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枝头老的作文

【篇一:忆中菊】

风,不再灼热;阳光,不再耀眼。那年的秋,就这样来了。

“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那年金秋,我依稀记得在公园中散步的情景。枯黄的树叶落了一地,远处传来扫地的“沙沙”声。贪婪地吸一鼻清风,却浑然没有春天花的芳香。丛中的那一抹黄,引起了我的注意。放眼望去,全是菊的海洋。撷一朵菊品味,感受秋的韵味。端详着手中的野菊,四周的花瓣小巧玲珑,薄而软,黄而亮。中部深黄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朴素而不失端庄,高洁却不失华丽。虽然不与玫瑰那么妖艳,不如牡丹那么高贵。但菊,也有其特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季,乃一年中年末之季。春开的花,到秋初便渐渐凋零。散落了一地的春意,被秋风携去,融进不知名的泥土。只能静静的等待。可菊却怒放于此。不觉秋风,如沐春雨,遍布神州大地。他不畏秋风的肆虐,不顾寒冬的到来。难怪,菊的无畏,造就了它能生长于秋。而其余百花却不然,高贵地只能生长在温室;娇弱地经不起风雨的洗礼。看来,盛于百花之后,定别具一番姿态。不与群芳争列,自有恬然自处。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即使是傲然不屈的菊花,也避免不了凋零。秋开,冬谢,注定只是短暂的美丽。可方式,仍旧顽强。百花凋零的花瓣,如同孤鸟,飞到不知名的角落。最后只剩一根枯萎的花蕊,无助地垂吊在枝梢上。抵不住寒冷的菊,也黯然无光地垂着头。可花瓣却紧紧地抱在一起任凭风的打击也不飘散。就这样,簇拥着的菊在枝头变得暗黄,最后枯萎,掉落。花瓣不与落叶所舞,静静地埋在土壤的深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隐居世外的陶渊明,不闻官场,不慕名利。超脱世俗的他来到东篱之下。望着一簇簇金菊,便伸手采摘。猛然抬头,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望去,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残霞和余晖。夕阳为金菊抹上一层金边。世外之景,山高水阔;篱旁之菊,傲然不屈。

菊,花之隐逸者也。而予独爱其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秋日的阳光,只会为他淡黄的花瓣,镀上一层纯金的光泽。

【篇二:走进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热门推荐
1优秀作文
2以书为友
3让座的感觉真好
4关爱生命的作文300字
5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6那抹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7我为妈妈做早餐
8我眼里的姐姐
9我想换名字
10在阳光下成长
11劝学
12回不去的故乡
13唱山歌
14最好吃的东西
15大自然作文
16成长的快乐
17我的贝壳
18学期语文作文训练
19游什么什么作文
20窗外的朋友
21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22他这样做不好
23我的新朋友——金丝熊
24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父母的爱
26总把新俗换旧俗
27《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8陪伴
29迷人的山水
30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