几天?”做人要对自己的嘴好一点。

这是吃的方面,是点赞的一面。

除了吃,我还有说的一面。“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是我的一个座右铭。我特别喜欢说话。说话技巧虽算不上巧舌如簧,比不了铁齿铜牙纪晓岚,但用油嘴滑舌来形容,是绝对不过分的。因此,我成为了一个健谈的话痨。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想亏待自己的嘴巴。在课堂上总有这么一幕:老师在讲台上顶着火气,在批评同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嘴关不上,老找他讲话惹的祸!

在和陌生人交际时,我也是自来熟。因此,我不缺熟人!一次在飞机场候机大厅,旁边有个小弟弟,正埋头打游戏。于是,我凑过去与他谈起了这个游戏。明明自己没玩过这游戏,可经我口中一出,竟成了大师。那个小男孩听得目瞪口呆,竟想拜我为师,一个劲地让我给他露一手。就这样,生人变熟人了。

看!凭这一点,我又得了一赞。

总结一下,就我这身材,再怎么吃也吃不成日本的相扑手,更不可能吃成姚明;可说么,只要多学习,多历练,多讲究,即使说不成周总理这样的外交家,说成郭德纲那是有可能的。

无论怎样,我只有以吃和说来解我这嘴瘾。所以,我必须为它点个赞!

【篇三: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

早在春秋时代老子就曾说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仍存在于很多地方,就像从悉尼到巴格达,这是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蜕变。那里四处是黑压压的枪口和恐怖分子狰狞的面孔。然而,在巴格达,恐怖分子邪恶的脸庞,加剧了我们对和平的向往。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可怕的战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20世纪50年代以来,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大的战争没有了,但是人类并没有得到安宁。一些相邻的国家为了不同的目的继续点燃战火,如1967年黎以战争、90年代海湾战争等。

我们都希望武者放下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篇四: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辛弃疾,一个武者,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年少时杀反贼,摛叛将,一腔报国热血,却不料,性直烈,久置闲,只得泪洒纸上。生活中的壮志难畴,化作点点词句,最终功绩寥寥,所作诗词流传于世。

悲壮?是的,但不止是。

有人说,他不受重用,是朝廷有眼无珠。可能吧。他带的一小支军队,战斗力再大,也势单力薄。显然,他需要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上书百封,作诗千首,生怕皇帝不知他的爱国之心。可换个角度,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宁,不是打回去。他以此番作为,正直,但并没有最高成效。既在朝中,不仅要为国拼杀,也要通世故人情,想法让皇帝认同自己的想法,要取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影响他想法的机会。试想,如果他用了政治家般的手段,又会怎样?

还有人说了,这种做法正是辛弃疾之所以为辛弃疾的所在。并不见得,辛弃疾人格所在,是爱国的魂,不是性情(这只是表现形式)。只要他仍心忧国家,他就是他。为了报国这个志向,他既便无法如前文所说一样,也应该收敛一些,得到更多领兵的机会,同时谨慎为官,使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不再动摇。

于是有人又说,他的热烈的报国之心是无法抑制的。他的做法,应落到报国上,而不是抑制情感上。目标是收回失地,结果若是收复成功,那中途的辛酸也终会为爱国之人所容。毕竟能达到的话,表达方式的改变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辛弃疾,历史长河上如此耀眼的星。如果能稍做改变,也许他在世时,能少几分忧愁,历史上会多一位能臣。至于文坛上那位身披战甲却远离沙场,只能寄情于词话中的诗人会怎样,也就不得而知了。

终究,历史无法改写,辛弃疾的血泪成为了后人们对他的悲情赞歌。可这歌声,他听不见了,只能在无奈于慨叹中了完一生。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所谓爱国,也能明白让人生无悔的一种选择。

热门推荐
1梅子黄了
2观察天气日记
3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4十年后的自己
5心灵家园
6国宝大熊猫
7观《地道战》有感
8优秀作文
9家乡的作文
10一个孤独的男孩
11学溜冰
12我的弟弟
13中学生的悲哀
14成长
15同桌,我想对你说
16快乐的体育课
17种子发芽了
18与作业一起走过的日子
19难忘温情
20校园变美了
21礼物
22一位认真的小女孩
23美就在身边
24成长的过程
25星期天的孩子
26美丽的非洲
27心若在,梦就在
28夕阳下的外婆
29可爱的小狗
30写雪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