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亚父的作文

【篇一:静心倾听】

倾听,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所以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倾听。然而,静心倾听,却不一定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静心倾听是一种美德。”是的,静心倾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因为学会静心倾听,不仅能够提高我们个人的基本素养,使我们显得更儒雅,更自信,而且静心倾听,还能使我们保持自己谦逊的内心,使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点。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静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将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静心倾听,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将会更加平坦。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学会静心倾听,我们通向成功的坦途,将会变得崎岖坎坷。那清末时期的项羽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项羽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号西楚霸王。可是为人武断,刚愎自用,不能够静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像在鸿门宴上,如果他能够静心倾听亚父范增的计谋,将刘邦杀掉,那么就不会有后来自刎于乌江边的下场了。如果他能够静心倾听那乌江亭长的建议,沉船渡乌江,回江东。那么他就会很有可能东山再起。所以说,静心倾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垫脚石,静心倾听,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因此,静心倾听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静心倾听,我们将在这名为人生的竞技场中,取得胜利。

静心倾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保证,学会静心倾听,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技能。因此,让我们静心倾听,去探寻,去发现,去找到那通往成功顶峰的山路,攀上那名为成功的顶峰。

【篇二:《鸿门宴》读后感】

昔“气吞残虏“”破釜沉舟”,终虞姬自刎乌江边,霸王掩面,乌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场《鸿门宴》,忆壮士当年称豪杰。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但对我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是王一般的“寇”。

《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项羽恼火万分,便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闻听此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暗中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后怒发冲冠,决定出兵攻打刘邦。面临如此险境,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赴鸿门谦卑地面见项羽,以求化险为夷。

一开篇,文章就以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以项羽亚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同时力主进攻。尔后,轮到项伯出场。他本是项羽一方,却不顾集体利益出卖项羽。也许项伯“素善留侯张良”,为报其救命之恩,可见他重情义。但他为了个人利益而缺乏远见是否也为项羽的败“营造”了一个重要因素呢?后来的篇目便是围绕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不断激化,表面却又风平浪静。其中最抢眼的镜头莫过于项庄舞剑和压轴出场的樊哙了。这位勇士有胆有识、忠心耿耿,不仅是一介勇夫,更有着过人的机智。寥寥几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愧被项羽赞为“壮士”。

当然,这出大戏的结尾还是以刘邦的狡猾出逃告终。

项羽也被亚父斥责:“竖子!”

如今的放虎归山,也为项羽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可是回首项羽的所有作为,难道不算一位侠义心肠的豪杰吗?

他纵然刚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刘邦安排在次座;他纵然任人唯亲,对报信的项伯置之不理;他纵然有妇人之仁,不愿杀出卖自己的项伯……可仔细品读他的一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人崇尚的一个字——“义”!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杀刘邦,或许他认为刘邦是来谢罪的,胜之不武。同样是面对告密者,刘邦“力诛杀”,项羽却置之不顾;面对樊哙的无理闯入,他礼贤下士地称其为“壮士”,赐其“彘肩”。他的太多细节,令人感动而又扼腕!他的“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一种骨气。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身份,“义”的内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义者,宜也。”可见古人何其重道义!

许多人说,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而项羽正好相反,最终能不败给老谋深算的刘邦吗?因为项羽重情义,不会像刘邦一样,为了皇帝的宝座,不顾家人至亲,此可谓冷血痛心!

许多字画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身边歌姬众多,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项羽,他一袭白氅,潇洒不羁。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广袖一挥间指挥千军万马,飒爽英姿间衬眉宇英气。

易安居士赞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邦做他的皇帝,你当你的英雄,我会永远铭记你的光辉岁月。你,“项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壮士叹息悲愤逝。怀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愤,一代天骄西楚霸王,沉入滚滚乌江水,同时也湮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无人能及的神话,气压万夫的英雄项羽伴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声与孤傲不羁的悲愤叹息声,成就了中国史册上虽褪色泛黄、却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三:以微笑从容面对】

在我的心目中项羽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题记

我伫立在乌江边,望着身后的追兵,再看看眼前的渔船,想想自己的前程不能这样断送,我准备渡到江东。

回忆自己以前的战局,对这场垓下之战,我充满了惭愧。

我的大军只剩下了十万,而刘邦有七十万之多,到了现在,竟然只剩下了二十六个人!不过,我还可以回到江东,重新起兵,打败刘邦,一统天下……想到这时,我还是准备登上回江东的船。忽然,四周又响起了楚歌,仅有的几个人中也有几个想投降了,我没有反对,由他们去了。

我该真正思考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才会如此落魄的原因了。

我表面上看很强硬,其实内心很脆弱。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我却难以下手。我也不太会用人,或说是有些刚愎自用。我竟然怀疑辅佐项家几代的亚父范增!我的杀伐之气太重了,疑心也太重了,让身边的人都感到了那种威压,这是我最重要的败因之一。面对刘邦的挑衅,我没能沉住气,一心只想与刘邦决一死战。现在看来,我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再想想刘邦,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敢作敢当,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时,他也不会犹豫。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像我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都忠诚效命,而由于我的多疑,就连亚父都弃我而去。

我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比我更懂得治国安邦之道。我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勇,却没有刘邦的恢宏大度。我想,自己还是从容一些吧,停止自己无力的反搏吧!

我还是以微笑从容面对这一切,停止这无益的战争吧,这样兴许还能让黎民百姓再免遭战乱之苦,我死足矣!

我愧对江东父老,不能再苟且偷生。想到这里,我抽出了宝剑,微笑着望着江东,就让我的血流入家乡的水,永远地融入这我曾经守护的地方吧……

我虽死,但我死而无怨,死而无愧,死而无憾。

热门推荐
1秋天的树叶
2我画的小公牛
3在红旗下成长
4我的理想
5记我做过的一件好事
6嘿,我这个人
7一只青虫的梦想
8八年级国庆节见闻作文
9争吵
10猴子乐乐拿蟠桃
11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2雅居乐的春天
13给爸爸的一封信
14狼的自述
15春天来到小树林
16挖野菜
17运动会
18读书真好
19每朵鲜花都有绽开的时候
20校园里的银杏树
21关于雨的作文
22校园的操场
23射击比赛
24妈妈变了
25别样的错位
26对诱惑说不
27好爸爸坏爸爸
28最近妈妈变忙了
29共享时代
30文具想象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