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摇橹声的作文

【篇一:江南是一首歌】

烟雨江南,几场细雨,几缕微风,几首歌谣。

——题记

三月的江南是一首烟雨朦胧的歌。

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独倚窗前,缕缕歌韵飘转耳畔,静赏窗外云卷雨绵。江南的细雨,潇潇洒洒,丝丝绵绵潜入心房,朦胧依旧。

不多时,绵绵细雨已不再下落,倒是房檐上残留的雨珠似泪一般意犹未尽地滑落。

古色的江南是一首悠扬婉转的歌。

缓步踏上乌蓬船,在“啪哒,啪哒”的摇橹声中逐渐离开街头小贩的吆喝叫卖声,与几个伙伴共坐其中,在惬意中聊聊趣事,岂不乐哉?

秀丽的江南是一首熟悉温暖的歌。

青石板路两旁斑驳的青砖,墙上覆盖着青苔,沉重厚实的木门大多虚掩着,走过长长的街道,转身进入那不太起眼的小巷,寻找儿时最爱的那个烧饼铺。

烧饼摊不大,老板依旧是那个叔叔,只是岁月不饶人,皱纹爬上了他的眼睛,却依旧慈祥温和,一个小小的白面团在他粗糙厚实的手中揉捏,涂上一层糖浆,晶莹得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洒上白芝麻,娴熟地贴入锅炉,静候美味的出世。“长大了啊,怎么样?叔叔的手艺没变吧?”他亲切地望着正狼吞虎咽的我。我来不及咽下烧饼便说:“没变,还是这么好吃!”

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缕缕歌韵中奏响着江南水乡的恬静,朦胧细雨,乌蓬船的惬意,小巷的美味在江南的水墨中相识。

【篇二:中秋的月儿圆】

又是一年中秋月,可偏偏漫是无边际的黑云把月亮着实地关在了门外,我们与小学时代的同学和老师相聚一堂,沿着那悠悠古道,伴着喃呢的清风,欢笑着。

在那座高楼的露天咖啡厅上,戴老师端着一大盘月饼款款而来,久久凝视着月光,像一位刚刚渡过历史长河的唐代学者,向我们阐述这月之精妙。

在这当时,不远处传来了摇橹声,吟唱声,劝饮声。一叶扁舟,在月光浮动的江面上顺流而下,对着那东山皓月,谁倾然微笑。顷刻之间,我们中间荡漾着一片祥和的海洋。

戴老师笑着说,没想到,在今年中秋夜,我们七班的同学又聚在了一起,真是美好,她感叹说。戴老师动手分着月饼,边递边跟我们说,这可是我亲手做的月饼,尝尝吧!

班长带头喊着,戴妈妈做的真好吃!

恍惚间,雾气散走,头顶的满月当空,静谧的黑云留住了风的影子,缭绕着许久不散的黑雾,月儿显得十分安静美好。

我们打开手机摄下月儿娇羞的身影,而月儿轻轻的移动着,洒下了如水的月华。

我们在一片柔和中谈笑,只字片语间,又留出几许忧愁。可能是大家分开时间太久,就如同星空中的那轮明月,好不容易圆了一次,但那朵愁云以久不散,似乎暗示着又将分开。

圆圆的月亮皎洁明亮,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缭绕着淡淡黑云,给黑漆漆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儿缓缓上升,银河隐退了,星星疏落,夜空了像水洗过似的洁净无暇。

我们并排坐在天台上,任轻柔软绵的风抚弄着我们的发梢,月光朦胧地斑驳在少女们的脖子上,还是那么天真的笑脸呢。“至少,我们还在一起不是吗?好好珍惜啊!”大家闭上了眼睛,会意地点点头,嘿嘿地傻笑起来。我们踢踏着脚,不亦乐乎地聊着中学趣事。

戴妈妈负手而立,浅笑一尔,飘逸着长发。

“看啊!”我将手一指,只见空中乌云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点缀的繁星,深邃的夜使得月儿圆得迷人,亮得晃眼。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

那轮明月,是那么璀璨耀眼,不再孤单。

我们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中开心地笑着,笑着,又听见了有人的摇橹声,吟唱声,在诉说着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

