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彩陶的作文

【篇一:正在消逝的毛笔字】

一横一竖,写下了爷孙俩握毛笔在宣纸上龙飞凤舞;一点一提,写下了壮士们在战场上洒热血的英雄形象;一撇一捺,写下了婆媳之间绣花织布的融洽和谐……

毛笔字端庄大方,记录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故事,展现了祖国的光辉荣耀,记载了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悲惨过去。但是毛笔字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日渐消逝。

毛笔字,随着一个个朝代的逐渐演变:从甲骨文进化成金文,又从小篆变成了草书,变成了行书、隶书、楷书。每一种字体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衰落,或是兴起,意味着一个朝代的变更。不知不觉中,已有许多种字体开始无形消逝,正如传统的书写方式也慢慢地消失,在人们心中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硬笔字。毛笔字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传统过去,或许早已抹去了本应属于它的象征意义。

其实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传统的毛笔是古人必备的文房四宝,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与毛笔使用分不开。毛笔字作为书写方式,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有过毛笔描绘的痕迹。虽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看到些许用毛笔的痕迹。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可见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一直传承下来。

小时候,在乡村庭院之中。爷爷握着我小巧玲珑的手掌,提着毛笔,领着我写毛笔字。毛笔字很优美、很精确、很利落。有提的时候,一提即收尾,从不拖泥带水;稍有绵延之意时,拉长延伸……

那时候,爷爷叹了口气对我说:“孙女啊,知道吗?像你那么大的时候,我们都是写毛笔字的,毛笔字最美了!”说完,便轻轻地放下毛笔,走回屋内。

我望着爷爷渐渐离去的背影,回味着他说的那番话,细细品味着那句话:“毛笔字最美了!”深秋的黄色落叶,轻轻飘落在宣纸上;微微的秋风吹过,吹起了毛笔墨水的淡淡涩味……

绿叶变成黄叶,又被冬雪覆盖,一年一年逝去,我也开始慢慢长大……

现在的我已经能写出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了,就像爷爷说的那样,毛笔字方正优美,每一个笔画都像蕴含了一段故事。从仓颉造字开始,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就不应忘记这段光辉的历史,更不应该忘记我们传统的书写方式。因为有了文字,我们有了更加方便的沟通。因为有了硬笔字,我们的字体变得更加简练、方便。可是,硬笔字已是现代书写工具,而毛笔字则更是一种古老历史的象征。

其实毛笔字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也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古代时候,诗人们用毛笔写诗:

李白的奔放飘逸洒脱,写出了他的豪情壮志;曹操的慷慨悲凉,写出了他的远大抱负;杜甫的沉郁,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

现在虽然有也有人在学写毛笔字,可他们只不过为求一手好字,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毛笔字的魅力。在毛笔字的世界里,唯有多参与才能繁荣其艺术,保持它的生命力,不让它消逝。但这个过程很显然更为复杂,需要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点耐心,一点一滴地做下去,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直接获取书法所带来的收益。

毛笔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花身,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这个传统,更不应让它失传,毛笔字最精确、最美丽、最耐人寻味,它是我们的骄傲,是不能消逝的历史。

【篇二:开心的一天】

7月2日,我在小记者活动中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到了那里的时候,刚好八点了,但是人空空如也。正巧,遇到了熟人,于是我就和她在“窑洞”里玩电脑。过了一会儿,活动开始了,首先由几位国家级的书法老师为我们上课,我们一边写字一边听老师讲以前的字体。写了“日月星,天地人,人之初,贵以专和天天向上”等词语,然后我们就恋恋不舍的和老师“拜拜”了。

到了中午,我们在大吃了免费的自助餐,又去泡了一会儿温泉,紧接着又参加了小记者的活动。瞧!那里有两个项目,有的小朋友在做彩陶,有的也在画鱼。我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绘画鱼,因为前天已经做过彩陶了,家里有两个,正趴在我的窗台上睡懒觉呢!想着,想着,开始绘画鱼了,老师在每个人的桌子上发个鱼模样的木板,但是上面没有颜色,也没有图案。原来呀,这个木板上的图案是要画上去的,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完成,然后再串上中国结和珠子,就会秒身变得和“年年有鱼”里面的鱼一模一样啦!我认认真真地看,把这些单调的木板加上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线条,没有一丝地方没有颜色。经过了被颜色和线条折磨的“风风雨雨”,我的两条小鱼终于画好了!如果你是心情好的时候看它,这两条小鱼栩栩如生,仿佛在吐着泡泡给你表演呢!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要不下次我带你来看看吧!

