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片净土的作文

【篇一:染山,染水,染心荫】

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为心灵划一片净土。

——题记

绿意幽幽

在春末之时,去山里转转,感受自然的脚步,去掀开朦胧的面纱。特别是在雨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去瞧一切鲜绿的东西!那是一场美的盛宴。绿的草,绿的叶,绿的枝,甚至连那掉落在树上的水珠都是鲜绿的。那是自然的颜色,那是生命的颜色。它代表着健康,它代表着生机。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灵动的。它在山林中演绎着惊世的表演也在人的内心深处绽放着代表清新的姿态。

还有那零星点点的山花,不娇艳,不雍容,不华丽,是那么朴实,是那么自然。这是返璞归真的精华。所有朴实的东西都在这鲜绿的山林里出现了。

流水潺潺

你见过流水融化后的汩汩清泉吗?你见过山涧里冒出的涓涓流水吗?去感受吧!感受水的恬然自处和博大精深。

无论何时,流水总是往低处走从不往高处流。这是因为它没有一颗好胜的心吗?不,不是。那是因为它懂得放低姿态,这不是卑谦,而是一种涵养。要降低自己的目标,蓄势,积累,才能够在一定的时候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它能够幻化成任何东西,它从不去横冲直撞,而是避其锋芒。它既是一柄凛凛的刀,同样也是一块圆润的玉。

人们在社会又为何不去学习流水呢?它是我们永远的老师,永远在心灵上启迪我们。

心田净土

世人皆知周敦颐所说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而我们人却不能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傲岸的品格。往往都是趋炎附势。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阴暗的一面,教唆我们去拥有金钱,拥有地位,拥有权力。可是,这些却有多么重要呢?为何不每天挣足够的钱,解决温饱,买点花卉,打造一个温馨的小屋,周末去郊外踏青,去湖边写生。这样安逸美好的日子为什么不去享受呢?为什么要攀上权力地位的顶峰,满足那永无休止的愿望呢?在心田的荒原里开辟一片净土吧!在你被欲望冲昏头脑时去呆上片刻,平静那颗浮躁的心,灭掉那股贪婪的欲火吧。

远离喧嚣,谁主沉浮。在心灵的扉页上勾勒出朴实的山,恬然的水,以及那诗意的生活吧!让心灵的净土浇灌着静的水,抽出淡的芽,缠着诗意的慢,绕着那颗平定的心。那将是怎样的一片世外桃源。

悠悠的情啊!去释放那被束缚的心,被捆绑的岁月吧!

【篇二:还精神文化一片净土】

这些年,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广播电视节目大多是以取悦观众或积聚人气为目的。文化类节目的特点恰恰与这种“快速娱乐”的主流价值取向相悖,导致收视率极低。于是,许多文化类节目都转向以低俗娱乐的形式传递文化,以求收视率大增。

当今社会,不断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可是文化的普及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总是得不到显著的成效。想想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利”字当头。传播文化的人不是抱着真心想让大众品味到文化的浓厚积淀的心态,汲取文化的人也不是抱着真心想要受到文化熏陶的思想,他们一心为的只是把文化变为自己获得物质生活的工具。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开始争夺生存的空间,而人们的物欲就像是一副催化剂,往往促使物质利益在一眨眼的功夫中就获胜。所以,如今的精神文化无论在哪,都难以再找寻到能容得下它的,专属于它的一片净土。

如果说坚韧执着是成就一个伟人必备的素质,那么尊崇文化价值就是文化界大师诞生的先决。纵观历史,总会看到许多文化先驱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操守极力维护那片精神文化的净土。孔子为传播自己的儒家文化,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曾与弟子在陈、蔡两国之间被围困。但孔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弦歌不绝,没有一丝的埋怨与担忧。他本可以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在一个国家安定下来做个官,却总因为君王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而放弃入仕的机会。正因为他心中装的不是“利”,所以即使是贫穷也无法改变他对传播文化的坚守。他把文化放在比自己生命还要至高的位置上,我不禁感慨,只有这般的圣人才能在自己日常的言语中带给别人无限智慧的启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亦是如此。当他看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的情节时,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倘若鲁迅先生选择继续学医,他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开一家大医院赚钱,而不用因为文章而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但鲁迅先生坚信文学的力量,坚信以笔为武器一定能让中国人民的思想焕然一新,带领他们以崭新的姿态冲破黑暗。是纯粹的精神文化让这些伟人们拥有了精神的寄托,哪怕物质生活再怎么的不公平,心灵中那一方专属于精神文化的净土早已成为了他们前进的支柱。

再想想今天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前人那样为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为的是以自己的知识向人类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易中天先生说过:“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今天更多的人是属于前者。学生不认真学习某科是因为高考不会考,也就是说认真学习的知识只是为了高考。接受政治精神熏陶,是想成为一名公务员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久而久之,文化精神的实质会被物质利益扭曲得面目全非。等到精神文化的净土上物质利益的杂草遍地丛生,虽然拥有了一生一世都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精神极度空虚,那人生也必定不会精彩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经济建设的使命,精神文明建设也极为重要。我们要热爱文化,在时光之路上慢慢咀嚼、品味文化的真正内涵,发现文化的真正魅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不再会是认为要面临高考而被逼无奈。

为精神文明留出一片净土,就是为我们的心灵留有一片最纯净的天空。

热门推荐
1我与阅读同行
2蜘蛛网的启示
3一封家书表孝心
4有一种朦胧叫书乡
5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6深入灵魂的热爱
7我的自传
8以亮为题的作文
9
10写观察日记
11悬崖上的小草
12暑假作文
13有趣的体验馆
14外秦淮坐游船
15一碗难喝的生姜红糖水
16像苍松一样生活
17走在公园的小路上
18我的名字
19那一刻,我长大了
20应时而生的碎片化时代
21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22深藏心中的她
23落叶颂
24我的青春我做主
25一封家书表孝心
26这件事真让我惭愧
27别样的友情
28手可摘星辰
29原来,我也很自立
302019国庆节阅兵观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