【篇三:水的联想】

自天际冲下的黄河水我亦没看过,但细雨江南的小桥流水我自以为赏过千遍。一种圆润中带着清新,脱俗中亦携有灵动。白墙黑瓦中,江南的气韵微渗而出。

我乘过许多船,在任何一艘古船上我都感受到过水的神韵,即使很淡然,亦不乏情调。于故乡的乌篷船中,我忆犹为深厚。

小舟悠悠穿过桥洞,泛出一阵阵涟漪。我独自一人坐在桥头,边与船夫搭话,边观赏午后淡淡的阳光。光斑映射在平静的河道上,一切皆静,惟有摇橹声徐徐略过一道影。

伸出手撩拨,水冰凉,惟心热,我似在冥冥中感受到一丝至理。

水推动着船,向前进着。虽船夫的摇橹功不可没,但若无水的推力,船夫怎可如此轻松?虽外界有助力,若自身不努力,怎可轻松向前?欲看更美的风景,惟有不断前行,方可见前方之景。

船还在前行,缓缓地出了喧嚣的城市,来到了群山之间。山间有隐约的峡谷,即使不及黄河水之大气,但亦有自身的底蕴。此时船夫悠扬的歌声已停了,神情已凝重起来,握桨的手已攥紧。

水流变急了,水路开阔了,但周围已进入了林间,水汽自林间渗过,扑打在我脸上。衣服渐湿了,粘在身上。拳头也不禁握紧了,心也开始紧绷。

船夫熟练地操作着桨橹,避开一处处急流。眼前已经可以看到峡谷了,但船夫已调头,转向另一片水域。

芦苇荡猛然出现在我眼前,一切都静了下来。偶尔有一阵风拂过,惊起两三只鸟。

大自然全面的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荡悠悠,将我载去远方。

【篇四:鼾声也美丽】

常听妈妈说,爸爸的鼾声很有韵味,它不是一味地“呼噜”,还有此起彼伏的悠扬之美,仿佛乐器会奏出的曲目似的。我撇撇嘴,切!就会夸大其词,鼾声再美,能像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吗?只怕是反话正说吧!

长假到来,小姨从岳阳来我家小住几日。让出房间,我得与爸爸妈妈同眠,还真领略到了爸爸的鼾声之“美”。

因为一天的忙碌,爸爸妈妈一靠上枕头就睡着了,而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被老爸的鼾声折磨着了。“呼噜——呼噜——”我真恨不得用手掐醒他。

只好用改变心态的方式,尝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听爸爸的鼾声。发现还真有趣。夜深人静,只听一阵细微的声响从爸爸鼻子里渐渐呼出,慢慢地,声音洪亮起来,粗犷起来,好似摇橹声伴随着悠扬的号子,一会儿,“呼噜,呼噜——”的声音越发清晰,顷刻间,鼾声突然加重,好似那北大荒的秋天,厚重而苍茫。

不一会儿,“呼噜”声从漫无规律逐渐变成了有规律的音乐节拍器,不断地重复着,好似一个大型的架子鼓乐队。渐渐地,声音缓和了下去,“呼……”一着惊雷炸响在我耳畔,只吓得我差点掉下了床。我心有余悸地向床内拱了拱,紧紧抓住床沿,侧身看了看妈妈。只见妈妈睡得真叫个香甜,丝毫不受爸爸鼾声的影响。我不得不佩服妈妈的承受能力。

忽然,耳边的呼噜声戛然而止,我不敢放松警惕,心里打起了十二分的戒备,生怕惨遭落床之痛。不料,爸爸的鼾声却不再来到,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然而,不久“呼噜”一声打破了沉寂。我防不胜防,一个翻身滚下了床,身上无比疼痛,内心无比悲哀。好不容易爬上床,爸爸的“乐曲”再次吹响,一会儿好似飞流直下的瀑布倾泻到谷底;一会儿好似寺庙里和尚撞钟的回音……

直到太阳升起,我才熬过折磨,顶着一对熊猫眼,找爸爸评理。不料,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传入我耳中:“是吗?我怎么不知道?证据呢?”看到爸爸那“欠扁”的笑容,我仰声长叹:“没天理呀!”

又是夜晚,月光皎洁,一个身影偷偷潜入房间,手上拿着一个录音。我心里是抑制不住的兴奋:“老爸,你就等着明天的审问吧!”

