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室里的新鲜事】
生活就好像是一碗调得不均匀的汤,淡是低谷,浓是高潮,时不时还能咬到结块的盐巴。
那是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静得就好像刚刚才下过一场雪一样,倘若真要说有什么声音的话,那便是沙沙的写字声,这声音就如山泉在鸣咽,似蚕宝宝在咀嚼桑叶,又像是野马在奔跑,仿佛波涛在澎湃。窗外,是那如星星般闪烁着的万家灯火。
突然,一样令人难以至信的东西打破了这种宁静。是什么?是飘飞的纸片?不,是蝙蝠!
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无疑是给干燥的火药堆里扔了颗火星。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虽然经常见到蝙蝠,但像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却还是头一次。
女同学们纷纷尖叫,仿佛那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一样。每当蝙蝠那可怕的翅膀一掠而过便会引起一阵呼。那男孩子呢?他们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非但没有一点惧意,还在逗乐。同学们的表情复杂极了,有的面带惶恐之色,有的惊讶得难以自己,有的笑得眉飞色舞……
当情况发生,英雄人物——老师便出场了。只见他右手手持长竹杆,左手拿着一本书,就这架势,不禁区让我想起了古罗马的角斗士——右手矛,左手盾。
灵活的蝙蝠在教室顶端左躲右闪,老师则手持竹竽紧追不舍。想必牧羊人驱赶羊群也是这样吧!
同学们纷纷放下笔,看戏似的看着这一幕幕的场景。有谁愿意错过这样的一出好戏呢?看着老师窘迫的样子,同学们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则双眉紧锁,还有的人自然是在给老师呐喊助教。
可真是人有人术,蝠有蝠招。一个是敲刺碰击,一个是闪转腾挪。也许是因为这只蝙蝠太肥了,它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老师见状更是穷追猛打,颇有战争年代对蒋介石不依不饶味道。
终于,蝙蝠撑不住了,尖叫了几声便往窗外逃窜,好像在说:“好汗不吃眼前亏,咱们走着瞧!”
就这样,一场风波平息了,窗外只剩几盏灯亮了,一切又归于平和。可我们的心情却像保温瓶里的水一样久久凉不下来。
【篇二:春节记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有许多事情可干。贴鲜红明亮的对联;挂红黄相间的灯笼;吃香飘四溢的火锅……可我却最喜欢放鞭炮。
大年初一与小伙伴在商店买一些叫“火柴炮”的鞭炮,炮盒边有一条棕黄色近似纸的东西。用炮带红颜色的一端在炮盒边上猛的一擦,炮带颜色的一端就会冒出火花,并冒出烟来。这时,你若是还不将它扔掉,你的小爪爪就可能会被火药的威力炸疼。
玩着玩着我们已经不满足于一个一个单调的放。于是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了许多有趣的玩法。
有水炸法:
将一个着了的鞭炮放在手中,还要等它冒烟后半秒将它扔在大水池,水池就会发出一声巨响,随之溅出水花。小伙伴们也会开心的像一只只小老鼠。
还有摆阵炸法:
用一些鞭炮的火药堆到地上形成一个堆儿,在火药旁摆一些鞭炮,点燃一个鞭炮,火花落在火药上引爆其余的鞭炮,制作出接连不断的噼里啪啦的响声。
最刺激的玩法要数窜天炸法:
拿一个饮料瓶,清洗干净,点燃一个鞭炮放地上,用饮料瓶罩住,鞭炮会将饮料瓶喷上天空,随之炸响。一些像“震天雷那样的炮,也正是运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了会上天的炮。”
这是我与同伴一起研究出来的鞭炮玩法。在春节放鞭炮真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