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习以为常的作文

【篇一:遗失的温情】

乍然而得的温暖总能回荡在心房,习以为常的温情却被遗失在角落。

至今,我才偶然间在落满灰尘的角落里拾得那份遗失的温情。

家庭使然,照顾我日常生活的繁琐小事,一直由奶奶操劳,这样十年如一日的相处,让我对这份感情渐趋平淡,甚至忽视,这样的习以为常总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付出,我曾写过许多亲人间的温情,那样微小却也能被我捕捉得到,而细来想,我从未落笔写过一直在我身边守护的她,对于她的亏欠,我从未说得清。

年龄渐而增长,有了自己的认识,或是隔着时代的沟壑,或是她的性格与我一样的直,在她的面前,我总耐不住性子,总压不住脾气,明明想好好与她沟通,却将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与她之间像是有层无形的隔膜将彼此的心拒之千里。

脑海里浮现她那皱容满面的脸庞和过去的种种。

“奶奶她一个人真的很累了吧,她这一生真的很累吧…是吧…”

耳顺之年的她,本该安度余下的时光,可她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像个随时会散架的陀螺,被生活不停的抽打而奔波不歇,细而想来她这一生,老公没能如愿给予她足够的爱护和该承担的家庭负重,儿子没能给与她所期盼的后半生,甚至连陪伴也无法满足于她。她的辛劳,她的艰苦,她的泪水,她的苦楚,只能默默往肚子里填充,生活降临于她的不是有朝一日期盼的希冀和未来,而是无底的黑暗。以前的时候,还未经历人生挫折之时,从未能理解她半分苦衷,现在才开始浅尝辄止的了解她的世界,她在没有希望的日子里坚强的度过了每个荒唐的一天,她的心理承载了太多压力,生怕哪天再没力气撑住她这摇摇欲坠的心了。我时常会觉得日子难熬,时常会被挫折击败,时常在泪水中挣扎而止步不前,如今再想想身边的她,却已觉得自己再没有什么借口走不过明天再没有什么理由扛不过这与她相比微不足道的坎,我现在的人生路上的小小磕绊与她面临的这些相比,仿若尘埃与风暴般微小。

耳畔萦绕她的话语:“奶奶现在就盼着你们能考上好大学,有自己的好的生活。”

盼着,盼着,她在盼着日子,又何尝不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寻求最后一丝慰藉?

那天她来学校看我,她总是会比约定时间早到半个钟头,从未让我等过她,这次依旧不例外。以往,她来看我,我都只像是走个过场,匆匆,没留下印记的收下东西,再分别。而那天却不同于往常,校门口拥满了人群,家长与学生只能隔着栅栏交流,她站在茫茫人群中最醒目的位置,还没等我的视线寻找她时,她便已脱口出我的名字。我来到栏杆前,将手伸进狭小的缝隙里呼应她。没了以往那般无阻隔的接触,反倒觉得现在讲的话,做的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格外入心,格外值得珍存。我伸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像是难得的温暖,已记不清当时说了些什么,只是看着他在我面前渐而红了眼眶,湿了眼角,仿若这时,我看着她,她的身影是那样的矮小像受了委屈的小姑娘,微微低着头,不知所措。我的心忽而触的一下生疼,眼前的她是这样脆弱,我极少见他哭泣,倘若不是生活所困,她不会轻易流泪,而这次她像是卸下了所有自我保护的盔甲,我的声音变得哽咽,我不敢直视她的面庞,害怕泪水夺眶而涌出,心里泛着酸。喃喃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的,还有一年,再等一年就都会好的。”

都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

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句,像是给予她的一丝光芒,忽而照亮了她的日子。

在那灰尘扑扑的角落里,我找寻到了遗失的温情,将它一点点存于心间,是关于奶奶的那曾习以为常的温情。

【篇二:习以为常作文】

【篇一:习以为常作文】

一二月份的风呼啸着,在街头巷口肆虐。人们只是裹紧了衣服,耸了耸肩,并不予理会。

若到是天气寒冷,倒也好。不论天怎样冷也冷不过北方,那里冰雪满天、四处都是面目可憎的冰碴。可若是人心冷漠,倒也真是没法子了。在这个不怎么冷的北方,城管追得小贩鸡飞蛋打;孩子在街边被车碾过,路人熟视无睹;当“雾霭沉沉楚天阔”时,我们也只是庆幸自己戴上了口罩,对耳边的咳嗽置若罔闻。我们对之已经习以为常。