【篇五:遇见另一个自己】

清风湿润,茶烟清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见当年小巷商人的贩卖,老人谈笑打坐斗蛐蛐儿,有的只是一座比一座高的建筑大楼。

记得儿时是在外婆家长大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大概就是这个小镇最好的写照。走在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浓浓的历史风味扑面而来,不知是谁,在这翘首盼郎归。因为小镇依山傍水,所以经常能听到渔农日暮的摇橹声。走进小巷,是几个幼童在玩耍。有的拿着弹弓瞄准远处,好像自己是个盖世英雄;有的在玩过家家,你当妈来我当娃;还有的在玩跳山羊,一次次的惊险却带来了一堂的欢笑。看着笑靥如花的他们,仿佛就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自己也是这样跟着邻家的大哥哥一起玩耍。小巷还是小巷,可当时争着吵着要当大英雄的小屁孩却不知道去哪了……

白墙,黑瓦,一个个如梦般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曾无数次感叹道:要是我一辈子都不长大该多好啊,起码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小时候特别调皮,记得有一次把隔壁老王家的那只名叫冬菇的猫塞进他家茅坑,幸亏他回来的早,不然还不知道冬菇要在那里面待多久。为了这个,老王还特意跑到我家来兴师问罪,看冬菇,它窝在老王的怀里一副要跟我同归于尽的表情,那时的我们是如此的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冬菇已经垂暮,膝旁趴着几只小猫,那应该是它的孩子吧,它对于我也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敌意,应该是忘记了吧。走过儿时的玩地,才发觉早已物是人非。小巷还在,石桥还在,摇橹声还在,可是当时那个不怕天不怕地的小女孩却没了踪影。哦,她长大了。

长大了的她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试卷,辅导书,大纲……她很早就搬离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现在的她有了自己的圈子,昔日故人也已不再联系,见着面了也没什么可聊的,只剩下寒暄。她知道,她回不去了。

多么希望自己还是那个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小女孩啊,累了就伏在炕上睡觉,无聊了就继续和冬菇大战。它当时就那么小啊,就伏在我的脚步,你说,它怎么就长大的呢?都说时光不等人,现在一想确实是那么回事。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阳洛城东。

【篇六:中国红星,温暖人心】

世人无法忘记那段红星照耀的日子,它在有温度的历史中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这种中华民族的精神,令每个人都心生暖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登临长城,望着这座一望无际、横亘万里的东方巨龙,想到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心中升腾起一阵感动。振振摇橹声同船一起拂过江面,给皎平渡的傍晚添加几分意境。战士们并肩坐在船头,紧紧地盯着对岸,紧紧地攥着枪杆。他们时不时长呼一口气,愈让空气显得静谧。夕阳也掩映着这只小船,同摇橹声一同在江面之上回荡。小船在微风中渐远,战士们的背影也渐远,但江面依旧平静,夕阳依旧温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倚着城墙,微合双目:风起云涌,狂涛怒吼,惊涛骇浪。泸定桥上,子弹仿佛猛犬狂吠,叮叮之声不绝于耳,激动之情渲染了整座泸定桥。这时敢于牺牲的英雄们,紧握铁链,缓缓前行。他们额上渗出了汗珠,双臂因拼尽全力而略微颤抖。枪口喷着血似的光,照在他们浸透的衣襟上,眼中的光芒也同火焰一般,闪烁着,照耀着。一个倒下,一个迈步,前仆后继,他们一直在走……何为感动,这幅画面诠释着答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顺着长城向上登,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巍峨屹立。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困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沙沙,沙沙”,这是他们行走在草地中的声音,为沉默的空气增添了一种色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把在空中闪烁,隐隐约约,愈显得人们心情的紧张。草丛一簇挨着一簇,他们将双脚努力地从沼泽地中拔出,但只能闭闭眼,咬咬牙,再次踏入。他们走远了。但“沙沙”声犹在耳边。听着这种声音,感受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回荡,以及内心的感动。何谓温暖?即是这种内心的感动。

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站在那里望着她,感受着她的温暖,因为,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的红星为人民而闪耀,为祖国而照耀。感动,即为温暖。

热门推荐
1摘草莓
2最美的存在
3高风亮节鲍叔牙
4爷爷用微信给我发压岁钱
5让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6切西瓜
7数字陷阱游戏作文五年级
8百变“小布丁”
9那一刻,我成功了
10素材
11我最敬佩的人
12多一些童真
13抓蟹乐
14我的大树
15我的乐园
16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17校园的五月天
18最美的青春
19难忘的足球赛
20老师,您辛苦了
21老师,您好
22如果电器没有了
23假期里难忘的一件事
24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25军训日记
26遇见碎片般的生活
27那声音,常在我心中
28军训日记
29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30母鸡萝丝去散步看图写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