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巧变】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以深善巧变而著名于天下,何为巧变?极善变通,巧妙利用时局进行转化,即可。
为何要变?无论是任何一个封建朝代,还是今日现代,当代时局,永远是暗流涌动的长河。要想驾船在这条河上航行,光是硬打蛮干,非要逆流而上,显然行不通,碰个头破血流,以头抢地,不必。到头来,对天高呼天公妒我,无用。但若能懂得善变之道,亦能立于不败之地,水火不侵,亦也。变道之必要,诸君皆明,不多言。
既知要变,如何变,我们评古论今,方悟。要想变,更要“巧变”,一要有谋,有才,亦耳。若论谋、才此二者孰轻孰重,有谋无才,有变不成大事也。有才无谋,显赫一时,不长久也。故,谋乃万万之至要也,以其与才,谋如冠,才如饰物,孰轻孰重,理至明也。昔三国谋士贾诩,命至七十而终,家境安稳,家庭幸福,家族兴旺,于此诡异之年代而笑至终点,何也?以善变乎。贾诩初投郭汜,郭汜有他,从一个大草包直接跳成了大司空,不听其言,又从一个大司空转回了一个大草包。落差之大,当世之人皆明。此乃才也。贾诩再投张绣,宛城之成,毒策谋死典韦,完杀曹昂,后又败曹操,弄得操衣不覆体,人心惶惶,万数大军,片甲无回,此亦谋也。后官渡之战前夕,诩劝张绣降曹,以其料曹操必胜,后于操麾下,操问其世子之位,何以定度,诩谓:“吾念袁本初(袁绍)、刘景升(列表)父子也。”巧言能变,使操大为赏识,此才略也。以此经天纬地之才者,弗功成名就,难也。昔清朝纪晓岚,一段故事,千古为诵。话说纪晓岚上奉皇上一把折扇,上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乃唐人《凉州词》,谁知扇上,却少写了个“间”字。皇上龙颜震怒,纪晓岚急中生智说:“臣将其改为词耳。陛下试闻之。”“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帝明白纪晓岚实为狡辩,但这个解释,似也无懈可击,于是龙颜转喜,纪晓岚和一班话都讲不出来的大臣才逃过一劫。试想:若纪晓岚无才,纵谋定天下,何以言?若纪晓岚空有才,无谋,何以述才?故才谋二者,不可缺也。
要“巧变”,二要深究方法、策略,更要把握时机,沉得住气。《孙子兵法·军事篇》道至明矣:“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此军争之道也。”此句,表述军事之需,实述改变之道也。再说贾诩,《三国志》中记载贾诩的是,整日闭门在府,不外攀谈,不外交友。曹操、曹丕要问是策,登门而访,才行。我们虽不必像他一样,终日闭守,但贾诩的退让,贾诩的智慧确实是他得以保存实力的一条重要因素。谈到忍,我们不得不谈到一位的“狂”,与之同时代的名士杨德祖杨修,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所以改君为尧舜,下所以配德于孔孟,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终因恃才放旷、多犯曹操之忌,终为怠慢军心被处斩。临斩前还有一个夺人寻味的情节。仲达德祖争斗多年,倒也惺惺相惜,临死之前,杨修长叹一声,说:“你我之异,你能忍,独我不能。”可见,有谋有才,无策,亦不可。
可以说,有变方得极略,善于变通,方能立高台而观天下,纶巾羽扇,望天下尘土,灰飞烟灭。潮涨潮落,海天悠悠。大江东去浪淘尽,淘不尽的,是才,是谋,更是变。
【篇二:驻守孤城,创造新我】
功利性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性,它往往使人浮躁,使很多人失却了孤独的力量。现代社会真正能享受孤独的人能有几何?川端康成曾言:“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孤独,使人远离利欲喧嚣,使人能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真。拥有独创精神的人是孤独的,一如屠呦呦女士和她的研究团队,在单调乏味的实验过程中,享受着孤独带来的宁静,于是她们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成功。秉持诚心执着于创造的人,须有轻视名利,静享孤独的精神,才能铸就一个伟大的自我。
享受孤独,便在心里筑一座孤城,没有兵荒马乱,亦无灯火摇曳,唯有孤身一人的你自己和你沉静的心而已。
