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阅读你的心声】
题记:我期待着,盼望着,渴求着阅读你的心声……
昨夜寒蝉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我多么想走进你的世界,聆听你的心声——岳飞。在激昂的擂鼓声中,你身披战袍,手握枪戟,英姿勃发,脚踏战场上扬起的滚滚硝烟。带着威武与自信,带着凄苦与无奈诉说着你的绝对忠诚。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汗青永留于世!谁让你浑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谁上你满怀抱负却赶上了这样的一个时代!我读你仿佛也是在那个朦胧的夜晚。
夜深深,窗外月朦胧。
战场上,飞沙走石。战事如迅雷急雨,一触即发。金人的马蹄践踏着大宋的疆土,金人的号角吹乱了大宋的平静。你宽厚的脊背,毅然地负起母亲的叮嘱与百姓的希望———精忠报国。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你高呼“乾坤世界,无由在复”。你角色的转换胜过险途变幻。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知觉。我读你仿佛是在那个破晓的清晨!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或许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你呐喊着咆哮着,那奸贼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让后人为你遗憾!你是南宋的大将,你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崇敬的风云人物!你那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待重头收拾旧山河……你赠给世人一个坚毅的背影,我读你依稀在那个黄昏!
我读你,读的是一个苍茫的梦。我读你,读的是早生华发的悲凉!你勇敢的走向死亡,用生命震撼着灵魂!
【篇二:读《岳飞传》有感】
在北宋末年,金国大举进犯中原,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位抗击金兵的英雄腾空出世,他就是岳飞。
关于岳飞的故事有很多,书也不少,如《说岳全传》、《岳飞传》……其中,我最爱看《岳飞传》。
《岳飞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岳飞和众将一起抗击金兵,把金兵打得连连败退。可就在即将扫除残余金兵,能将金人逐出中原时,秦桧假借皇帝的名义,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入京,又用诡计,使岳云和张宪回京,三人最终死在“风波亭”。
我读了《岳飞传》,知道了岳飞骁勇善战,率领岳家军,打击金人,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故在金人之间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而且岳飞品格高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也深受人们敬佩。
从另一个方面讲,岳飞之所以被召回京城,导致功亏一篑,是因为朝廷中有秦桧这些奸诈小人在背后暗中使坏。故可以这样说,有这些奸佞之辈在朝为官,而且还是做大官,岳飞的失败是必然的。
现在宋王朝是内忧外患,“外患”是金兵进犯中原,“内忧”不仅是各地的起义军,还有朝中的奸臣。正所谓“计狠莫过于绝粮”,这粮草就如同是自己的“后背”而岳飞的“后背”就是朝廷,朝中的奸臣秦桧等人打压、排挤忠良,使忠良之士无法施展抱负,还要给在外抗击金兵的岳飞使坏,使外患更严重。这令我知道了,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为“后背”有时候是顾及不到的。比如说岳飞,他多么骁勇善战,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奸人手上。俗话说:一颗老鼠屎能坏了一锅粥,何况朝廷有这么多颗呢?
如果一定要形容那时的情况,我想用一首诗来形容:万古共称秦桧恶,千年难没岳飞忠。因将武穆终身恨,一假牛皋奏大功。力图社稷逞豪雄,辛苦当年百战中。奸佞立朝千古恨,元戎谁与立奇功。
《岳飞传》这本书讲述了历史英雄岳飞的诞生到陨落,也讲了朝中小人之奸诈。“忠孝节义”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很经典很好看。历史带动文字,文字书写历史。
【篇三:脚踏实地】
有的人是柏拉图主义者,是喜欢幻想的梦想家,与柏拉图主义相反的是亚里士多德主义,抱有此思想的人,性格则注重现实。
当两种对立思想产生冲突时,也许柏拉图主义者会不屑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死板,而后者也会嘲笑柏拉图主义者的荒唐。
也许,现实主义者的脚踏实地确实可以推翻柏拉图主义者的不切实际。
平平淡淡才是真。脚踏实地者不会空想自己的生活一定要多么万众瞩目,他们满足于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奋斗中一步一步向未来走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更不会掉下馅饼砸到你的头上。”我的母亲常在我贪小便宜而犯错时这样斥责我。她是个注重现实的人,不会荒诞地想“买彩票大发横财”,“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得到上天给予的奇迹”等,她所做的,只有自己付出精力、时间等脚踏实地得到。“付出才有回报”,所以认同并给予的奖励。
曾见过一则消息,带着黑色幽默:一对夫妇幻想如果中了几百万的奖金后,该如何分配这不存在的馅饼,逐渐争吵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闹到了警局。民警对他们无言以对。我更想知道那对夫妇现在有没有把幻想的巨额财产再多添几个零?