我不知道城管是怎么想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劳动人民,都是广大百姓,各自退一步不行吗?弄得像武林中人一样,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搞了半天,只拉了个两败俱伤。我们呢?只是在一旁谩骂着,嘲讽着,索性买了盘瓜子,嗑了起来。我们早就习以为常啦。

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躺在了路边,那不是小悦悦吗。她的额头鲜血直流,在地上无力地挣扎叫喊。此时,路人从他的身旁走过,一个,两个。那十八个人简直就是少林十八铜人,早已铸就了铁石心肠,超凡脱俗,对世事置之不理。何必呢?何必大惊小怪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就这么习以为常,无动于衷吗?不懂得改变的强盛一时雅典,最终沦为了二级城市;不知道反抗的谦和的犹太人,在他们前方等待着的,是集中营与屠杀”;喝酒纵欢的李煜,对着破败的祖国河山,只是把栏杆拍遍,在层楼上呻吟喟叹,终究惨死。

时代总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令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落了什么?我们难道要习惯这种重物质轻思想的情况,对之习以为常。

我什么也不知道。望着下着雨的湖面。湖面泛起点点涟漪,并没有回答我。

我走着走着。到了一家面包店。里面的面包令人垂涎欲滴,那飘出的幽香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拉着我。但,我看到一个乞丐痴痴地望着那玻璃橱窗。此时,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揪了一下,快步的走了。

因为,这个玻璃橱窗里,折射出来的是这个城市冷漠的质地。

【篇二:习以为常作文】

最深刻的温情,莫过于习以为常,而你成了她的影子。

总爱在炎炎夏日催着外婆给我做绿豆汤,看着锅里的绿豆心花怒放,膨胀的内心撑开表皮,浓稠的汤,翡翠绿的汁,宛若碧玉,如山水画的图案浮上水面,令人垂涎三尺。

热气袅袅上升,我直勾勾的盯着大锅里的翠璧,外婆微微扬起嘴角,继而吹开弥漫着豆香雾气,我总是想早些品尝这新绿的美味,外婆经不起撒娇,便从锅里舀一小勺给我,继而又用锅盖将我得寸进尺的馋意赶走。

后院有一口井,不知道它已存在多少年,但见井绳黝黑而古老。井水清亮透明,阳光照进去,井中荡漾晶莹的光斑,朝下望,人脸上晃动水的波纹,与漂浮在井水中盛绿豆汤的木盆一起晃动,漾着外婆眼角的岁月,荡着我儿时的童真。站在井边,一阵阵凉意直钻襟袖。外婆用粗糙的手搭着我的肩,暖流直入我心。

有外婆陪伴的日子里,阳光总是带着温柔的暖意。外婆总是用那把精致小巧的的木梳为我细心梳头。透过古老的镜子,我看见木梳从发丝的一端滑过,一点一点地,最后从发梢上滑落。“梳理头发需要耐心。不要烦躁,不要心急,一缕缕地梳,头发就会顺畅,生活也会顺畅。”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知道外婆总会把我那齐肩的头发整理地顺直柔滑。放到鼻下轻吸一口气,有檀香木淡雅的香味,有阳光温暖的香味。于是我记住了它,记住了这只属于外婆的味道。

多少次,是外婆用微笑指引我拨开黑暗的阴霾;多少次,是外婆用爱让最温暖的阳光射入我寒冷的心。粗糙的木梳仿佛外婆沧桑的手,安详而温暖。

我捧起这把木梳,回想起外婆的点点滴滴,顿时明白了外婆当年的话。生活中,总有坎坷与起伏,人生的路总是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面对压力,面对挑战,我应当用一颗平常心去解开心中的结,一点一点,如你为我梳头那样,它总会柳暗花明。阳光透过木窗洒进房间,暖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相信总有一天日子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这习以为常的温情来浇灌。

【篇三:习以为常作文】

湿润的空气带有青苔味,天空泛着瓦蓝,路的尽头蔓延成一团墨点。

一年前的你每天重复地走在这条路上。在这条路上,你知道从家出发到那座小石桥再走到那个中学门口,用什么样的速度,需要走几分钟。有一天,你看到小道旁的树枝垂下来绛红色的花朵,一簇簇紧紧地团在一起,你觉得它们很美丽。于是那些天里,枯燥的行程仿佛因为有了那些花朵而开始让人期待起来。生活让人沉浸在河流里,暗礁和河底汹涌的暗恋让人疲惫不堪。突然有一天,你看到一尾尾金鱼从你身旁悠然而过,你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鲜活。

总是会因为一件很微小的事亦或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滋生出很多很多的情绪。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生活所有的馈赠,把自己置身于黑暗中无法抗拒的孤独里。很多细小的幸福其实都埋藏在生活中,被杂七杂八的事物隐藏得很深,但是,只要我们轻轻地擦掉灰尘,幸福便会露出端倪。

