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泛舟河的作文

【篇一:爱上这座城】

林徽因曾经说过:“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诚然,爱上一座城确实不需要太多理由。而我,爱上这座城则是因为,在这儿,七孔桥横跨运河轻言细语地诉说着这座城的悠久历史,乾隆御碑屹立在一方土地上焕发着属于这座城的骄傲,而我最爱的也莫过于那朴实无华、清澈明亮的水了。打小,无论是山间的涓涓细流,大海的浩浩荡荡,湖中的层次碧波都是我所爱的。

晚霞轻执画笔,染红了遥远天际中的半边天。孩子们如条条泥鳅,嗖的一下就跳入水中,从这儿游到那儿。他们更像条条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溅起的水花映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显得格外晶莹。灵动的运河水如同这座城的脉搏,激荡着心扉。他给予了我们洒脱的天地,笑声与笑颜更是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这般和谐快乐的画面可惜只是昨日的镜花水月,梦醒了,徒留的是满地悲伤。

睁开双眼,泪水浸湿了眼眶。着急地跑向屋外,那座城,你在哪?映入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似是似非的古街,曾经的鱼米之乡,已然改头换面。被包裹着的城,穿着层层铠甲,仿佛在极力保护着自己脆弱的身躯,却不知早已不堪重负。是的,任何事情都会改变,没有事情是永远一成不变。这座城,失去了原本的轻盈素颜,剩下的只有那厚重冠冕的陌生感。河水的上方,我已感觉不到烟雨缭绕的朦胧感,而是浓烟的污浊感。月光下,也不再熠熠生辉、波光粼粼,甚至偶尔抬头仰望,只能发自肺腑地感叹:星空去哪了?我,如梦初醒。看到这般景色,迷茫而失望,几近绝望。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随着科技发展,这座城正在向小城市发展,成了4A级景区,在这也建起了五星级酒店,广济桥申遗成功……我们翻开了新时代的一页,有亮眼自然也有残缺。这一页中的新科技新创新给人新感觉,夺人眼球。这一页的角落垃圾也是有着些许的不堪入目。闲来无事,总爱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运河边。可每每看到运河边缘上漂浮着的垃圾,运河中心上铺盖的油渍,便会不由的揪心。

不可否认,我们很幸运,生活条件因城市发展而层层递进。或许是我太悲观,以至于偏激地看待这座城的改变,我真的太想念曾经的美好了。当我看见蓝天蒙上了灰色,空气混淆着干涩,河水覆盖着油渍,感叹便油然而生——代价为什么那么大?

一日,随家人到水北散步。有一环卫工人泛舟河上。手里拿着捕捞工具,将垃圾袋一一捞起。我,笑了。

随后,我又在课堂之上了解了“五水共治”这一浙江省重点项目。浙江,这个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沿海发达地区却承载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群众对污水横流感到痛心,对清清河水依依不舍,更对全面治水有着殷殷期盼。于是,政府不负众望,提出“五水共治”的决策:治污水、放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手执宣传单回到家中,窗外月光皎洁、无暇、明亮,高高地挂在树梢,静静地洒在银色的光辉,缓缓地在柔软的云层中穿梭……

嘀嗒嘀嗒,雨水顺着屋檐滑落。在水中汇成小小的积潭。漫步雨中,聆听雨声,欣赏雨景,凉意中渗着无私,湿润中含着热情,细腻中荡着温柔。春天,回来了!

后知后觉,又走到了那座桥上。历经沧桑的他却依然焕发荣光,而孕育这这座城的水则更令我木讷。运河一改往日的浑浊,回清倒影。柳条随风飘荡更是与时而泛舟河上的景象毫不违和地构成一幅集天地之灵为一体的风景画。

倏忽间,目光被荧幕吸引。它正播放着运河水变迁的历史,“五水共治”再次映入眼帘。领导们视察工作,工人们竭力配合,百姓们欢天喜地,一幅幅令人慰籍的照片烙印在心底。

随后,大荧幕上呈现了两套完整的方案,末尾还有领导的签名。A计划便是每天有固定人员泛舟河上打捞垃圾,且有人在河边视察防止有人乱扔垃圾。相比之下,B计划显得高大上了不少。在一些固定地点设立净水站,提取水中一些化学物质,使得河水少了份肮脏多了些许的营养与清澈。“嘿!快来呀!”一个男孩呼喊着他的小伙伴们。不出一会,他们便如鱼儿般在离岸不远的浅水中嬉戏了。“我抓到鱼了!”“哇你真厉害!”嬉戏声充斥了整座城。

阳光咬破黑夜的唇,我醒了,人们醒了,这座城醒了,而整个祖国也慢慢苏醒了!

热门推荐
1可爱的鹩哥
2家乡的秋天
3阳光的味道
4童年的我
5找秋天
6刺激的科技嘉年华
7板上运动
8文明不能掉链子
9最吸引我的四季
10快乐的义卖活动
11此处伊人是风景
12《朗读者》观后感
13沙漏
14神奇的笔记本
15韶山灌渠游记
16正能量
17讨厌的公鸡
18守住心灵的执着
19母亲
20放鞭炮
21老师,我想对您说
22岁月胡同
23未来的住宅想象作文
24共享有个“度”
25我的老师
26心中的锁
27共享温暖
28珍惜当下
29实践基地之旅
30《再见,小兔子》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