在黑夜在中独行的人,往往怀揣着一颗炽烈而独特的心。“没有合格的黑夜,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黎明。”所以他们享受黑夜带来的宁静,把目光投向远方即来的黎明。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孤独是深刻的,但他却“扼紧了命运的喉咙”,创作出《欢乐颂》,把灵魂注入高昂激越的旋律中,令后来者无不敬仰赞叹。他是一个在黑夜中踽踽独行的人,没有人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想法,也许悲观论者会为他的辛酸遭遇落泪,而他却把命运改写成欢乐的乐章。他是孤独的,亦是伟大的。可以说,孤独的人听得见自己的心声,知道自己渴望什么,执着于什么,所以不愿放弃努力,不愿屈服于命运,筑一座孤城,为自己加冕为王。
与自然共舞的人,总带着坚毅而灵动的心。“不避车马喧嚣,只在心中修篱种菊”,何尝不是享受孤独的一种方式?杨丽萍如一只展屏起跃的孔雀,亲近自然,远离尘俗。为更好地创作出《云南映象》这一舞剧,她曾用一年时间走遍云南采风;创作《藏谜》时,也曾深入藏族同胞聚居区。她的心性与自然相连,始终纯净得如自然的婴孩。这种孤独是高洁典雅的,让人从孤独中看见自然的力量。沉静俗心是不易的,于这纷乱嘈杂的当下,哪里才是一个宁静平淡的去处?让画家的笔端描绘出生意,让书法家的文字自成一体。艺术之美在于非凡,最是与众不同的往往是最令人心驰神往。而创造这种非凡的人,不正是那些“志于成冰”的人?俞伯牙孤独,所以摔琴断弦;梵高孤独,所以他的向日葵永开不败;列夫托尔斯泰孤独,所以他的文字隽永经典……
艺术是孤独的载体,孤独是艺术的归宿。名利簇拥的生活是虚伪的,把创造染上虚假的色彩。在与孤独的自己相处时,才能看见真实朴素的内心。唯有真实无华,方能创造好的艺术作品。
这个时代中,真正的孤独往往无法容身,没有“孤独”力量的感召,很多人荒废度日或亦步亦趋。诚如赫胥黎所言:“越是伟大,越是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那么,请在心中筑一座孤城,把躁动的心好好安置。
【篇三:从军行扩写】
西域,乌云密布,天空中没有一丝光明。雪山,还是矗立在那里,也不知,这里的战火何时能够熄灭。身边的将士们,多半都带着伤,那是他们英勇攻城最好的见证。而远处敌军的城墙啊,还是顽强的屹立在那里,就像敌军顽强的抵抗一样,不知何时能被攻破……
我站上军营的高地,向玉门关望去,远方若隐若现的小城,是我这次率军出征的地方啊!我仿佛还望到了万里之外的长安城,皇上应该正站立在那雄伟的城楼上,等待我们的捷报吧!我向家的方向望去,家中父母妻儿应在迫切期待我的凯旋归乡吧!转向前方,就是那顽固不化的敌人,他们又开始巡逻了。我们大军包围他们数月无果,更是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可记得,临行时,自己豪气干云,大呼:“为国荡寇,在所不辞!”自信满满的来到军营,一轮又一轮的发起进攻,到今日,贼未破,我军士气已是低迷。出征以来,我带领着士兵,一次次架起云梯,冲上城墙,攻破了一座座敌军的城池,英勇的士兵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铺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光辉大道,最后来到这座孤城下。可是就在这里,我们死伤惨重,孤城下尸横片野,血流成河。
我一如既往的召集士兵开始训练,却发现他们之中许多人的铠甲残缺不全。我震惊之余,怒火万分,装备如此破旧,如何作战!这些与我一起出征的战友,身经百战,却始终不愿轮换后方,而是自愿留下,继续攻城。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那座孤城,还挺立在前方。
攻城前的誓师大会,我的将士们豪气万丈,他们说要继续奋勇作战,为国除害。我想起赏识我的君主,激励我奋发图强的父老乡亲,还有那些死前要求把他们尸骨带回大唐的死去的将士。誓师大会的最后,我以生平最温和的语气说道:“望战争结束,能与诸君以富贵相见。”
看着面前队列整齐的军队,旌旗招展,刀剑林立,我又望了一眼背后的家园,毅然转向敌人的孤城,握紧拳头,吼出了出发前的最后两个字:“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