走出去看看吧。沐浴着氤氲的夜色,踏离着匍匐在脚下的暗影,左手边茫茫人海以及右手边穿梭不息的车流和风,都在为这一刻最为真实的幸福停留。喏,往前几步。一个年轻的母亲,在方砖路上教一个咿咿呀呀的孩童走路,她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张开臂膀,等着孩子蹒跚地走过来。音乐声响起了,老头老太太在小广场上跳舞。晚风轻拂,树影摇曳,享受凌乱的舞步中最真实的自己。你早就习以为常了吧,我心中却盛开出密密匝匝的小幸福。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时间被分为一个又一个周天,周一到周三,周四到周五,还有周末。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一根根用完的笔芯提醒着我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仓促地重复着,我想,仓促的源头大概是时光短暂吧?世界从未施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昨天的二十四点叠加了今天的零点,今天利用每分每秒为命运展开了新的旅程。

多一些感知幸福的能力,把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的幸福掰开了,揉碎了,就算和着白开水饮下,也是良药一剂。

【篇四:习以为常作文】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民若生于中,习常为常。”这两句话出自《逸国书·常训》。正所谓习以为常,也就是常常如此,就当作理应如此的事了。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大企业家在社会上寻找一位老人。当得知老人在浙江省的一个小山村时,企业家不远千里,乘飞机赶往小村庄,送给老人一百万元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早在三十几年前,这位企业家家里十分贫穷,年少便缀学外出打工,后来碰到好心人,这位好心人给了他五十块钱,供他上学和伙食。当时还是孩子的企业家刻苦学习,发奋读书,毕业后闯出了一番事业,这次寻找好心人是来报恩的。当记者采访那位老人,问他当时他自己生活也不好,为什么捐钱给男孩时,老人笑着说他习以为常了,那时他已经资助过不少孩子上学,企业家不知道是第几个了。企业家拉着老人的手千谢万谢,一定要送给老人一百万元钱让老人安享晚年,说自己能有今天,全亏老人的资助。

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习以为常,成就美妙人生。

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满腹经纶,出口成诗。人们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纸上写几下,而后就把纸条塞入口袋。有人发现这口袋中全是一联、半联的诗句,便好奇地问他:“梅先生,您都出口成诗了,为什么还做这么麻烦的事?”梅大诗人笑着说:“习以为常了。”

习以为常,留下一段佳话成就一代诗豪。

正如西方一位哲学家所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个学期初刚来十六班时,我便被陈老师为我们定下的班规吓了一大跳,这怎么可能嘛?!这样一来,岂不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自由的时间了吗?一回到寝室,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原先就在十六班的同学他们上学期的感受。他们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习以为常”,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有趣,还对我说慢慢会习惯的。唉,第一个星期我真有些不适应,不过,渐渐地,也就习惯了。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十六班的学习成绩都那么好,原来十六班的同学每天都那么刻苦,比其他班级的同学多学了一个小时。大家不仅没觉得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享受。班会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演讲,刚开始我老想躲避,但次数多了,也习以为常了,我也能自如地发挥了。

这就是习以为常的魅力,它能让你在不断重复好习惯中,渐渐适应渐渐成长,从而习惯于此,并享受于此。

【篇五:习以为常作文】

从寝室出去,一路的空气都浸了春季的芳香。同行的同学捧着厚重的历史书,一面看着手表,一面拽着我匆匆地往教学楼走,就连嘴中,也不时地抱怨着化学题目的刁钻。我们过着简单而又忙碌的三点一线生活,早晨匆忙洗漱,中午狼吞虎咽,晚间步履匆匆,这样的生活节奏深深地刻进了每一个瑞中学生的习惯中。

这般忙碌,许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直到一次晚自习下课,为了等身后还在整理书包的同学,我踩在松松软软的青草地上,偶然抬头,却瞬间为天空痴迷。整片天空,如同被泼满墨汁,却没有一丝褶皱的衣裳,那一点一点的星星便零星地镶在天空中,虽然只看见几滴星光,却仿佛照亮了我的整颗心。好友从后面走来,我连忙拉住她,指了指天空。她顽皮地笑道:“才发现吧?其实这样的天空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顿了顿,她看着我,敛了笑容,“只不过我们在习以为常之后,选择了忽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经过校史馆一侧的灌木丛时,我会停一停。过去总是没有发现,原来灌木丛间夹杂着白得如牛奶一般娇俏迷你的花儿,几片圆圆的没有棱角的花瓣,围住了纤细柔弱的鹅黄色花蕊,她们肆意地绽开了所有美丽,开遍了整片灌木丛。那样的花儿,带着清清凉凉却又甜美纯净的香气,滋润了一条阳光的小道。

