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口语化的作文

【篇一:阿城精选读后感】

在“世纪2文学60家”中,排在第46位的是阿城。寒假无聊时,我随意翻起一本《阿城精选》。阿城的文字很平凡,甚至有点俗。各种乡下人的口气层出不奇。故事本来是以上世纪文革时期颇多,但至今读起来,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意味。

譬如第一篇——《棋王》,讲的就是下棋高手王一生的可喜可悲的一生。一个青年家中困难重重,首先寻求他的生活保障,然后寻求活下去的新理由:弈棋。从那以后,其余的事接踵而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平平淡淡的叙述着那个年代经常有的故事。正是文革,一浪打下去,插队的人多得让人眼急、让人心慌。各种纷战,苦的更是学生。故事就在习以为常的分别、离散中,缓缓道来。一个故事、一种情感、一个时代、一代人,就像绿皮货车上的相遇,一如那个不幸的棋手——即使在棋场上赢了天下,也辜负了自己。这种文章,只有用人生经验才写的出来,让人感慨。

一个作家的文字,往往都有自己的风格。“小荣的爸爸找来小龙的爸爸,说,奶奶的,这回可使着真家伙了,红革造那帮子还闹腾个屁!”《节日》里这样写道,读第一道时,只一眼看上,觉得是口语化,又惊讶堂堂文豪竟然写这样的话,似乎俗气,但却谈不上讨厌,;近日又读来,忽然又回想起前章页的一段话“听好,我每次出一个题目,这样吧,也不出题目了。怎么办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别给我写什么花样,什么‘红旗飘荡、战鼓整天’,你们见过几面红旗?你们谁听过打仗的鼓。分场的那一只破鼓,哪里会震天?把这些都给我去掉,没用!”阿城的意思显而易见:应以正确的方式、朴实的方式去写作。王蒙曾评价“美不胜收——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过‘土’。”

也许正是手法的简练使阿城的读者最为感动。原来作者是用一种近乎古汉语的代替了一种很口语化的语言。

阿城致力于细节的描写,而这些细节特别意味深长,对《棋王》地主人公“吃相”地描写非常有名:无情被剥夺了一切的知青,还是内蒙古里旗地头头,在中国农村深处安排会餐,其实质,就是“吃”这样一种事实,而阿城作为经历过的人,对这类氛围描写十分出色。

阿城给当代中国文学带来的巨大的独创性,是它的魅力所在。各有千秋的小说巨匠们,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篇二:这作文】

说起“这”这个字,很多人都不在意,因为基本上我们说的话里经常都能用到,也没有在乎过他的读音。因为太不起眼了,在我们班里却成了不可读错的字。

为什么不能读错呢?因为老师读课文时候,大家经常给她挑毛病,出现错的的时候,老师会认真改正。也是因为这样大家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就特别认真。在一顿长篇大论即将完美结束的时候,老师偏偏读错了。“老师,你读错了!是zhe这段,不是zhei这段。”看吧!多不给面子,偏偏鸡蛋里挑骨头。老师认真的改过。不过这样一来,班级里活跃了不少。

接下来老师开始带大家分析课文,说的话里经常有“这zhe”这个读音。同学们又当着老师的面要求老师改正,也许是“这zhei”这个音在咱们东北太口语化了,特意的去咬文嚼字,感觉很多话都不好听了。老师为了告诫自己这个不能再读错,问大伙怎么办?同学们开玩笑的说:“写100遍。”我们都在想谁这么大胆,喊罚老师写100遍,老师肯定会横眉立目的。没想到老师真的在黑板上写了100遍,还笑呵呵的说以后努力的去改正。

老师留了关于“这”这个字的日记,希望大家也都铭记于心,说好普通话。

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羡慕我们班的和谐啊?

热门推荐
1成长的烦恼
2旅游开心事——滑雪
3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4逆光成长
5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6我的读书故事
7羡慕嫉妒恨
8游越王山
9什么风波
10那份让我铭记的真情
11第一次炒菜
12家乡的芦苇
13樱花的启示
14快快乐乐去研学
15舌尖上的回忆
16道遍天下德伟四方
17西安游记
18珍惜资源从我做起
19我在北京找春天
20我的暑假生活
21做自己的阳光
22中国人失去文化自信心了吗
23想象的作文
24妈妈,我亲爱的妈妈
25五一劳动节作文
26你的目光
27有这样一种声音
28我的学艺之路
29日出即景
30佛灵山一日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