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柳木的作文

【篇一:爱的味道】

7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是一片茂盛的玉米地,穿过玉米地是她的家。

公车似乎毫不留情的把她丢下,伴着飞扬的尘土疾驰而去。她小心翼翼的捧着手中热腾腾的玉米,望着不远处挺立在秋风中咧开嘴的金黄的玉米,不知是被风迷了眼,泪,止不住的流。

是的,她爱吃玉米。四年了,即使江南水乡的稻米香气每天弥漫在她左右,也丝毫淹没不了她对玉米的狂热。

“爸,我回来了。”一个蹒跚的身影缓缓步入她的视线。记忆中的她变了模样:两鬓已发斑白,挺拔的背也不知何时驼了。“米儿吗?好孩子,回来好啊!”略显沙哑的嗓音渐渐击碎了她的回忆。“爸,给,妈最爱吃的甜玉米。”她的眼神恍惚了几秒,“好,走,去看看你妈吧,她也想你了。”

深秋,北方的天不比江南,秋风拂过,泛起丝丝凉意。“妈,你的米儿回来了,哦,还有你爱吃的甜玉米,你闻,香不香?”尔后,却是无声的沉寂,只有哗啦啦的玉米叶摇曳在风中。

久久的凝望,面前的这座土坟,是母亲最后的归宿。柳木上的母亲带着慈祥的笑容的老照片定格在她的脑海。泪,再次决堤,四年前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莫名的烦躁,似乎要蒸干这片土地。好在今年玉米长得好,直挺挺的杆上棒子结实了不少。再一场雨,半个月差不多就好收了。眼前却是无休止的干旱。村里的人大都喷了喷地,唯独她家十几亩还干着。后来,她妈看她爸实在回不来,一个人推着借来的抽水机浇着十几亩的地。整整三天三夜,他妈最后还是因为严重缺水倒在了第四天的午后,倒在了刚刚滋润了的玉米地里。

那一年,她高三,高考的前一天,她妈走了。在城里打工的她爸瞒着她送走了妈妈。她高高兴兴地从考场回到家,却再也找不到妈妈。

那一年她家的玉米收成格外的好,带着这十几亩的玉米钱,她顺利的踏上了通往理想大学的南下的列车。后来,她爸对她说,她妈是笑着走的,怀里还仅仅揣着刚成熟的玉米。从此,她爱上了玉米,爱上了热腾腾的玉米散发的香甜味道。

“米儿,走吧,起风了,你妈也该睡了。”“嗯”月不知何时爬上了枝头,手中的玉米早已凉透,风中却依旧夹着一股鲜嫩香甜的味道,周遭的玉米摇着叶子响得更欢了。

对了,她叫米儿,她妈生她的时候也是玉米成熟的月夜。

【篇二:高贵的人格】

当我们向别人承诺某件事时,常常会说:“我用我的人格担保。”由此可见,人格是十分高贵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才算高贵的人格呢?

高贵的人格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是一种不陡峭的高度。你既不必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隐士,摆在橱窗里孤芳自赏;亦不必把自己描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救世英雄,架在高空中孤傲飞翔。你只须从容地、淡泊地、安静地穿着你的一袭白衣,稳稳站立在天地之间。任世人浊醉,你依旧清醒;任沧海桑田,你始终如初。不畏风的吹蚀,不惧雨的洗刷。你只须撷一朵菊花,随她起舞,轻盈无瑕,朴素淡雅。

高贵的人格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无须隐匿的坦荡。一如毛泽东转战陕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鼻子下走来走去的那种从容;一如周恩来日理万机,面对内挤外压,却无怨无悔的那种大度;一如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那种骨气。这些表现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人格的冲击力和辐射力,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高贵的人格是一种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并时时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它比西斜的红日喷薄出的最后一片血色还瑰丽,比出谷的黄莺唱出的第一个音符还悦耳。那是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是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仍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是岳飞为奸臣所逼,却仍尽忠报国的忠诚;是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是马克思一生被多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却不放弃伟大理想的执着。整个中国史,不,整个世界史,都是由这种前进、无畏、创新的高贵人格缔造而成的!

这种种仰之弥高的人格,洗尽了铅华雕饰,滤去了清涟妖媚,寓清新脱俗于身,而不失质朴平易于心。它是质朴的、亲近的,它能让一个人畅游世间,返璞归真。它是明亮的、坦荡的,它能引领一个时代,烛照一个民族。

朋友,当我们以一袭白衣衣被天下,点缀出最灿烂纷繁的花,当我们和着江畔偶得的清风,吟一曲心魂的《离骚》,我们便可以坚定而自信地对别人说:“我用我的人格担保!”

【篇三:青青校园悠悠我心】

自从踏进这个校园,我就庆幸——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实验初中的学生!