还记得第一次来瑞中时,带着几分刘姥姥的心思,这里瞧瞧那里看看,落着樱花的地是美的,开着红艳艳花儿的树是美的,阳光下明媚的青草地是美的,学长学姐脸上恣意的笑容是美的。时光掉进了瑞中那条平静无波的湖中,坐在划着船儿清理着湖上垃圾的老汉身边,静静地漂走了。于是我们开始习惯了。习惯清晨鸟儿那样清脆的歌声,习惯了后山上洒落一地的花瓣,习惯了从窗户里望出去一片片的青草,习惯了美丽的青春。

曾经眼里的惊艳,在平静的生活中,化为了四个毫无生机的字,习以为常。

我们不应该等离开学校了的那一天,才发现习以为常的友情如此珍贵,习以为常的景色如此美丽,习以为常的诗句如此动听。我想,青春,不是用来让我们慢慢习以为常的。

【篇六:习以为常作文】

外公走了有三,四年了,渐渐地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可就在消失殆尽的时刻,又翻滚着充斥了整颗心。也许是把外公的存在融在心底,时时回想也已习以为常。

外公是个农民,背着锄头,挥洒着汗水,与泥土。菜圃打着交道。外公的生活有条有律。早晨,菜场里吆喝着卖菜。中午茶余饭后,蹬着三轮车,到几里外的菜圃里就摆弄着心爱的农活。晚上,却又挎着几本生活常识的小书到老年宫里学习。九点后满载而归,晚上睡个农村梦,隔天三。四点又开始喽。

夏日的午后,慵倦的人们总想酣睡一会儿,为着下午的工作。我坐在三轮车里,嗅到的是氤氲在空气中的是凝固的草香,远远望见外公的田头,菜叶长的很高很好认。驶过了居民房,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总会上演一场跌宕起伏的车程。在泥巴里嵌着几块大石头,躲也躲不开,外公迎着风叫道:“石头来喽,抓住了。”便死死地拽着外公身后的长杆,屁股每次都飞起来又重重落在板凳上,一点都不痛。结实的泥巴在车轮下有时会分崩瓦解。望着飞扬的尘土定在空中渐行渐远,菜田到了。

田头没有死寂一样,有时会有麻雀在树头唧唧喳。河畔是外公种的丝瓜,搭起的竹排和腰齐平,竹棍插在水里。架子上面是黄色的花,花老后变成瓜挂在架子下面,这些都是外公说的。看着一个个跟葫芦一样。外公拿剪刀把又长又肥的剪下,会留一两个畸形的。外公解释:摘下来也不会有人买,让它在上面老去再摘,种子留下来明年再播。一亩三分田,他总能在其中出很多很多菜,大块的种稻,两边种黄豆,一排过去。还会尬菜。他很勤劳,弓着背在田间,红日斜照过湿漉漉的脊梁骨,映在我脸上。

日薄西山,忙完周遭的一切,很累了。躺在车里,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这是会有风,很凉快。外婆坐在门口的石板上看着我们归来,而我总带着一身蚊子包回去,外婆嘟囔着:“真狠,把我的外孙叮成这样。”说着拿出花露水,无论有没有全身都抹上一遍,外公总笑着。农家人的笑最开怀了,淡淡的眼角纹总能追述回多年消散的时光。

夜色撩人,坐在石板上,冰气从屁股一直升到嘴巴,呼!一起剥黄豆,外公的指甲是畸形的,是黄豆的皮嵌在指甲和肉之间而越来越短的。有时候邻居会来买菜,可外公从不收钱。看着他们推来推去,最后还是什么钱都没收。外婆有时会说:“以后不用再卖菜了,都送菜好了。”融入生活,用心去体味,你会发现,生活是苦的。外公用辛勤的汗水,将杂乱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外公有时会去老年宫学习,很认真,虽然他从小就没上过学,向往着别人腋下夹着两本书跑去上学。现在他老了,机会来了,一定要好好学习,执着这在晚年能带些文化下去。

岁月流逝了,留下的只有书了,外公走了。现在已经习惯外公的离开,但和外公一起过的童年时时重现,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外公坚强面对生活的坎坷,他走出了我们的生活,微笑着旁观,生活又是甜的。

