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回春秋】
泛黄的书页刻满了历史的年轮,暗沉的木桌古老的早已失却了本来的颜色,烛火摇曳,在纸上跳跃出一个个光影,映出了破旧不堪的居室,却映不出屋外那漆黑的夜空。长满了茧的手指轻轻地,专注地翻过纸张,佝偻着背,眯着眼睛,努力地搜寻体味着书中的圣贤,历史的帷幕就这样匆匆开启。
初·见郑伯
金碧辉煌的大殿上,郑伯作着揖,象征天子威严的头颅此时低低的,足以显示他的诚意。两旁的群臣纷纷在窃窃私语,谈论着我粗俗的外表和补丁的衣服。曾几何时,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入朝为官,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自己的力量。安逸时,这个国家无情地把我遗忘,可当秦晋围攻,国家陷于水深火热之时,他们又把我搬出,希望我帮他们解围。心中的愤懑虽然难平,但这是我的国家,我的故乡,怨恨只是一时,但长久的爱却会绵延直到我死去。
中·劝秦伯
当我终于缒下城墙,支撑着虚弱老迈的身体见到计划中的关键人物——秦伯时,心中的激动其实不言而喻。“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秦伯一脸正在思索的神态,战斗了那么久,马上就可以战胜回国了,此时却有人告诉他说你一直都弄错了,相信每个人面对这种情况,都需要好好思量一番。其实我心里也在打鼓,却只有貌似信心十足的站在别国的大营里,给予秦伯下意识的信服。现在的他正在左右摇摆,必须给予更直接的理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既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为今之计就只有摊开来说,才能为郑国赢得一线生机。我的游说似乎起了作用,大营里的秦国部将也都在思索应该如何取舍。我挂着十足诚恳的微笑,把手伸到了秦伯的面前,因为忐忑,手甚至哆嗦了一下,幸好,没人注意。秦伯思虑再三,终于把象征结盟的手伸了出来,两手相握,我知道,郑国保住了。
终·秦晋散
围攻了多日的秦晋大军终于散了,我穿着朴素却整洁的长袍站在城墙上,眺望着晋军离去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耳畔一阵高过一阵的是郑国人民的欢呼。“嗯,今天是个好天气,终于云开雾散了。”我走下了城墙,走向了我的命运。
【篇二:有关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样一个危急存亡的时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拯救了郑国。勇入敌营,智说秦伯,最终使得秦晋退兵,郑国得救。他,就是烛之武!
“秦伯说,与郑人盟”的智慧
在烛之武一番劝说下,来势汹汹,兵临城下的秦军竟然高高兴兴的撤军了,这足以说明烛之武的睿智。秦伯乃一国之君,并不是容易说服的。烛之武从对晋的利、对秦的弊、以及晋文公背信弃义的例子入手,让秦王深入思考其中利益关系,最终从秦国的角度说服秦王退兵。而且,他多年不被重用,却知天下事,纵观历史,也只有身居隆中却了解时局的卧龙可与之一比了。这深度的智慧正是救国于危难的法宝。
“夜缒而出”的勇气
一个阴冷的夜晚,在月光照耀下,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被绳子吊着的箩筐里出了城,城下是万里联营。他独自一人进了敌营,难道他能以一己之力阻挡千军万马吗?当然不能。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可能有去无归吗?他当然想到了。而这些,在他心中都不算什么,因为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国救民!正是他那无畏的勇气,促使他独自进入敌营,说服秦伯,以一人之力说退了这百万雄狮!这勇气,正是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利器。
“许之”的爱国之心
“许之”,简略二字,便可体现烛之武对国家的热爱。不得重用,今已老,怨言甚多,虽有怨言,但他分得清民族大义,危难时刻,仍不顾自己安危,深入敌营,只为国能平安。烛之武倾尽他毕生智慧,奋力一搏,保国以得太平。若国亡,则民不复也。这种爱国精神,让烛之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就是智慧、勇气、以及对国家的热爱,让烛之武见秦伯、退秦军成了必然。
而与其他一些英雄不同的是,烛之武相对于那些大公无私“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口号式人物来说,就显得有人情味多了。他也会有自己的埋怨、牢骚。在不得君王重用却又临危授予与重任时,也会委婉地指责一下那“不识人才”的君王,最后又“勉强”地接过挽救国家人民的重担。这样一来,就显得烛之武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些无人情味的大英雄。
烛之武,这样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臣,却以他的“智”、“勇”、“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的英雄,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烛之武!
【篇三:出发】
是夜已经很晚了,天空像浸满墨水的宣纸,仿佛转瞬间便会有一两滴挣脱束缚,沉沉地砸下来。四周一片寂静,气氛沉重,连平日里喧嚣的虫子此时也识趣地匿了形迹。
城墙上,却立了一个人,那人一动不动,只是站着,长久地静默,定定地看向远方。窸窸窣窣的声音自远处响起,是衣袂间摩擦的声音。这声音渐渐变大,一个黑影也不断靠近着那立着的男子,大概还有两三步时,黑影恭教地停下了脚步,微微俯身,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先生。”那男子却恍若未闻,仍是原先的姿势,目光终不变,直直地,不知在注视些什么。“该走了吗?”不知过了多久,那男于终于开了口,声音苍老沙哑,明明是问句,却用的是肯定的语气。身旁的人心中清明如镜,并未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老人早已伛偻的背影,时而有风吹过,本就清瘦的身影越发显得瘦弱。
他已经老了。倾城容颜总会消散,鲜花总会凋零,英雄总会迟暮,没有什么逃得过岁月的摧残。更何况,他烛之武,只不过是郑国的圉正,一个小小的养马官?
回想起往日,他不由得苦笑。抑郁不得志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众人都忙着自己的事:忙着去攀附权贵,忙着去沽名钓利,忙着去阿谀奉承……没有人会去注意他,他是透明的存在,只能暗自咀嚼自己的哀伤,一人舔舐伤口,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难眠。
而现在,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劝说秦君的重任落在了他身上,他一下子被提拔重用,往日里对他不屑一顾的人都笑脸相迎,变化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可是他不在乎,他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在乎的,从来都只是能否为国效力。
所以,纵此途艰险,他仍应允下来,就让他自己用已垂暮的身躯为郑国做一件事吧,这是第一件,恐怕也是最后一件了。他大半生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虽然晚些,但终归是来了,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刻,来了……他终归是等到了这一天。
“走吧!”苍老而有力的声音骤然响起,惊起枝头小雀三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