在校间散步,放眼望去,生机勃勃的草地绿意盎然,以红花点缀,分外可爱;河边柳木映在清澈见底的流水中,垂枝抚水面相映成趣;操场绿树环绕,宛如一圈碧玉,别有一番风格;草木不惧十月秋风,昂然挺立,掩映着白色的教学楼显得格外凝重。我真庆幸,我在一个如此美丽的学校!

爱实验初中的一草一木,也爱实验初中的师生。从草丛中竖立的一块块“学生名言牌”便可知这里的学生是多么睿智,机敏。记得初来实验初中报到时,还是一位初三年级的学姐指的路,听着她真挚的话语,我便爱上了这里的学生。初来乍到,不善言语,面对报到处的老师竟紧张的不敢说话,可老师却始终笑脸相迎,“开朗一点啊!”老师笑着说。遇到此般待遇,我不禁觉得这里的老师是如此和蔼可亲,温柔又善解人意。我真庆幸,我在一个如此和谐的学校!

但最爱的还是这里的气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触到大地,一天紧张而又有序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当朗朗读书声弥漫了整个校园,那便是晨读开始了。只见同学们个个拿着书,全神贯注地看着读着,如饥似渴一般,嘹亮的书声便是最好的写照;早操,同学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步伐整齐得如同一人,也许这就是一个班级的强大的凝聚力吧;最喜欢的是上课时,同学们高高举起的手,仿佛是一棵棵幼小的苗子,正汲取着知识的甘霖。或是认真倾听,或是努力做笔记,成了上课时最美的风景线;而下课时,整个校园便活泼起来,有的三五闲谈学习生活的趣事,有的漫步校园愉悦身心,有的埋头看着自带的课外书……如今我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也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学习着,进取着,快乐着。我依然庆幸——我在一个如此有书卷气与凝聚力的校园!

风吹水流,时间不返,转眼间我已来到这有一个多月了,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青青校园,悠悠我心,绵远深邃。

【篇四:关于故里的记忆】

二月,风很清。

山野在六时送来了晨的气息。柔暖,顺意。微光还远,天边没有赤日送来的亮。这是我的家乡。

不是尘土气的农田,亦不是潮湿的水乡。山岭把我的记忆隔的清楚而明白。柳木乱丛在生长,素云仙雾在消净,白色的岩石上一片一片万彩齐放。红砖竖墙,黑屋老房,听着河水边老牛的吟唱。这是我的故乡,我童年的包装。

一盆炭火,没有烟尘,只见黑与白的交织燃烧。上面有几根铁架,不是祖母的包子便是采购的小橘子。客厅摆着一个小小的电视机,映过动画、映过影片,映过我童年的美丽。

正午的暖阳越过冬日的墙,静静地来到我身旁,我想起我把一层印着虎纹的绒衣解开,露出胸膛。我想起我把挂在脖子上的奶瓶弄翻,洗得一身奶香。我想起,我走出屋外去眺望,望绿油油的不知什么菜,看红艳艳的不知是何花,渡过的不知那条河,走过的不问为何路。

然后我看到了月光,真正的星。没有那一晚不是黑茫茫,但天空依旧明亮。我没有看见它们在眨眼,而是实在感受其他世界的璀璨。那是一个充满点缀的幕布,没有别的杂质插手的地方。山野也漆黑,万物也沉寂,虫兽早已不知冬眠去了何方,土地上是黑的流淌与奔放。

如此,我的童年有繁星,有晨风,有晴朗,有美丽与沉醉,有不知不问何方的想象与气魄。那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他有自然的礼物与馈赠,有着故乡的概念和希望。

不知何时,我早已不再是童年的模样,西安早也成了我的新居。多少个日夜的故乡大概去了,在城市的繁华中淡忘了。父亲前几日回家办理一些手续,回来后告诉我水泥路遍布乡村,三轮,摩的,面包车搅的尘土飞扬,原来那间平房结满了蛛网。

大概尘土过去后的风也涩了,土也灰了,晌午不再静谧,夜空不再月明星灿。世界变得模糊而遥远。

故里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也不见了踪影,冬日只是冬日,还带着记忆的彷徨和忧伤。对逝去的无奈和惆怅。

唉,去罢!

热门推荐
1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等待为题的作文记叙文
3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奶奶的爱
5军训第五天日记
6家乡的四季
7努力的果实
8日记
9我的爸爸妈妈
10没有大人的世界
11春夏秋冬的对话
12令我难忘的事
13我家的金银花
14自发绿豆芽
15考试
16回家
17战争的愚昧
18快乐是一种幸福
19桥赞
20我的书桌
21冷雨
22等待花开
23我的故乡
24橘子
25姿态的暗香
26玩雪
27寒假见闻
28泰国的海
29温暖的爱
30读《小猫出生在神秘山洞》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