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生活】
其实一直到写这篇文章之前都没听说过碎片化这个词,为此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可大多数文章都写的模棱两可,根本不知道在写些什么,只好以自己不多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太大,以至我们无法沉浸在某一样事物上,因为当你试图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那样事物上时,总会有另一些东西来打扰你。就好像当你刚下飞机时,你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书,可刚一打开手机便有三四十条消息等着你回复,这时,不管是谁,恐怕都不能再重新回到书里了吧?
对我来说,这,就是碎片化生活。碎片化生活会导致各种不同的领域的碎片化。如下就是一些例子:
中国文坛里那些二流三流的作家。这些作家以各种名作家的称号自居,写出来的东西却让人看不下去。为什么?就是因为碎片化的文坛被分成了各种派系,于是那些所谓“名作家”在一个派呆不住时,就跳到另一个派,写作方式也硬是去模仿派系里的大师的风格,自己却没有自己的内涵。而正真的大师即使受到不顺也不会去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因为这是大师们心灵的写照,而心灵是不会受到碎片化的干扰的。反之那些二三流的作家就是碎片化“文坛”的被干扰者,这些人只有意识到,个性和特点是在这支零破碎的社会里最坚固的防线时,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那么,碎片化的生活就是不好的喽?这也不见得。这是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虽然不能让人感受到深层次的内涵,但对于不对那些信息“感冒”的人已经够了,因为即使他们把这些信息全都了解了,其它他感兴趣的东西就怎么也记不住了。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硬盘,存些垃圾在里面还不如存一些自己喜欢的。
写到这里其实已经不想写下去了。因为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也是因为电脑上不停地出现各种广告而导致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所以如果给读者一种不流畅的感觉请不要见怪。
最后写一句总结语吧:
自己喜欢,就好。
【篇二:我的理想】
小溪的理想是流入大海,囚鸟的理想是飞向蓝天,落叶的理想是被土壤吸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艺术家。
有人说,搞艺术的找不到工作,赚不了钱,但是我觉得艺术能净化人的心,能装饰我们的生活,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许多人认为艺术就是画画,其实艺术包含着许多方面。大到抽象雕塑、花园设计,小到咖啡拉花、蛋糕烘焙,这些都可以算作艺术。还有许多看似完全和艺术没有关系的事物。一份早餐,它可以是简单的面包和咖啡,但是如果用心去做,它可以变成一份精美的,充满元气、朝气蓬勃的早餐,这就是一种艺术了。所以艺术无处不在,它让生活更有格调和感情。
选择艺术,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有些人还是看不到艺术存在的意义。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们努力创造新派系,创造自己的风格,招来的确是一阵嘲笑。而在今天,一张不经意的速写也变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可见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轻视。所以,我要将艺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艺术的魅力。
要想成为艺术家,就要多读书。很多灵感都是来源于书本,所以读书可以帮我们找到思路和创新思想。光看书也不行,还需要动手操作。书本中许多不懂的问题,空想是想不出来的,要想找到解决方法就必须自己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意外发现一些新的思路。总之艺术的道路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不是按照公式就能解出题来的,就是凭借一颗爱生活的心,或许在玩玩闹闹中就已经发现了艺术之辉。
虽然现在我离所谓的“艺术之辉”还很远,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模样,但也不是捉摸不透,发自内心的爱艺术,才是真正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