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时代】
如今的社会,其实就是“共享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天我们都能看见不少共享单车停在路边,在新闻里也会看见北京生产出的“共享汽车”,还有共享洗车店。在长宁的一个学校,它旁边我常能看见某人在“共享书店”中逗留……
然而,这些“共享”,都是虚有的,这“共享时代”无非就是一个代名词——这应该是个“自助社会”。
所谓的共享洗车店,只是一个让人们自己付钱,自己洗车的自助设施;所谓共享书店,就是个小小的店面,一个小小的无人看管的店面,里面的书本让人自己借,自己还;而那些“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无非就是一些自助租车的东西而已!
但是,这些“共享”的事物越来越多,这些“共享”资源与我们每个人产生了密切关联,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
这几年,我有时会听见几个班里的好哥们在一起聊天。我会听见他们这么说:
“哎,我们几个放学后一起走回去吧,到我家写作业去!”甲说。
“不行吧,你家又不是很近,你想让我们走累死啊!”乙说。乙显得有些烦恼,“我们要么去丙家吧,丙家近!”
但丙连忙摇头:“不行不行,我家太小了,那……我们骑着共享单车去乙吧!”
接着,就是甲和乙的同意声。天哪,连未成年人都会想到共享单车啦!真没想到,时代变化得真快!
但是,几个礼拜后,老师说,某校有一位小学生骑共享单车上路,被一辆大货车撞死……唉,这“共享”时代的好处不少,但,这坏处也够多的呀!
这“共享”时代,虽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给一些未成年人带来危险,这让我们怎么办?支持发展新时代?还是不支持?这仍是个现代人的迷……
【篇二:走路与问路】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则不然,在走路时,不能只盯着脚下的小石子,也要学会在行路过程中询问对此熟悉的人,讨教经验,为未知的道路指明方向。
当还是行外人时,就要寻找将你指引向行内的导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有两个人要找一个叫天堂的地方,甲说应该问问具体在哪在走。乙说问路太费时间有问路的时间我都能跑2里路了。甲还想劝他,他已经没时间听了,转身就跑。甲没办法就只能自己去问路了。过了几十年,乙从外国给甲打了个电话问他说你找到天堂的路了吗?甲回答说我问清路几分钟就到了。你呢?乙说几十年我也没找到。看来还是你说的对,走路前应该先问清楚路然后再走。
这是个寓言故事,有人说哪有乙这么糊涂的人?不问清楚路就走,当人可能没有这么糊涂的人。但人生路呢?不也这样?有几个人想家那样问清楚再走。辛辛苦苦忙碌一生,如果从事对众生有害的职业,哪么他越努力就离天堂越远。路不问清楚就走,走错了还能往回走,但人生只有一次有些路走错了就很难走回来了。
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具朝气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自大和无知而走错路。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讲的主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精神,要听从他人的指导。如果青少年目无法纪,贪图享乐,在老师家人的善意规劝下,能够及时改正,那才叫智慧,因为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朱明瑛原是舞蹈演员,成绩平平,却有一副好嗓子。她接受团长王昆的建议,改学唱歌,终于成为了响誉中外的歌唱家。倘若她只顾走自己路,恐怕是难以成为优秀舞蹈家的,而歌坛上也就没有今日耀眼的朱明瑛了。
总体来说,应该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和“常问路”结合起来,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的坚定念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简言之,既走路,也问路,才能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