【篇七:习以为常作文】

古书《逸周书·常训解》道:“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从古至今,文人雅士无不一概强调一个人学习的初级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习惯,就好比是一列飞驰的火车,惯性令人无法停止的往前冲。前方可能是世外桃源,亦可能是悬崖峭壁,然而习惯就是你手中的方向盘,只是由你所掌控。习惯,是一个潜意识的“活动”,就像是人类身体内的一个运行编程,一旦启动就会按照那个程序一直演绎下去。因此,一个好的行为就成就了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就奠定了一个好的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习以为常”这四个字眼却又如带中的硬币,有着正反两面。

苏格拉底说过,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成功的人是有着他们过人的天赋但这并不确切,也不公平,然而不平凡的是他们能够把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习惯,一直坚守不改变。俄国作家契诃夫他就有一个习惯,不论去哪儿,总是带一本生活手册,随手记录下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有一次,他听一个朋友讲一个笑话,听得她眼泪都出来。他一边笑,一边掏出生活手册,恳求朋友再讲一遍。正是因为如此,经过日积月累下的大量生活素材,才造就了一位著名诙谐的大师。

一旦,你对你的习惯不加节制,那么就会想泰戈尔说的一样,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他在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账目,并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然而,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难免会有不良好的习惯,但只要及时加以控制,就不会酿成灾祸。回想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张飞,脾气暴躁,喜欢打骂手下的人,对上级倒是很尊敬,所以张飞最后被两个手下的人杀了,功败垂成。落下一个人人拿来当范畴的一个下场。

习以为常,是要求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篇三:共享温暖】

我们共享的是物资,传递出去的却是温暖——题记

如今,共享资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可供随意阅读的共享书店……曾经不可着想的共享时代如今却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共享资料的出现不仅代表了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同时也考验了人们的文明素养。

惨遭破坏的小黄车肆意扔在阴沟里、河岸边;共享书店的书被损坏,时不时便有书页无端缺失;更有甚者在共享单车的坐椅上插上细细的针……触目惊心的新闻接二连三的出现。其人心的恶毒,素质的低下,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面前,令我感到无比的愤恨,同时无能为力的悲伤也随之涌上心头,使我一度不曾接触过共享资源。

然而一日,我不小心睡过了头,匆忙地整理好书包,正要飞奔出门,却雪上加霜的发现我的自行车坏掉了。此时父母已经去上班,公交车也错过了点,当茫然无措之时,却瞥到了我斜对面李爷爷家的一排共享单车。

他们家总是整齐地放置了四五辆单车放在自家围栏内,擦得呈呈亮亮、干干净净,金色的车身总是能引起路过的每一个人的注意。可是大大的银色的锁又宛如炫耀般地彰显着自己抢占了这些共享单车。我一直对此十分埋怨,在心里暗自揣测李爷爷的恶劣与自私自利。

可是此时,窘迫的困境令我无处可走,无路可选,只得硬着头皮走到李爷爷家门口。刚按下门铃,李爷爷便从门口探出头,看着我亲切地笑了下,似乎习以为常地说:“是来借单车的吧。”我匆忙点了点头。李爷爷看见,随手从口袋中掏出钥匙,便娴熟地打开自行车的锁为我推出来。一连串的动作无比自然,仿佛是家常便饭。望着李爷爷温柔的目光,我先前的认知仿佛崩塌,有无数的疑问几乎要脱口而出,却又眼看时间的紧迫无奈咽下,只得匆匆骑上单车飞奔而去。

后来才知道,那几辆单车是故意摆的那么显眼的,李爷爷主动将数辆单车放在自家门口,以便防止有人搞破坏,同时方便大家寻找骑乘。甚至有时主动去附近找闲置的单车,做些许的清理与修善。

我终于明白李爷爷不是资源的独占者而是资源的管理员。那一日和煦的笑容犹如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迷茫照亮了我决意前往的道路。

就算破坏秩序想要独占的人不断出现,但守序谦逊也终究存在。纵使我们无法阻止所有破坏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微的努力一点点的播撒温暖。我相信在这个共享时代,享有的不仅是资源,同时也有他人的温暖与善意。

热门推荐
1超越自我作文
2特殊的礼物
3透视观己倚窗观景
4藏在心底的爱
5暑假生活初中作文
6姿态
7心的舞台
8我家的破坏电视机大王
9信任
10军训作文
11记一个秋游
12什么给我带来了快乐
13带着经典上路
14游历达活泉
15声音的味道
16青春从四十岁开始
17战争中的孩子
18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漫画老师
19未来的自行车
20与书相伴的日子
21二十年后回故乡
22参加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有感
23寒假作文
24走过冬天
25爱在心间
26金色的秋天
27捉小鱼
28天门山风景
29可爱的绿萝小姐
30妈妈,我爱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