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顾家巷的作文

【篇一:外公的幸福生活】

走到阳台,靠上摇椅,泡上一壶茶,呷上一口,看着窗外小区的美景,外公很享受的说:“回想以前住小矮房的日子,哪里能想到现在会住得这么舒服。”“一间屋子一张床,一家三口挤一间房”,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

外公一生住过三个房子,顾家巷的平房,灶东东巷的两层小楼,还有现在的大三居。这三个房子见证了外公的一生,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有幸的是老房子在经历了三期城改和多次拆迁仍然保留在那。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承载力外公儿时和青年时的记忆。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寻找了这段记忆。

走过丁公桥口就到了顾家巷,在这里依稀能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东台城民居的影子。青石板路只有两米左右宽,青砖小瓦房诉说着时代的印记,这仿佛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又仿佛是刻意保护的历史。外公的老房子就隐藏在这片不算古老的民居里。房子不大只有三四十平,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其实也算不上客厅,因为除了睡觉,其他的做饭,吃饭,会客都在这里)。打开锈蚀的门锁,弓着腰走进房屋,抬头还能看到一张破旧的毛主席画像,屋子的边角上只有一张破旧的小“四仙桌”和几张破旧的小矮凳,这就是房间里的所有家具。房子的窗户也很小,每个窗户上只有四块小小的玻璃,如果关上大门就感觉特别的昏暗。墙壁已经斑斑驳驳,房门也已经损坏。所有的一切仿佛诉说着年代的久远。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外公年轻时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忙碌的情景,依稀听到对家说的话、闻到邻家饭菜的香味。

灶东东巷的小楼是上世纪80年代,在妈妈4岁时外公建的。房子不大,虽然只有90多平,这也算实现了当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了。外公告诉我,搬进新家的时候别他们特别兴奋,一家人还特意备了大鱼大肉、鞭炮蜡烛好好庆祝了一番。这里是妈妈长大的地方,所以看到这个两层小楼我也感觉特别亲切,在这里我好像看到了妈妈小时候在门口戏耍的场景。

现在,一家人住在商品房里,宽敞明亮,家电齐全,网络发达,外公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用上了智能手机,每天在家也会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没事的时候还会和远在异乡的老战友视频聊个天。连看电视也喜欢看网络电视了。用外公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物质越来越丰富了,房子越住越大了,眼界也越来越宽了……老房子也很少去了,只是留在记忆中。这不,外公又戴上老花镜,伴着茶香,吹着空调,坐在阳台的躺椅上享受起了他的智能生活。

回看外公当年的栖身之所,也只能遮风挡雨罢了。如今新台城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更多的家庭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居。而我也对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充满了憧憬和想象。

热门推荐
1小学科幻故事
2种糖记
3故乡的河
4捉蝗虫记
5我的高考梦
6描写小商贩的作文
7回忆小时候
8蝉和乌鸦
9我爱美丽的树叶
10书籍退化的思考
11秋天的树叶
12学骑自行车
13夺走幸福的尖刀
14六年级新学期作文
15美丽的荷花
16善待生命
17从此我不再懦弱
18有一种风景叫文明
19变忙碌的妈妈
20妈妈,您辛苦了
21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
22我的母亲
23我是一朵雪花
24一堂难忘的课
25一段不同的旅行
26我会变
27妈妈的爱
28课间抢书
29红色的青春
30我读书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