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骨露的作文

【篇一:天下】

帝王,是我们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篇章,他们如顺风船,有的如中流石,有的却如水中的泥沙,有的就如漂流过河坚贞不屈的朽木。——题记

与帝失之交臂

项羽将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间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染红西边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

你有当帝王的风头豪气胆量与威武,但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与它擦肩而过?

夜深了,雪落了,远处传来的楚歌引多少人思绪愁愁。你与爱人谱写着《垓下歌》,这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的热情,显出了罕见的自信,却有有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复杂的情感交织着,默默地望着爱人的离去,你落寞了!你伤感了!你悔恨了!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泪与血的战争,这是泪与血的离别。恨!全是恨!你恨自己不能挽留她的生命;你恨你无法与她共度厮守;你恨,你无脸面对江东父老;你恨,你无法再恨。你是铁血柔情的项羽,你冲出重围,面乌江自刎了。

四面楚歌,凄凉悲壮。若你礼贤下士,不以自己为主,群策群力,还会有这样的悲壮之结吗?

三国称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曹操你三国之战为王,领无数大将,照无数人民。你是罗贯中笔下背负骂名的奸雄,鲁迅口中的英雄。

你残忍却不暴虐;你冷酷却不无情。你杀害众人,所有人看见的都是曹操对内消灭二袁等人,关大小乔等事,往往忽略他战场的策略,文学的底蕴。忽略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迈胸怀,伟大政治抱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中战场的连绵不断,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其实你笔下的诗有你当帝王的豪情壮志,与你独特的性格。明月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帝王为天下,为民送福。帝王之分在于性格与方法之间,成败也在此划开。

【篇二:我眼中的荆轲】

在中国,荆轲刺秦王历来被誉为爱国主义的壮举,“易水歌”也被评为“壮别”的绝唱。然而,对荆轲此行,我却不敢言同。

对待人物问题,总有一个主场问题,如果站在人民利益的主场上,我认为,荆轲不过是个逆历史潮流而行的跳梁小丑,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恶棍流氓,一个被雇佣的亡命之徒。荆轲刺秦王实不足为后人所赞扬。

战国几百年,烽火遍地,兵戈不止,中原人口十无一二,真可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迫切需要安定。要安定必先统一,百姓渴望统一就像久旱盼甘露那样,不管是谁,只要能统一天下,给人以安定的生活,使人们安居乐业,就是对人民有利。而当时,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个历史的潮流同时也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破晋,掳赵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眼看统一在望。而在这个时候,荆轲阴谋刺秦王,企图扭转大局,使历史重写,所以他的死,实在不值得同情与赞颂。

有人说,荆轲刺秦王的精神总还是不错的吧,其实非也,荆轲本卫国人,他之所以舍身往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报太子的知遇之恩,但这是怎样的知遇之恩呢?太子丹为抿私仇泄私恨,到处物色刺客,最后看重荆轲。据历史记载,为了让荆轲为他卖命,“太子丹造门下……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请看,才认识了几天,就鸡鸭鱼肉,美女车骑尽他享用,这哪里是什么“知遇”,分明就是高价收买!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个有奶便是娘的恶棍。

倘若以为荆轲“不怕死”“色不变”“箕踞以骂”就值得赞颂,那么世上那些“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流氓,那些用高价雇来杀人的暴徒,那些为了某种目的而实行恐怖袭击的狂人,都可以登上光荣榜了。

可见,荆轲刺秦王,从来就不是什么值得歌颂的光明正大的英勇行为。退一步说,即使是为燕国着想,行刺也不值得肯定。如果他有这个实力,可以打败秦王的话,完全可以正面进攻,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过,话说回来,除去历史的背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还真不失为一个为人赞颂的事迹。

【篇三:从高处往下看】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在低处仰视高处,觉得艰难,而到了高处往下看,却会有许多感受,不同人在不同高处感受不同。

站在时代的高处,才能远大目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辛幼安远眺故都的慷慨悲歌。明知南宋朝廷腐败庸不作为,天下大势动荡,他却勇担江西安抚使,以一人之手独擎湘赣,他曾奏《美芹十论》、《九议》,提出了强兵复国计划,全被斥回。但他坚持理想,奋勇拼搏。他远大的目标就来源于他登北固亭:“千古兴亡之事悠悠。”他拼弃前嫌,终有所成。

站在高处看世界,才能穿透现象看本质。在低处看山,总不能看出山的高耸。只有自己爬上高处,方知它的伟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子美登高望齐鲁大地的雄伟磅礴,而他穿过齐鲁直入自己内心:尽管我自身水平尚浅,但当我一达人生之巅时定能“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处往下看,才知世界之物的大大小小,方能全面具体的掌控大局,方能看得真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身为帝王的曹孟德豪气万丈,了解各方情况,才能体恤民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最后曹魏一统天下,正因为他的悲悯、安民、恤民。

站在高处往下看,方知世间本看上去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原来不过尔尔,不足挂齿。苏东坡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是这样,苏东坡知道自己的渺小,如世间的尘埃,在孤寂的流放中感悟。开始埋头认真做自己分内的事,用谦逊之心待人处事,终于培养出“苏门四学士”皆为诗才。

站在高处往下看,或许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独特感受,却可以让我们赢得远大目光,真实,谦逊。也可以让我们看到笑颜如花的诗词,领略无尽的风光。

热门推荐
1热爱生命
2姥姥的小围裙
3最难忘的是那场雨
4走进初二
5走进山村
6开学第一天
7乘着梦想的翅膀翱翔蓝天
8舌尖上的分享
9我最喜欢的季节
10拼搏过才无悔
11人生的书
12可爱的小狗
13一件傻事
14我的家乡
15我爱小草
16以后的日子
17《约你》诗歌
18我了作文
19快乐的暑假游历
20有那样一抹色彩
21外婆的背影
22
23萝卜高塔高又高
24快乐的春节
25母亲
26灯火阑珊处
27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8回家路上
29我太棒了
30小树叶历险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