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起看电视】
妈妈和我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在东北,外公外婆辛勤耕作,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戴着大红花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彼时还没有彩色电视机,惟一办法是买块彩色的塑料片往上一罩,简单得令人无奈。但就是这么一台小电视,承担了全村人夜晚惟一的娱乐节目——尽管它的天线要装到山顶上去,还时不时需要人去调整。
但无论是谁都乐此不彼,外公外婆欢迎着一位又一位常客,客人们也不介意去帮着支系天线。
我很好奇,这算不算共享了资源呢?如果算,那社会究竟是在倒退还是进步呢?
现在共享单车已算不上什么时事热点,共享汽车出现在我家门口也不令我奇怪的。但奇怪的是,大部分共享项目,甚至于大部分便利服务,都是建立在手机这个小玩意儿上的,这个小玩意儿的普便性实在是令人发指。钱包丢了不要紧,交通卡丢了也没事,但手机丢了足以让人恐慌。我们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而手机缩短我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差,我们通过网络共享思想,而手机更具即时性。把我们的碎片时间吃了个干净。
这个玩意儿确实方便,不可否认,而弊端亦不必我来多言。
我们所理想的“共享时代”需要克服的难题,早已不存在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人的思想。
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共享”二字,就把共享的东西当作“不拿白不拿”的公益礼品甚至于是泄愤玩具?我想统计出来的数据该是很骇人的。倒在雨中血肉模糊的摩拜和ofo。真的太多太多。
前几个月,沪上一家“共享旅馆”被查封,原因是未使用防火材料且这“胶囊旅馆”房间太小。若这样的共享项目得以实施,一朝突遭横祸,该是怎样的惨剧?做“共享项目”的人,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我们真的难以揣测。
在“共享时代”中要改变的不仅有参与到其中的用户、项目的负责人,更该有法度的参与。如果这一行的门槛低成这样,大家不妨一个小区买一台电视机,一起去看电视好了。
“共享时代”虽好,但还差了太多,但我相信,“共享时代”的来临,一定不会比我的长大来得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