【篇三:我们一起去秋游】

今天,我们又和2月二农场相见了!我好激动呀,便一大早起了床,爸爸开车的路上,我一直在不停的催,快点呀,快点呀。下了车,我直奔教室,听老师讲了要注意的问题后,我们下去升了旗,经过了胶州湾大桥点到站啦,我们先去了食堂听校长讲了安全问题后,每个班分配了一个老师,我们的老师姓王,首先,王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教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今天要做软陶,花盆和多肉一样,我又发现了一句话:软陶是陶艺中的精灵,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你是。我对软陶起了好奇心,并认真去了解它!王老师开始讲课了,他把软陶和橡皮泥的区别讲给了我们,我便知道了橡皮泥放在那一会儿就硬了,而软陶放多久都不会硬!还知道了软陶又称彩陶。我想着多好玩呀。老师喊了一声,开始制作吧,我们同学就开始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做起了小花盆。首先,先把彩陶搓软,哦忘记啦,老师还告诉我们软淘越搓越软呢!再选一块你喜欢的颜做底,然后把一种或两三种混合起来的麻花条围边,然后让老师烤制。这段时间我们就去吃饭了吃完了饭我们要去看看小动物,小狗,驴,小马,牛,还有一只藏獒。等老师吃完了,让我们站好队,回到了做花盆的教室。等我们回到教室,发现所有花盆都一个个烤制好了,这要多多感谢老师呀!最后一节课开始了,叮铃铃,我们一个组一个组的去拿小肉肉,终于到我们组了,我们是最后一组,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肉肉,放进我的小花盆里,精致的小东西就从我的手里诞生啦。

OK,我们五四班全体合照了几张照片,就告辞了二月二,登上大巴,回学校了。

啊,这次美好的回忆。秋游就结束了。2月二再见啦!

【篇四: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临夏四面环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我的家乡临夏素有“小麦加”之称,临夏境内有清真寺2614座。每天随着黎明的来临,神圣的唤醒阁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邦克声,它唤醒了这座古老而祥和的小城。沉睡一夜的街道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开始忙着经营自己的事情,有的去礼拜,有的去上班,有的去上学……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街道上美丽的美丽的少女们头上都围着各种颜色的纱巾,男生们头上都带着清一色的哈智帽,他们穿行在大街小巷,一阵微风吹来,仿佛一朵朵鲜花盛开在临夏的大街小巷,这个习俗成为了“小麦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日推荐甘肃省临夏中学学生作品——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

我的家乡临夏有一条母亲河——大夏河,它哺育了各族儿女,见证了临夏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滨河路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坐在车上就像坐在弹簧上一样。而如今的滨河路,铺着平坦的柏油马路,马路两边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夜晚灯火通明。如今的滨河路可以与一些城市的相提并论了。

今日推荐甘肃省临夏中学学生作品——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

我的家乡临夏享有“花儿之乡”“牡丹之乡”的美誉。临夏的“花儿”是中国艺术界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无论是田间还是山间,到处飘漾着“花儿”的旋律。每年,各地都会举办一年一届的“花儿会”。那儿歌手云集,呈现出一片“花儿”的海洋。在花乡歌海的临夏,牡丹随处可见,今日的牡丹已成为临夏的“市花”。滨河路南岸的十三里牡丹长廊是西北最大的牡丹长廊,那里的牡丹品种繁多,花香芬芳,今年五月临夏将会举办首届牡丹观光节,它将吸引国内外游人前来观赏,临夏也将会成为中国的西北角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的家乡临夏还有砖雕,葫芦刻画,彩陶等特有的艺术作品。这里是“古动物的栖息地”,这里是“彩陶的故乡”,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这里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

小小的城市,蕴藏着无数的艺术作品。我知道,比起到处高楼大厦的大城市,临夏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只要用心去走近它,你会爱上它,你会发现,它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

热门推荐
1对自己说悄悄话
2忘不了那颗繁星
3谁的眼泪在飞
4与母亲的争吵
5走出低谷
6我们的节日
7妈妈不在的周末
8我是个开心果
9西游记读后感
10乡下生活
11走向季节深处
12糊涂的爷爷
13一封家书表孝心
14参观方舟生态庄园
15走过那一个拐角
16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17文学如灯
18味道
19我长大了
20我与梦想为友
21我的秋天
22在心灵深处
23尝试骑车
24照亮我的一抹阳光
25大国辉煌党铸就,我要永远跟党走
26生活需要孤独
27自信就是力量
28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29关于心急的作文
30我也可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