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庭风波】
在家里,最无法避免的就是“家庭中的风波”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一家人从深圳开车回天门。在快上高速公路的路上,“吵架”这个小魔鬼来到了我们的车上。
“我叫你帮我邮寄的那份文件寄出去了吗?”正在开车的爸爸问妈妈。“还没有寄呢!”妈妈小声地说。
爸爸一下子生气起来,手往方向盘上使劲一拍,眉头紧皱,大喊道:“我在酒店的时候就让你寄出去,你拖到了现在还没有寄出去!”妈妈也激动了起来,生气地对爸爸说:“我来深圳本来是和我朋友玩的,你的事情为什么要我来办呢?”
爸爸脸都气红了,更生气地说:“你是不是只知道玩呀……”还没等爸爸说完,妈妈就大声叫道:“放我下车!”可爸爸竟然说:“你跳呀,你有胆就跳呀!”
我的姆妈看不过去了,她轻轻拍着坐在副驾驶上妈妈的肩膀,温和地说:“好了好了,不吵不吵,文件回家了都可以再寄。”妈妈也不听劝,冲动地把车门打开,只见她双腿并拢,用力一跳,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还滚了两下。这一下,把爸爸吓到了,他立刻刹车,打开车门向妈妈跑去。我也马上下车奔向妈妈,只见她两条手臂擦下了一层皮,衣服也破了好大一块,腿也伤了。爸爸正要把妈妈抱上车,妈妈却还在生气,把爸爸向旁边一直推。最后在姆妈的劝说下,终于回到了车上,爸爸也急忙去药店买了消毒棉签和创口贴帮妈妈护理了伤口,就这样妈妈原谅了爸爸。
因为这一次家庭风波,让爸爸和妈妈更加理解对方,也更加珍惜彼此了!
【篇二:家乡的风俗】
舞板凳龙
每年的元宵节,我的家乡都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龙。那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热闹非凡!
天黑了,祠堂的活动场上锣鼓声响起,舞龙仪式即将开始。他们有的敲小鼓,有的打铜锣,还有的打铜镲,咚咚咚……当当当……
我好奇地凑前去,定睛观察。原来盘踞的龙身还没拼好,由一条条板凳拼组而成,每条板凳上各安装着一个灯笼,这就是我们村的特色“板凳龙”。每家每户分管一小节龙身,由家里的青壮年负责扛举板凳龙在全村穿行,以此庆贺丰年。
突然,响起一阵阵高昂的喝彩声,巨大的板凳龙出发了。村长高声喝彩:“祝愿全村风调雨顺!祝愿全村五谷丰登!祝愿全村人民平安顺利!”在村长带领下,大伙都齐声应和。金碧辉煌的灯饰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紧跟在板凳龙尾巴的小伙伴们拼劲地敲锣打鼓,我也使劲把铜锣敲得砰砰响。有个姆妈认出了我,拉着奶奶的手,笑眯眯地说:“阿命,长这么高了!明年也可以去舞龙了!”姆妈的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奶奶抚着她的手说:“是啊,一晃眼我们都老了。以前元宵节只能摆几把花生招待亲戚。现在大家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甜点,多丰盛呀!日子真的越来越好啦!”
板凳龙在村落里时而蜿蜒迂回,时而急速前行,火红的灯光把板凳龙渲染得十分威猛。五彩的龙头在青壮年的肩膀上晃动,花花绿绿的龙鳞闪闪发光,铜铃般的眼睛射出两道金光,犹如一条神圣的金龙。在村民们激昂的喝彩声中,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欢乐的海洋里。
咚咚锵,咚咚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散发出无尽的喜悦。五光十色的烟花把夜空装扮得鲜丽炫目,金灿灿的板凳龙好像在祝福家乡越来越美好。
【篇三:蜻蜓难解少年愁】
潇潇暮雨,你在何处?
月光照进窗里,洒在书桌上,却还能听见阿婆“皮擦,皮擦”的编竹子声音。这个时候啊,就一定是夏天来了。邻家的胖小伙儿,又或是石头垒起围墙人家的小姑娘们,就着夏风的燥意,在姆妈低头拾捡剥落的笋壳子时,猫着腰闪出了家门……
逃家的原因不等:或是结伙跳那地上画的歪歪扭扭的房子,又或者是小姑娘们冒着挨揍风险拿着一条自家做腰带的皮筋来一棵树下跳,还有些拢了五颗糖果大小的石子手指灵活地“拣石子”……总不过都是些小游戏罢了,而合得来的伙伴却令这一些颇令人怀念。
她大概也是前几年刚搬进来的吧,我们两家离得很是近,夏天,绿荫河下淌水捉虾、小塘附近的苜蓿荼蘼成海、等夏更深了,我们一起扒下枇杷树上的蝉蜕……一件件趣事儿尽在炙热的夏天,小女孩间也能很快熟络。
天渐渐暗了,那些门口的小伙伴儿也被姆妈逮了个正着。夏天里的傍晚,显得格外热闹。“喂,喂喂。你快出来!”是隔壁那搬进来的小姑娘又趴在我家窗子前,她又来偷偷找我去后院竹林子里玩了。我做了个OK的手势,很快便穿好了鞋,脚半蹲着,身子俯下去,走着贼似的步伐,跟个夜猫子似的,轻手轻脚地往门走去,然后再回头瞟两眼,慢慢地抽出门锁,赶紧溜了出去。还好每次都没被阿婆发现,被发现了现成的理由可不好找。
夏天的火热里夹杂着一丝惬意,揉和在空气中,弥漫,扩散。牵引着我,牵引着我们来到了这片被隐约月光映得沉翠的竹林,这大概也是我们村儿一群孩子们的秘密基地吧,无论开心,不开心,都会同几个小伙伴来这儿走走。
我们赶快跑到了后林子里,走上那几节原先小伙伴们搭的石头台阶,不过现在都被踩实,成了条真正的石头路。林中的竹很繁茂,向上望去,这一堆又一簇,好似天然帐篷,我和她就着微弱的月光,搬了块小石头做凳,双腿蜷缩着,手里摘了好几根芦苇树旁的狗尾巴草,拿在手上,不停揉搓着,卷动着,她手上的就成了只草蜻蜓,而我扯坏了叶子,扭断了叶茎,扔在一旁的草丛里,干脆专心做个观众好了。如今我屋里床边的竹盒里,还有一只早已干枯的她的杰作。
沙沙几声,飘来了雨丝,打在叶子上,绿叶相互磨搓着,发出簌簌的声响。头顶着天然的帐篷,也经不住雨越下越大,想想该回家去了。可巧,回去路上信手摘了两片大叶子,顶在头上,当是一把油纸伞,其实是挡不了什么雨的。哗啦啦,咯咯咯,笑声揉在雨声里。
这雨来得快,去得也急。只是这泥土路旁遍布着几个凹进去的水洼,一不小心,就中了招。幸好穿的是凉鞋,我和她每人踩一个,直把水洼里的水踩得溢出开去,现在想来真是无聊的“疯癫”之举了。
时间啊,过得也真是快啊!我们终于成了瞻前顾后的大人模样,那些不管不顾的童年往事现在想起来,还会不自觉地傻笑,我们是多久没有见面了呢,往日的朋友?
眼前,檐下,暮雨依旧,如断水流。
可惜——
回忆已旧,蜻蜓难解少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