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文帝的作文

【篇一:楼兰古城】

涌动的人群杂声不断,用极缓的速度向前推进。新疆博物馆,近乎成为新疆文明的证据。

我没有着急挤向人群,但墙上几个字把我拉回两千年前——楼兰古城。

楼兰的名声,几乎家喻户晓,再次看到,不禁幽幽自叹。当远处荒漠中响起熟悉的驼铃,身后是鲜明的红日,不远处村庄的人们都看向驼队们。红日把沙漠照得更加鲜红,远处的空气模糊起来……

当丝路经过此地,便总能辉映“大漠孤烟”下的驼队。东汉,楼兰的名气响彻中原。但当沙土扬起,却无情地盖住了这童话般的城市。

《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夕阳依旧,人面何处?

但,当我顺着楼兰往下读,其中却自豪地点到汉文化对楼兰的冲击,介绍了各样的交融。这座在汉人与匈奴之间徘徊的古城,却亦因文化交汇而意义非凡。当剩余的楼兰人逃亡中原,虽无法再重建楼兰昔日的光辉,或改名更姓,融入中原。但变朝迁代,他们的文明不也能够融入文明的洪流中?

楼兰虽逝,当年的人面也冲入中原,或许哪一个人,身上便流着楼兰人的血脉,深通楼兰的文化。

再次随人流向前,楼兰的古物不暇地映入眼眸。人群中总发出沉重的叹息,我却笑了,为何悲伤,中华文明至今未逝,她用她的包容性,哺育了其他文化之婴,互相影响,留下各自的印记。她证明,不会撒手任何一个孩子。故,楼兰文明终存。

人群不断前行,朝代移到了魏晋之期。孝文帝吟鞭东指,即手下令对人民开始汉化,而匈奴文明也同时融汇于中原。展品中也不时出现中原的胡凳、胡椅。默默地,无论胡汉何论,交融的文明并未在践行后受大量反对,孝文帝拿出了诚意,纵多少人称子民“杂种”,中华文明的头衔始终未变。

这样的改革,仅是形式大小之异,本质与楼兰之逝并无差别。新疆的族群众多,而这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满族,不也能为中华文脉包容万物的缩影?民族与文明的交融,从未断绝,从未逝去。

走完博物馆的朝代变迁,脑中的楼兰却挥之不去,一路走来,我的步子越加自信,文明之基愈加雄厚。没有水,只有瘟疫的楼兰,却能坚定地把步子迈向包容的中原。

楼兰一梦,文明依旧,在每个角落。

又听驼铃清脆,朴素的人民望着罗布泊,眼神深邃起来。

热门推荐
1坚持真理莫心疑
2游水上乐园
3地球的自述
4春天的作文
5我对读书着了迷
6军训心得体会
7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8岁月静好
9快乐时光
10星月湾的四季
11奶奶,我长大了
12我的同桌
13我的祖国
14劳动的意义
15小确幸
16童年的趣事
17爱美的同桌
18美丽的处州公园
19小贩,我想对你说
20在一起的幸福
21滴水观音的奥秘
22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23我爱我的妈妈
24不要让幸福走远
25和月光一起散步
26幸福的怀抱
27底色
28第一次自己回家
29逛超市
30上海旅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