脚踏实地者不会自卑,也不会自傲。因为他们不需要空想和贬低抬高自己。居里夫人获得荣誉的勋章、奖杯后,将它们送给孩子们玩耍。她既不会空想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得到的各种大小荣誉,也不会空想获奖后把财富捧在手中把玩。她只想和丈夫一起,脚踏实地地献身于科学中。
也许,脚踏实地者更能看清现实。南宋的诗人发出“直把杭州做汴州”的叹息,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的牢笼走出,摆脱黑暗与腐朽,把中原从金人手中重新夺回,因为那里是宋的先地,是皇帝的故土。
抛开不必要的妄想吧,幻想家们,让自己脚踏实地来向未来的幻想变成可视可触觉的现实,又如何?
【篇四:酿就一坛家国之酒】
不知岁月该封盖上怎样的泥才能在打开时有最甘冽的味。但关于那段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岁月,即使封泥粗糙,多年后打开仍是一坛滋味悠然的佳酿。
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正值壮年。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慌乱的时节,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山河山”,高声感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豪言“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决心直捣黄龙府,打的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风波亭悲伤无边,岳飞情断黄河边。岳飞如一朵开的正艳丽的花被狂风吹落,却以一种英雄的姿态为世人铭记。岳飞酿酒了一坛悲酒,使世人为之悲恸。
杨家将,为国而存,无数男儿都身埋黄土,随沙而去,随之几辈女流横空出世。从佘太君到穆桂英,满身武艺,英姿飒爽,她们的姿态无不展示着巾帼之风。她们为国像男儿似的征战沙场,为了遵守烈先的誓言,为了守住赵氏一族的江山,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存亡,她们穿战袍,洒热血,让杨家将从此名满江山。
天波府,碧血连天,杨家豪侣齐上战场,为保大宋河山,义气傲如芳兰,金牌匾告知后人,杨家将忠肝义胆。杨家女将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绽放于乱世,在如歌的烈火中酿酒了一坛温酒,让世人为之回味。
荆轲,不为强暴,不避险阻,明知一去不复返,仍然一往无前。行刺失败,身受重伤,仍搏死一拼,他的英雄气概值得称赞。虽然荆轲制止强秦侵略燕国的壮举没有成功,但他为正义献身的精神去鼓舞着后世的志士披肝沥胆,为国捐躯。
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了昔日威严无比的国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大臣们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的所谓天子的神话。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之路,血荐轩辕。壮士行,朝如血,喋血秦王殿。秦王和大臣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被人淡忘,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用生命酿酒了一坛烈酒,使世人永远为之高歌。
茫茫尘世,悠悠岁月,有几多巍峨的丰碑,有多少横空出世的豪杰他们用爱国情怀在逐浪中搏击,不被樯倾楫摧?“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我仿佛来到百年前的虎门,看到林则徐振臂一呼,虎门销烟。“寄星寒意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仿佛来到白色恐怖时期的国民时代,看鲁迅为国改志,弃医从文。“秦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我仿佛来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看苏武宁与羊群为伴,誓死不降。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兴盛而坚守着?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起芳名,事迹却深埋沙下,酿酒成家国之酒,韵味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