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烧造的作文

【篇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建阳区四面环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中部,建溪上游,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省邑之一。我的家乡还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等别名著称于福建省。

建阳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有”嘉禾之乡“的美称。我的家乡还有许我的特产呢?如:桔柚,白茶,杨梅,扁肉,五香卷,锥栗,白莲……。其中,我最喜欢扁肉了熟透的扁肉那身雪白的外皮光滑透亮,淡粉色的肉馅部份鼓劲胀,圆滚,不仅像一个个戴着白帽子的小娃娃脸,又犹如漂浮的水母,晶莹剔透;入口后外皮自然溶化,肉馅弹性十足,味道鲜嫩,香甜,滑溜,让人吃完一个,再想吃一个,吃完一碗,再想吃一碗。这么好吃的扁肉,大家千万别错过,快来尝尝吧!

我的家乡除了有许多可口的特产,还有很多的名人和景点,诗人朱熹和宋慈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各种各样的景点中,最著名的要数朱熹墓和建窑遗址。朱熹墓是朱熹生前所选,左前侧是鲤鱼岗,右前方是唐石山;前临虎山雄踞,背靠九龙岗,人称:风飘罗带"。建窑遗址位于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呢?建窑烧造的黑釉瓷盖一度是贡品,受到宫廷的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然,类似这样的著名景点,还有很多如:考亭村,北山太保庙,多宝塔,白塔山公园……

听了我的介绍,你动心了吗?快来我的家乡做客吧!

【篇二:我是婺州窑博物馆小小解说员】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令人难忘的夏令营已经过去三天了,夏令营内的活动丰富多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婺州窑博物馆。

今天我就客串一下婺州窑的解说员,带你们走进婺州窑的过去和现在。

婺州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因种种原因,让婺州窑堙没在历史的重重雾漫之中。婺州窑在六朝期间就已经发展成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青瓷窑系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国陶瓷史上,出现过千万个窑场。一般窑场的烧造历史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千年的寥寥无几,而连续烧造3000年的窑,唯有婺州窑!叶赏中先生这样说道。但很可惜,由于瓷土资源、燃料供应、运输条件、产品质量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婺州窑在元末明初时就走向衰落。2007年,“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新华,1955年5月出生在浙江金华。1973年,拜徐朝兴为师;2014年,又拜关宝宗为师;197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04年创建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设计创作当代婺州窑作品获得国家级金奖18个,省级金奖14个。陈新华一生的头衔众多——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最令他在意的一个头衔,却是“婺州窑非遗传承人”。

陈新华曾发过誓:“婺瓷不兴,不复留发”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处处寻觅烧制婺州窑的奥妙。功夫不负有心人,失传千年的婺州窑火竟在陈新华手里重新点燃,并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婺州窑讲到这,我不免有些感慨:婺州窑早在唐代,茶圣陆羽便在《茶经》中写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深谙茶道的他,把婺州窑放在了天下第三的位置。可后来竟然失传了,让婺州窑堙没在历史烟尘中整整两千年,实在可惜。先人留下的宝贝,可不能丢啊!

现在我一闭眼,脑海中浮现的竟是婺州窑博物馆的一景一色。那里没有拥挤的人群,远离城市的喧嚣,青砖红瓦,简朴却不失大方,陋小却又让人遐想。那里的瓷器或精美、或残缺,都一一摆放在瓷盘上,这些都是勤劳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在那里,婺州窑获得新的生长,新的轮回……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们最亲爱的女儿:张小乐

2017年7月3日

【篇三:参观三峡博物馆】

瓷器,是中国的国粹,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中国文物宝藏中光辉璀璨的一族。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瓷器,上至商周下到民国,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瓷器史。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瓷器烧造技术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

最早的原始瓷器型以尊、壶、盂、豆、罐、鼎、杯、簋等盛器为主。这种瓷器与汉代以后的成熟瓷器相比较为落后,因此被称为早期瓷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开始遍布全球各地,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逐渐替代了竹器、漆器、金属器,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釉色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湖南的长沙窑,画面内容丰富、立体感强,以诗文作为装饰是其一大特征。长沙窑是我国早期外销瓷的佼佼者,唐代时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让“中国制造”早在1200年前就走向世界。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国家宝藏》里面介绍长沙窑的那一句“长沙窑,大唐造!”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兴盛时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都在这个时期形成。

到了明代,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德化窑的白瓷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釉面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被称为“猪油白”。我看到展柜中一尊明代瓷观音像,神色庄重,表情安详,面含慈悲,衣服纹理流畅自然,完美展现了瓷雕的质地美和雕塑美。这尊观音是与毕加索齐名的世界级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宗教瓷塑第一人”的何朝宗所制,也是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制瓷大师们工艺精湛、精益求精,继承了明代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并融合多种工艺,瓷器烧造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家宝藏》第一集就介绍了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有“瓷母”的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

关于瓷器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景德镇在唐代的时候叫作昌南镇,于是瓷器的产地“昌南”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外国人发音不准,昌南昌南,读着读着就变成了“Chian”。时至今日,这个单词首字母C大写代表“中国”,小写则是“瓷器”之意。

瓷器,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汇集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展览的结尾部分展示了一组青花滕王阁图大花瓶,器身用青釉描绘了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有章江门、城郭、山水、市集。如今这些景象已不复存在,是瓷器把流淌的岁月凝固,让历史清晰可见,这正是瓷器的魅力所在。它跨越千年,把中华文脉娓娓道来,让我们知来处,晓去处。

热门推荐
1站直了做人
2校园里的秋天
3你是我的眼
4读《沈约读书》有感
5静的魅力
6珍惜生命
7快乐的端午节
8与书相伴
9路在何方
10饱经风霜的老屋100字
11厨房交响曲
12我喜欢小学里的时光
13渴望指尖的温度
14发现生态建湖的美
15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16展开想象的翅膀
17游戏时光
18艰苦的另一面
19我家的小金鱼
20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作文
21家乡的小河
22读《秋叶》有感
23乡村生活
24四祭
25阅读,我的最爱
26我是女孩,所以我快乐
27彩虹总在风雨后
28文竹
29童年趣事
30小树林里面的偶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